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方案
2014年生物试卷分析与2013年相比,今年理综生物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基础、考查能力、且出题灵活,情景设置新颖。1、遵循考试大纲,稳中求进,平稳过渡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2、立足教材考基础(1)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为主。(2)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专业术语应用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理解。(3)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3、紧密结合教材,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核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渗透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系谱图、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免疫调节、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基因工程等,而这些全部为高中生物主干教学内容。4、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Ⅱ卷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以及细胞核功能,突出了对学生概念的记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关于演替的考查以简答题的形式,是近年的新题型,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第32题关于自由组合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2014年生物试卷突出的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第2题关于光合作用的考察,试题难度不大,但问法新颖。在以往练习的试题中,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中C3和C5的考察较多,而今年转向光反应中ATP/ADP和NADPH/NADP的比值变化,出题的思考方向新颖。2、第5题遗传试题关于概率的正向推导是常规的训练方向,但这道试题如果按照正向推导,则会出现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反向推导试题就会很快迎刃而解,这也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特别是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要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讨论,以加强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思维习惯的训练。3、第30题第(3)小题关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教材中有一句总结性的话:“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关于平常试题的训练,也经常是给一个事例,让学生得出这样一结论。很少有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分开去讨论,这道试题就具体事例分析,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分开,只改变的演替的速度,但并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这应该是今年学生失分严重的地方,这也提示我们对教材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教材,我们还应该挖掘知识的形成与分析,也就是要吃透教材,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4、第32题关于遗传的考察,虽然不难,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却提高了。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对遗传的适用条件正确把握,属于对遗传的概括性总结,问题设计非常新颖和巧妙,突出了对能力的考察。这也提示我们教学中要注意对所学的知识,要不断引导学生分类、总结和概括,平常训练中要注意问题的设置。5、第40题的第(2)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由于我们将处理的多个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处理后放在同一个体系中,故而融合会出现随机性,并且融合率并不会达到100%,关于实际问题的考虑要求我们在学习知识时,要全面考虑并注意实际情况。试题的不足之处:1.第29题考察的内容过分强调教材知识的记忆,从改卷回来的老师反映,能够和教材内容写的完全一致的并不多,所以看似简单,但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另外我觉得这种形式的考察并没有体现学生能力的考察,而有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导向。2.第30题考察群落的演替,11分的试题只涉及演替一个知识点的考察,分值过分集中在同一知识点上,没有体现学科内综合,不光这一道试题有这样的特点,从试题的双向细目表可以看出在其他试题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3、第40题(3)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的考察,涉及到动物融合细胞培养过程中染色体丢失现象,高中教材并未涉及,学生很难想到这样的答案,而思维方向转到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一知识,导致失分严重。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科综合I卷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的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总体上体现了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并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试题难易结合,梯度分明,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同时也给中学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2015年复习备考策略通过对2014年试卷特点的分析,关于2015年复习备考,我们认为整个复习要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在教学上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五项:1、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在第一轮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大纲,全面的归纳整理教材的基础知识点,适当的拓宽深挖、纵横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立足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并且得到巩固和提高,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不能把精讲理解成少讲和对考纲规定的内容任意删除;更不能把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片面理解为以练为主、以练代讲,从而忽视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本身的理解和钻研。因此一定要把复习课本知识和恰当的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点放在第一位。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现象和方法要理解的透彻,掌握的清楚,才能为以后的第二,三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注重理解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很多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大多属于记忆性的,复习时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上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就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没有记住基础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缺乏灵活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于猜题押题划了重点题目的复习方法,就更偏离正确的复习方向。因此在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要深刻理解,准确识记,并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更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给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3、注重图文结合识图、读图是生物学科特点之一,也是学生生物素养的主要内容。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图像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形象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图像、图表的分析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图像、图表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课本。所以在复习时,应强调学生看图识文,图文并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绝不能怱视图的作用和意义。4、突破实验及实验设计实验是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生物知识的来源,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将实验题型划分为四类:①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是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预测、归纳和总结;②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③设计简单的生物实验;④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分析、解释。掌握实验题型,学生在解题时就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我们针对每种题型选编相应的练习题进行实验专项训练,在训练后讲评时指导学生掌握答题要领:即首先弄清实验原理;把握实验目的;分析所给材料、仪器的用途;就可以设计实验的方案或步骤;最后通过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5、练习题的选择难易适中、数量适宜、保证练有所获。第一轮复习的练习题主要以教辅资料为来源。练习题的布置和讲评要适量,有针对性,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巩固。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和实际应用能力,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因此,一定要重视练习题的质和量,坚持精选、精练、精讲的原则。坚决摒弃偏、难、怪和超纲题,使每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二轮复习教学策略:二轮复习不是简单的重现一轮复习的内容,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思维空间。立足教材,打好基础。高考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照考纲,静下心来把生物教材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做专题训练,自己尝试并且学会构建一些知识网络,变教材知识为自己的学问。关于二轮复习结合教材内容共设计以下八个专题: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与基本结构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二:细胞代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酶与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专题四:变异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表达;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生物的变异;遗传育种;生物进化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免疫调节;植物激素调节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七:实验与探究教材实验考查;实验探究与研究性学习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结合以上专题,精选练习题。根据以上专题,需要重组几套系列专题,主要来源于各地名校模拟题,组题时注意一下方面:(1)注重联系,提升能力:学科内综合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要求考生对所学的知识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要形成知识网,知识体系,真正理解有关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灵活应用。(2)关注热点: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候就能较快地进入状态,找到答案。(3)克服四种偏向:A.克服训练难题过多,起点过高。二轮复习切忌丢开教材B.克服不顾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一知半解。C.克服病急乱投医,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埋头做题,没有针对性。D.克服题海战术,生物题很多,题海无边,要以质取胜,争取做一题会一类。总之,第二轮复习至关重要,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现,理解和巩固,也是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是提高能力提高技巧的过程。三轮复习策略和方法:1、研读考纲,领会精神,把握方向《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所以研读考纲对于我们增强备考的方向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2、引导学生自我剖析,查缺补漏要引导学生来一个回头看,首先要对第二轮专题模拟试卷进行认真研究,冷静地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即先“查漏”,再“补缺”,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等。(1)要查错题,寻找原因,是属于知识的缺陷,还是审题不慎,粗枝大叶,或是综合分析能力较弱、表述的错误等等。对错误集中的点,要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2)要查知识漏洞,也就是查薄弱章节,对于不够熟悉或不熟练得知识点,要加强记忆。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另外,通过记牢课本上相关的图解来理解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也同样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整理所学过的知识,多归纳、多总结,这样,在做题时能更加准确地选择和应用所学的知识。3、回归课本从近年的理科综合试题来看,有些试题直接源于教材。因此,考生对《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必须按要求认真复习,并突出知识重点,抓住主干知识,使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网络化。要认真看课本,尤其是《考试说明》中标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最好能做到烂熟于心。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往往就是答题的落脚点。捋顺书本时切忌盲目。复习生物应该注重学科内的综合,生物学科是按照六大特征安排的,有整体性。所以在做题和改错的过程中,要理解出题人的意图。另外,对于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操作过程、基本原理要复习到,同时注重实验设计的复习。4、选印各地新颖、灵活、应用性强、综合度高的摸拟题进行生物综合训练。并参与理综训练,培养学生的高考应试技巧和能力。综上,尽管生物高考题的素材千变
本文标题: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