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谈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浅谈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姓名:张丽敏班级:13行政管理医疗救助广义:医疗救助不仅指一个国家对本国国民的医疗救助,也指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国际医疗救助,不仅包括贫困医疗救助,还包括灾难医疗救助,不仅指政府指导的医疗救助,还包括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慈善医疗救助,是对所有医疗帮助和支持行为的总称;狭义:医疗救助则仅仅指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本文所用概念王保真提出的医疗救助概念:“政府通过提供财务、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以及社会通过各种行为,对贫困人群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群,或者因支付数额庞大的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的人群,实施专项帮助和经济支持,使他们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以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改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的本质从医疗救助的本质看,它是一项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正外部性,贫困医疗救助既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由政府实施的旨在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进而改善贫困人口健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强调的是人权平等,其价值取向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基本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国外医疗救助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英国英国是典型的实行国家医疗保险国家,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措医疗保险基金,以财政预算安排国民健康保险支出,全民普遍享有国家卫生保健制度。医疗救助的对象:老年人、身体欠佳者、享受任何一项政府津贴者、税收抵免者、低收入者。德国德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在工业化完成以前就率先建立起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德国是典型的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国家,法定医疗保险投保人缴纳保险费主要取决于经济收入,而享受的医疗保险服务却不因缴费的多少而不同。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缴费,则家庭中不工作的家属自动被纳入到医疗保险中,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法国法国是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医疗救助计划采用免费参保和补充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低收入者实行公共医疗保险计划,纳入计划的个人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医疗服务,不需承担任何自付费用;对于低收入边缘人群,提供政府资助的自愿医疗保险计划,以帮助该群体应付高额的医疗自付费用。美国医疗救助是美国最重要的医疗保障项目之一,1965年通过国会立法并增添到《社会保障法》中。美国是实行商业医疗保险国家,主要通过市场来筹集费用、提供服务,并对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实行市场调节,政府很少干预。尽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各级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并不广泛,但实际上,美国政府对医疗保健的公共投入并不吝啬。没有享受医疗保险的美国人,也可利用相关的公共医疗设施,享有医疗保障。日本日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健康保险、国民健康保险、老年保健制度所设置的医疗保险制度。凡是在日本居住的人都必须加入某种公共医疗保险,对于无力参加医疗保险的低收入人群,国家按照1950年颁布的《生活保障法》,实行生活保障制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或个人只能在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当其支付医疗费用使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时,由政府支付现金给予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墨西哥:2003年墨西哥通过立法建立新的保险体制社会健康保障制度,提出实现全民享有健康保险的目标,并明确通过大众健康保险计划的实施来实现这一目标。按需分配,公平为原则,首先让没有保险的人得到保险,健康保险优先向收入最低的家庭提供。印度:国民健康视为人们一项基本的权利,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政府把有限的投入公平地配置到最需要医疗服务的地方。正是由于秉持“社会公平”这一理念,印度政府在本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免费医疗之路。全民免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制度以自身的实践向世界表明即使是最穷的国家,也能通过公共财政的支持对本国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提供医疗保障。一、我国医疗救助的现状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开始正式启动。2008年底全国所有县均建立了医疗救助制度。2011年底,全国共有431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创建较晚,虽然在解决贫困人群看病问题上有显著成效,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亟待改进完善。(一)医疗救助的现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起步晚,发展快纵观世界各国的医疗救助体系,西方工业国家的医疗救助发展要早中国很多年,因而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涉及的医疗救助对象和方式都较为广泛,然而也正是西方福利国家的转型与改革策略,恰好为我国福利制度的发展缩短了“时滞”。相较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救助工作在各民政部门的统一组织和管理下,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4个方面:救灾、救济、五保和扶贫。(二)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存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1)申请手续繁琐,程序复杂:行政审批拖沓(2)救助资金覆盖范围不均衡:城市广、农村少(3)医疗救助服务落后:设施设备(4)医疗服务的不平等性:医院水平和质量1、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2、医疗救助资金单一、缺乏有效筹集机制且救助资源配置不平衡1、政府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财政拨款,无法确定资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一次性)2、筹资标准不一:各地经济水平差距大3、资源配置不平衡:资金总量投入不足、救济资金相对缺乏、供需矛盾尖锐,无法满足贫困群体对医疗救助的进一步要求。案例以吉林省为例,自2009年《吉林省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试行)》实施以来,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医疗救助事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使一部分困难群体处于病贫交加状态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全省120万的特困群体中约有50%的人口因病致贫,各年患大病需要救助的群体将近25万人,按平均每人每年500元的补助标准计算,则需要医疗救助资金1.25亿元,而全省每年的医疗救助筹集资金(包括国家补贴在内)仅能达到3000万元左右,近亿元的资金缺口使得针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落实。3、医疗救助标准设置低、保障标准低由于救助资金的欠缺:各地都相应设置了高起付线低封顶线,或是设置享受医疗救助权利的关卡有限的救助资金使得人均救助水平偏低,难以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尤其对于患特大恶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尿毒症,需要长期化疗或持续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杯水车薪救助乏力。各地政府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采取偿付病种或限制受益资格来缩减医疗救助经费的开支。地方财政吃紧:资金发放标准低,难以维持救助对象的生活需求。据审计署公布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全国医疗救助基金结余率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底,累计结余达154.06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10.6倍。资金的节约使用虽然稳妥但过于保守,使得医疗救助资金难以充分发挥应有作用。(2005年至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收支和累计结余情况见图1)。2011年,全国医疗救助基金收入合计20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0倍;支出合计192.89亿元,比2005年增长18.95倍;截至201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54.06亿元,比2005年底增长10.6倍2007~2011年我国医疗救助基金支出情况(四)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救助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各地的医疗救助工作主要依靠民政部门管理,财政、卫生等部门,均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相互间缺乏联系,从而使医疗救助资金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的操作程序混乱目前,各地只是颁发了地方性救助规章政策,国家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医疗救助法律,救助立法的空白使医疗救助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遇到制度运行困难、救助金被骗取的风险。三、完善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对对策及建议2014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汇报后,财政部、工商总局、中国残联、审计署、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负责人先后发言。李克强总结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公共产品”,必须下大力气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会议指出,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投入,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联动,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资金保障可持续。一、促进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建设1、简化医疗救助程序2、扩大救助覆盖范围3、多样化救助方式:政府、社会4、完善医疗服务的平等性(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统一筹资标准、平衡救助资源配置1、拓宽政府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包括:医保基金、福利彩票、慈善基金、商业保险、社会捐助、爱心奉献,以及个人、企业及国际组织支持等,全面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2、建立统一的筹资标准。3、平衡救助资源配置:对于相对贫困和落后地区,应适当扩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比例;对于投入确有困难的县(市)级财政,中央和省级财政要有明确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和支付比例。就2012年8月审计署公布的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审计情况来看,在2011年医疗救助总基金收入200.94亿元中,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其他渠道来源所占比重分别为65.62%、30.95%和3.43%(131.86亿元62.19亿元和6.89亿元)中央财政投入比重的持续扩大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救助事业的顺利发展。2011年医疗救助基金收入中,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其他渠道的分别为131.86亿元、62.19亿元和6.89亿元,分别占65.62%、30.95%和3.43%。中央财政投入比重的持续扩大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医疗救助事业的顺利发展。(三)提高医疗救助设置标准、保障标准1、提高设置标准:对于相对稳定的医疗救助对象而言,其只需支付自行负担的医疗费用。医疗救助资格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村委会、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对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收入状况较为熟悉,在医疗救助资格的变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村委会、居委会的意见。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及就业救助等保障种类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法中,提高保障标准。(四)完善医疗救助管理体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1、完善医疗救助体制:要根据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先制定政策,解决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政策。2、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体系建设:关注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和制定工作,重点包括完善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的专项救济费或专项、要制定过度性政策和避免政策空档,以及实行医疗卫生重心下移社区的政策。3、完善医疗保险救助机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在全国普遍建立,基本达到了广覆盖的目标但是在重大疾病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大不足。⊙要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缓解政府在医疗保障建设中的财政压力,缩小医疗保障缺口,为国民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合理规划与确定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明确界定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对基本医疗以外的医疗保障需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医保投入一是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做好基本保障和社会保险的衔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今年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覆盖全国50%以上的县(市)。合理把控公立大医院规模,优化医疗资源布
本文标题:浅谈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0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