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元气论一、什么是元气?中国古代元气论,是古代先哲探索宇宙,用以解释世界本源所创立的较为完整的学说,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的思想之一,儒、道、医等诸家皆广为运用。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元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有一个东西,万物由它构成,万物最初从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作为实体,永远同一,仅在自己的规定中变化,这就是万物的元素和本原。”——《自然辩证法》引亚里士多德“万物的元素和本原”与“原始物质”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所谓“原始物质”只能存在于现存世界的开始,以后就分化了。但“万物的元素和本原”不仅可以存在于现存世界之先,而且必定存在于现存世界之中、之后。元气论者使用的“(元)气”或气的概念,一般相当于“万物的元素和本原”。“乾坤是毁底,故开辟后必有混沌;所以主宰乾坤是不毁底,故混沌还成开辟。主宰者何?元气是已。元气亘古万亿岁年终不磨灭,是形化、气化之祖。”——明·吕坤《呻吟语》“太虚者,气之体。气有阴阳,屈伸相感之无穷,故神之应也无穷;其散无数,故神之应也无数。虽无穷,其实湛然;虽无数,其实一而已。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张载·《乾称篇》张载此处的太虚(气),不是混沌之气,而是阴阳统一的清虚之气,它和有形的大地、万物处于并存的状态中。元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2.气化生生不息(1)什么是气化?阴阳二气逐渐的不易觉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显著的变化的基础,这种运行变化产生天地万物并推动天地万物的变化,所以它又概括了一切物质形态的各种运动变化。“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张载《正蒙·神化》“变言其著,化言其渐”——张载《易说乾卦》广义的气化包括了气化形、形生形、形化气等一切物质形态的一切形式的运动变化。“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杂于形与气之间者,水火是也。由气而化形,形复返于气。”——宋应星·《论气》(2)(元)气化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复归于)(元)气。“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杨雄《法言·君子》“有始之必终,有形之必坏。”——张湛《天瑞》注“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张载《正蒙·太和》(3)气化的秩序和条理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引起无穷的变化,产生出万事万物。“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张载《正蒙·太和》万物产生有一定的秩序。“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张载《正蒙·动物》“阴阳之精,一化而为水火,再化而为土,万物莫不藉以生之。”——王夫之《道体·慎言》“阳陷于阴为水,附于阳为火”——张载《正蒙·参两》这个过程具有循环不已、进进不已的性质。“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其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张载《正蒙·太和》“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中)(4)气化的动因气化过程是一个自然过程,没有目的,没有外部的推动力量,也用不着任何人或神的计划、安排。“夫天地不能故生人,则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矣。”——王充《论衡·物势》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气化的内在根源。“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张载《正蒙·参两》注:参两,指天与地。“阴阳者气之二体,动静者气之二几。……阴阳之消长隐见不可测,而天地人物屈伸往来之故尽于此。”——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元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3.自然感应。(1)各种物质形态的一切相互作用都是感应。元气论者所谓的自然感应包括的范围极广,实际上把一切的相互作用都包括在内了。最基本的感应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天地间只有一个感应而已,更有甚事?”——《二程遗书》卷十五“天大无外,其为感者,氤氲二端而已。”——张载《正蒙·太和》(2)气能自感、感物,并且是有形物远距离相互感应的中介。《易大传》说的“二气感应以相与”是气的自相感应。王充认为鹤唳夜半、鸡鸣将旦是因为“天气感物”。王充等人用“同类通气,性相感动”解释了“月毁于天,螺消于渊”等生物钟现象。(3)气把有形的万物连接成一个整体。“人与天地、鬼神、万物一气也。气一则理一,其大小、幽明、通塞之不齐者,分之殊耳。……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同其吉凶,与万物合其情性,能同体故尔。”——王廷相《慎言·作圣》综上所述,元气论自然观的基本理论可概述为气本、气化、自然感应三大观点。第二节中医元气学说1.什么是中医之“气”?概念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形态有形(如:脏腑、形体)无形(如:元气、宗气)一般是指无形。本节所论是人体之气。气元气营气卫气宗气气的分类2.什么是元气?含义: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生成: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分布:分布于全身。功能:推动人身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元气(肾气)对于人体生发育的作用“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素问·上古天真论》词汇释义元精(肾精)先天之精,是生命的起源物质,但又不等同于男女交媾的生殖之精。元精禀于先天,受之于父母而与生俱来。当父母阴阳之精结合,在母体内形成胚胎、构成身形后,元精亦已藏之于肾,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生命诞生以后,此精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才能发挥生长、发育的作用。“元精乃先天之精,非交媾之精”——《寿世传真》“人禀天地之气以有生,而太极之精寓焉,此吾之所固有,而充塞于两间者也”——《针灸大成·肾脏图》元阴、元阳(肾阴、肾阳)元气涵有阴阳两种成分:元阴是其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凝结等作用的部分,元阳是其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作用的部分。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能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的各种机能,温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输布,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并激发精血津液化生为气或能量,即促进“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能抑制和调控脏腑的各种机能,凉润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进而抑制机体的新陈代谢,调控机体的气化过程,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运行输布,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凝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所谓“无形化有形”。元神神为人身“三宝”之一,虽历代医家皆有论述,,道家(教)丹道书中又将其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之神,与出生后由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产生的后天识神(意念活动)、欲神(各种嗜欲)有着本质的区别。“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人所染气禀之性也”——张伯端《青华秘文》“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张伯端《金丹四百字序》
本文标题:_元气论与中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