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贺铸词的艺术个性焦兵书摘要:贺铸是北宋著名词人,其人个性独特,其词风格罕见,可谓北宋词坛上的一支别调。他重视了慢词的创作,加强了词句的精练程度,为北宋词由小令向慢词发展、由俚俗向骚雅演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壮词对辛派词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里主要讨论贺词鲜明的艺术个性:题材涉猎范围广,风格奇特,兼作豪放、婉约,且均卓有建树;善于驱使古人词句;语言含蓄蕴藉,工于结句;注重音律,用韵谨严,艺术审美价值极高;结构常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本文就上述几点试作浅析。关键词:贺铸;词;艺术个性贺铸(1052-1125),北宋著名词人,字方回,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①。早年任过武职,四十岁时改入文阶。曾任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等地通判。五十八岁时以承议郎致仕,晚年退居苏州横塘,自号庆湖遗老。宣和七年(1119),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有四。他才兼文武,但由于秉性刚直,不事阿谀,因而一生屈居下僚,用不极其才而老。著有《东山词》、《庆湖集》等,今存词二百八十余阕。贺词呈现出以下艺术个性:一、题材丰富,风格奇特,兼擅豪放词、婉约词。贺铸长相奇丑,身高七尺,眉目耸拔,面色青黑如铁,且有英气,人称“贺鬼头”。为人近侠,喜纵谈天下事,无所顾忌,不畏权势,行事公允。然而他的性格气质中有着常人难解的矛盾,尚气使酒的他嗜读书,博学强记,家藏书万卷,且常手自校雠;他常如寒苦书生一般,俯首作牛毛小楷,“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比组绣”②,尤长于制词度曲。如此迥异的两种个性特征统一在贺铸身上,使得贺词也具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情感内涵:(一)、深婉艳丽、音调谐美、情旨浓厚,风格堪与晏几道、秦观相媲美。这类词作在贺集中占有较大比率,呈现出多种姿态。“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为《东山词》作序时盛赞贺词“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袪,幽洁如屈宋”③,盛丽、妖冶、幽洁皆为婉约之具体表现。如《薄幸》、《芳心苦》、《半死桐》、《望湘人•春思》等,这里试析《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一首悼亡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全词触景生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可谓“生香真色”④。上片起二句用赋,直抒胸臆。“阊门”是苏州城西门。词人回到苏州,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重过阊门万事非”。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以下两句,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拟自己的丧偶。“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机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而词人此时已届五十,也青丝渐白。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本人的孤独凄凉。换头“原上草,露初晞”一句,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本自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⑤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其妻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则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旧栖”句至结尾复用赋体。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⑥”诗意,牵出“旧栖”。下文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词句用平实的细节与意象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夫妻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结句更是声泪俱下,读来直锥心肺。再如《望湘人•春思》,则由景生情,再由情入景: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伴。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王国维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⑦,诚然!全词由伤春生出“不断”之“曲意”,“折中有折”⑧。莺声恰恰入耳,花香袭袭动帘,引起的是陶醉,但更多则是忧愁,此乃作者怀人之思与物是人非之感的综合作用。结拍转以景收,蕴藉委婉,情思绵绵。李攀龙说:“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⑨”在秾丽之中贺词往往还会带出一种幽凄的心绪,变盛丽妖冶为幽洁之境,譬如脍炙人口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摧刚为柔,笔态翩翩,遣词精秀。尤其结句,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工妙之至,无迹可寻。凭着这句词,词人得到“贺梅子”的雅称⑩。依韵唱和仿效的宋金词人多达二十五人,词计二十八首,这在唐宋词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然而贺铸之作高压千秋。黄庭坚曾寄作者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11。”后人亦常赞此类作品深得《离骚》雅韵。如《燕瑶池》,“命闺人、金徵重按。商歌弹,依稀广陵清散。低眉叹,危弦未断,肠先断”;《踏莎行》,“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西风误”;《更漏子》,“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清丽淡雅,寄兴无端,自然带出词人的一份凄婉与哀怨。这类词是贺铸愁怨词心的典型表现。(二)、体势开张、声情激壮、雄奇俊伟,堪作张孝祥、辛弃疾的前驱。贺氏在词界的最大贡献,除了小令另有独创,仿佛南朝乐府风味外,他的很多长调写得气度豪迈、笔力奇横。自晚唐至北宋的文人词,大多缘情绮靡、境域狭窄,直到苏轼以诗为词,才大大拓展了词抒情言志的功能。贺铸很好地继承了苏轼的做法,在作品中自述身世、登高怀古、观照社会人生,写得大声镗鞳、力透纸背,“悲壮如苏李”○12。譬如贺词的压卷之作《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婴,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此词句句押韵、平仄互协,笔力雄健警拔、神采飞扬腾翥,“打开了金、元北曲的先路”○13。词人追忆少时豪侠,哀叹多年羁宦,引吭一曲悲壮之歌。词作难能可贵地采用第一人称高唱自己的爱国心声,直抒戎马报国之志,直纵胸中浩气,声情凛然,气宇轩昂。《六州歌头》词调来自唐代西北边地,应是高亢雄壮的。南宋初期的程大昌就曾提到:“《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如‘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者是也,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14鼓吹曲乃军乐,“音调悲壮”就是这个曲调的声情特点。《六州歌头》字句短、韵位密,字声洪亮。作者正是以这种“繁音促节”○15、亢爽激昂之声,写自己豪纵奔放的壮怀侠气,文情与声情相谐,烘托出一种苍凉郁勃的不平之鸣。北宋文人词多倚红偎翠之作,类似题材、风格的词作仅十余首,惟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可与其相伯仲,二词皆“满心而发,肆口而成”○16,虽难得苏轼的高逸思致,但贺词却别有一股抑塞郁愤之气,尤具悲壮气质,开靖康以后爱国词派之先河。其凌厉奇崛之作还有《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等名篇,其中“以诗为词”的特点更加明显。《将进酒》: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上片前六句化用顾况《悲歌》词句○17,由城下道路上风露凄迷和岸头沙边蒹葭苍苍的景象,想到古今沧海桑田的变化:古人坟墓今已成田,有人耕犁;昔时流水,今已成陆,有人居住。这可能带有一种世事无常的心理,但就其列举这些情景来概括人世变化而言,却多少近似于对人世现象的一种宏观把握。由此再去看世人的各种行为,便显得比世俗清醒。“黄埃赤日长安道”等句也化用顾况《长安道》“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18句,写长安道上人渴马饥的奔波之苦,可是这种奔波,放至“今人犁田古人墓”的背景下看,到头来不也是一场空吗?你争我夺的战争中,走马灯一般地改朝换代,富贵不能长保,但千古以来,为什么不见有人肯闲下来不参与竞争呢?歇拍一句,问得很冷峻,见出无论怎样世事无常,一般人总是看它不破。过片以下六句,所写的对象与一般利禄之徒有别,专写某些隐者。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复有燕、赵、齐、楚、韩、魏六国自立为王,据关东,争天下,你攻我夺;楚汉相争,项羽所封的那些诸候王,也一一被扫灭,人们对于名位利禄,照说更应看轻些了吧?词人最初觉得商山四皓是能看破红尘,置身局外的,可是想不到经过统治者驰车致函招请,他们竟也撕下隐者的服饰,一个接着一个在帝王门下走动起来了○19。词人倒不一定认为他们当初隐居就是虚伪的,但至少为他们惋惜,觉得他们不该在皇家的收买面前改变初衷,临老还接受网罗。“高流”以后五句,作者对连四皓一流所谓隐者也失望之后,认为值得肯定的只有酒徒。阮籍、陶潜、刘伶等人,他们于酒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摆脱人世的种种干扰,处于安稳的醉乡○20,可算真正的高流。词最后落到对酒徒“忘形”、“忘名”的肯定,前词则是对庸人们的否定,中心目标是指向世俗的名利观念。一般的咏史之作,往往都是就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而生感慨,古今契合,一咏怀抱。而此词却不同凡响。它抓住带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现象来立意谋篇、抒发情怀;所咏怀抱,也并非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契合,而是与之相对立。由此可见,贺铸的才情和识见是非常高的。再看《行路难》: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全词通篇用典,以慷慨悲凉的气势,抒写人世沧桑和功业难成之意,表现词人于失意无聊、纵酒放歌之际,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的矛盾、苦闷心情。上片起首二句采用借代手法,起笔不凡。手能缚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倘若逢时,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形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本为出仕之人所著。黄尘指京城的尘土,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21之意,谓白衣进京。结合下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2词径取李诗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自负成了疑问,则一种徬徨苦闷情态如见,与李白的仰天大笑、欣喜如狂恰好相反,读来别有意味。以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23,紧接上文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悲愤。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士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
本文标题: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