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实验指导书(最终版)
1实验1AndroidSDK开发环境的安装及配置1.1实验目的☆掌握JavaSDK和AndroidSDK开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1.2实验内容☆JavaSDK的安装和环境变量的配置☆Eclipse的安装和配置☆AndroidSDK的安装和环境变量的配置☆Eclipse插件ADT的安装和配置☆Android模拟器的配置1.3实验步骤1.JavaSDK的安装和环境变量的配置1)下载JDK:官方网址为,根据电脑的操作系统选择正确的版本进行下载(如图1-1)。下载完成之后如图1-2所示。2图1-1JDK下载选择界面图1-2JDK下载完成示意图2)安装JDK:双击安装包进行安装,显示如图1-3所示的安装向导。图1-3JDK安装向导33)点击下一步,选中要安装得部分和要安装的路径,建议使用默认配置。“开发工具”是必须安装的,它是JDK的核心,“源代码”是JDK类库包的源代码,建议安装(很多时候都能用到源代码)。“公共JRE”可以选择不安装,因为JDK中包括JRE。这里选择默认的配置,如图1-4所示。图1-4JDK安装路径选择界面4)选择安装的路径,点击下一步安装JDK,其安装状态如图1-5所示。图1-5JDK安装状态界面45)当JDK安装完成后会提示是否安装JRE,如图1-6所示。图1-6JRE安装提示界面6)点击下一步,出现JRE安装进度界面,如图1-7所示。安装完成后如图1-8所示。图1-7JRE安装进度显示界面5图1-8JRE安装完成界面7)配置环境变量:在Windows操作系统当中配置path和classpath两个环境变量。(1)右击我的电脑-属性,点击“高级”选项卡,单击“环境变量”,如图1-9所示。图1-9环境变量选择界面6(2)选择系统变量中的Path变量,如图1-10所示。图1-10配置Path变量(3)将安装路径复制到Path路径的最后面,(安装路径的查找如图1-11所示),注意添加路径之前先加英文的分号,如图1-12所示。图1-11复制安装路径7图1-12添加路径(4)验证环境变量是否配置成功,打开命令行窗口,输入命令java–version,如可以出现图1-13所示的信息,则说明JDK已经安装成功。图1-13验证环境变量配置情况8(5)配置环境变量classpath,如上所述,点击环境变量,新建系统变量,变量名为classpath,变量值为英文的句号,如图1-14所示。到此为止,两个环境变量也配置成功。图1-14配置classpath变量8)下面运行第一个java程序HelloWorld。(1)新建文件HelloWorld.java。使用文本编辑器NotePad++打开(如图1-15所示),编写简单的HelloWorld程序。图1-15编写HelloWorld程序(2)打开命令行,输入HelloWorld程序所在的磁盘名,对java文件进行编译,9编译之后出现一个新的文件HelloWorld.class,最后执行.class文件,打印出“HelloWorld!”,如图1-16所示。图1-16编译执行HelloWorld.java文件2.Eclipse的安装和配置1)下载Eclipse:官方网址为,根据操作系统的位数来选择Windows32Bit或者Windows64Bit,如图1-17所示。图1-17Eclipse下载界面下载完成之后是个压缩包,进行解压缩到某个路径,如图1-18所示。10图1-18解压下载文件2)双击eclipse.exe即可打开,选择一个路径作为workspace,如图1-19所示。图1-19选择workspace路径3.AndroidSDK的安装和配置1)官方下载地址为,下载完成之后进行安装,如图1-20所示。图1-20AndroidSDK下载2)配置环境变量将tools文件夹所在的路径加入到环境变量path中,如图1-21所示。11图1-21配置环境变量4.Eclipse插件ADT的安装和配置在eclipse中的help选项中选择InstallNewSoftware,如图1-22所示。图1-22Eclipes运行界面1)输入网址,点击Add,如图1-23所示。12图1-23下载插件ADT2)点击Next进行安装。然后在window中选择Preferences中进行路径配置。图1-24路径配置5.Android模拟器的配置1)在eclipse中选择安卓标志图标进行模拟器配置,如图1-25所示。13图1-25Android模拟器的配置第一步2)点解New,配置模拟器的详细参数,如图1-26所示。,图1-26Android模拟器的配置第二步3)点击CreatAVD,然后选择4.0.3,点击Start,进行发布,如图1-27所示。然后Android应用就可以运行于模拟器上面了。1-27注册AVD14实验2第一个应用程序——HelloWorld2.1实验目的☆熟悉和了解Eclipse开发环境☆掌握在Eclipse开发环境下新建Android应用工程及运行Android应用程序的方法。2.2实验内容☆新建Android工程,并正确设置其运行环境。☆在模拟器上运行Android应用程序。☆在我们的开发平台上运行Android应用程序。2.1实验步骤1)Eclipse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快捷键,要记住每一个快捷键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掌握一些常用的快捷键,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开发效率。●Alt+/(代码助手功能(代码提示))●Ctrl+Shift+W(关闭所有已打开的编辑窗口)●Alt+Shift+R(重命名文件或变量)●Ctrl+Shift+O(自动导入需要的包并删除多余的import的语句)●Alt+Shift+F(代码格式化)●Ctrl+1(快速修复)●Ctrl+D(删除一行,光标可以放在这行的任意位置)●Ctrl+Z(撤销)●Ctrl+Y(恢复)●Ctrl+/(添加与取出注释//)●Alt+Shift+S(快速添加javaBean类的各种方法)2)打开Eclipse,在菜单栏一次选择:File-New-Project打开newproject对话框,点击Android选择Androidproject,如图2-1所示。15图2-1Eclipse工作界面图2-2新工程命名ProjectName:工程名为HelloWorld,如图2-3所示。图2-3建立新工程16ApplicationName:应用程序的名字,可以输入你想要的字符串,这里我们输入HelloWorld,如图6-30所示。PackageName:包名,至少是两级格式,如a.b,这里我们输入ccnu.edu.cn。CreatActivity:自动帮我们创建Activity,取名为HelloWorldActivity。MinimumSDK:支持SDK的最低版本为8。到此,一个Android工程建立完毕,其工程目录如图2-4所示。图2-4新工程目录3)在模拟器上运行该程序选择HelloWorld,右击选择RunAs-AndroidApplication,或者Run-RunConfigurations,如图2-5所示。图2-5运行程序17运行结果如图2-6所示。-图2-6运行结果右键点击HelloWorld工程,一次选择RunAs-AndroidApplication,如图2-7所示。待实验箱出现图2-8所示,表示HelloWorld工程运行成功,图2-7在其他开发平台上运行程序选择18图2-8HelloWorld工程运行成功界面83实验3活动Activity3.1实验目的☆了解Android应用程序中的活动程序——Activity.☆了解Activity执行状态迁移的生命周期.3.2实验内容☆编写程序测试Android活动程序Activity执行状态迁移的生命周期的具体过程。3.3实验原理Android操作系统的活动程序(Activity)是最基本的处理工作单元,大部分的活动程序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显示窗体,就好像HTML程序都会针对某一个网页来描述。Android应用程序的窗体就好比一个配置了按钮、编辑框和文本框的窗体,一个可用浏览器显示的Web网页或一个播放3D影像的窗体。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是由一个或多个活动程序组成。Activity有三个状态:(1)当它在屏幕前台时(位于当前任务堆栈的顶部),它是激活或运行状态。它就是响应用户操作的Activity。(2)当它上面有另外一个Activity,使它失去了焦点但仍然对用户可见时,它处于暂停状态。在它之上的Activity没有完全覆盖屏幕,或者是透明的,被暂停的Activity仍然对用户可见,并且是存活状态(它保留着所有的状态和成员信息并保持和窗口管理器的连接)。如果系统处于内存不足时会杀死这个Activity。(3)当它完全被另一个Activity覆盖时则处于停止状态。它仍然保留所有的状态和成员信息。然而对用户是不可见的,所以它的窗口将被隐藏,如果其它地方需要内存,则系统经常会杀死这个Activity。当Activity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时,会调用以下保护方法来通知这种变化:84//第一次创建是调用。在Acticity整个生命周期只会被调用一次protectedvoidonCreate(BundlesavedInstanceState);//onCreate调用之后就会调用onStartprotectedvoidonStart();//onStart之后调用onRestart。此方法之后Acticity处于运行(激活)状态。protectedvoidonRestart();protectedvoidonResume();/*当一个新的Activity被打开后,原来的Activity就会调用这个状态。*如果新打开的Activity并没有完全覆盖原来的Activity。或者新的*Activity是半透明状态,原来的Activity还可以见。那么就只会调用这*个方法,使Activity处于暂停状态,否则,继续往下调用stop*/protectedvoidonPause();//当一个新的Activity被打开之后,而原来的Activity被它覆盖掉时,//在调完onPause方法后,就会调用onStop,使Activity处于停止状态protectedvoidonStop();//当Activity被销毁的时候,将调用onDestroyprotectedvoidonDestroy();这七个方法定义了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实现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监视其中的三个嵌套生命周期循环。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自第一次调用onCreate()开始,直至调用onDestroy()为止。Activity在onCreate()中设置所有“全局”状态以完成初始化,而在onDestroy()中释放所有系统资源。例如,如果Activity有一个线程在后台运行从网络下载数据,它会在onCreate()创建线程,而在onDestroy()销毁线程。Activity的可视生命周期自onStart()调用开始直到相应的onStop()调用结束。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Activity,尽管它也许并不是位于前台或者也不与用户进行交互。在这两个方法之间,我们可以保留用来向用户显示这个Activity所需的资源。例如,当用户不再看见我们显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监控会影响UI的变化,而在onStop()中来注消。onStart()
本文标题: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实验指导书(最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5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