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青岛版光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16.光与我们的生活教材分析:阳光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赋予万物勃勃生机,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引导学生关注探究光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光污染,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人类只有科学地利用光,才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学情分析: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生活离不开光,却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光的危害。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活动准备: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2.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引出“光”的问题:同学们我们的眼睛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什么在起作用?2.列举实例说明光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1)提问:人类利用光能做哪些事?(2)小组同学边讨论边记录,将光与人类的关系用简单文字记录。(3)汇报讨论结果。(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1.通过学生知道的大量实例认识光的两面性。(1)分析:哪些是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哪些是光对人类的生活有害的一面?(2)认识到光的两面性,了解光污染现象。活动二:怎样做到既能很好的利用光,用能防止光污染呢?(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很好的利用光?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光污染?(2)学生分组讨论。(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倡议书让周围的朋友了解光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措施。(三)自由活动利用偏振片来制作简易护镜片。(四)拓展活动查资料了解新型光源。教学反思:17、航海家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2.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史。二、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三、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教师准备:古人对地球形状、大小的猜想;盖天说、混天说及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等资料、一些有关地球的音像资料。四、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1、提出问题:你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是什么样子的?2、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猜想。3、制定方案: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根据小组内的整理集体交流,4、实施探究:(1)师生谈话:科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为地球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并在班内展示图片资料。(3)师出示图片:认识古人对地球的猜想,并通过观察。讨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想。小结: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凭借视觉去观察认识,所能看到的只是头顶的蓝天,脚下的平地。5、展示交流:(1)师生同讲关于历史上人们证实大地是球体的故事。(2)集体交流: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6、拓展活动:展示交流科幻故事。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青岛版光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0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