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众所周知,拥有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人们快乐学习、工作、生活的前提。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更确切地说,社会心态是指“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应该说,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亦有之。至于说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竟然让偌大的中国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因而,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到底该如何培育健康的心态?从国家角度而言,需做到: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是解决社会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及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心态环境的现实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引导调节社会心态的物质保障。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水平,也决定着社会心态发展的性质和水平。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社会组织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大变迁,它使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的社会心态产生了巨大的波澜和震荡,但同时也加快了社会心理的适应速度,促进了社会进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救助,才能稳定社会情绪,才能更好的解决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才能缓解社会不平衡心态,减弱人们的不良心态。二、重视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提供内部动力。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必须针对不同人们的文化、个性和需求做好教育与提高工作。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状态的关怀,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提供内在动力。从政府角度而言,需做到: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尚的精神境界,为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培育国民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提高国民的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包括思想意识的改造和思想方法的改造。而思想觉悟的提高,则主要表现为高尚的品质、严格的纪律、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斗志。这些都是形成健康心态的重要条件。同时,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健康心态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鼓励和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社会正气的思想道德,使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能自觉遵循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人们就能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困难,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关系。从个人角度而言,需做到:首先,加强心理认知调节,确立奋发进取的积极心态。个体心理认知调节的核心原则是直面现实、正视自我,合理预期、知足而乐,以此转换思维方式和心态模式,避免走入心理“怪圈”和“象牙塔”。要学会自我调适、自我激励,读立志之书、交阳光之友、做有德之人,树立奋发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矫正既有的成功观、财富观,通过营造自我“小环境”增强内在精神动力。其次,加强心理情感调节,确立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同心理认知一样,心理情感同样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情感缺失、错位、扭曲,容易导致感情用事、情感过激。情感疏导和调节的根本目标是理性、平和、克制、自律,其中,最现实的方法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经过不断实践,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就会逐渐确立起来。再次,加强心理品性调节,确立开放包容的乐观心态。确立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最根本的途径是多行、多见、多闻,与人沟通,遇事商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会放大心胸、处之泰然。逆境之时不自卑自弃、怨天尤人,顺境之时不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尊重他人、理解差异,这样开放包容的心态最终会确立起来总之,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基础。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人的自我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是一个极其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也不能急于求成。
本文标题: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