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年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报告
2015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研究报告摘要2沟通效率提升需求、网络完善是语音社交应用兴起主要原因;移动语音社交产品分为集成应用和独立应用两种模式;存在异步语音、实时语音和UGC类语音3种类型。概念定义行业现状发展建议以语音为主要交流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分享语音信息的移动社交应用,不包括将语音信号在公众电话网和IP网络之间(即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与IP网络之间)进行转换的VOIP电话和VOIP网络电话。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初创企业需要快速完善产品功能,扩大用户数量,提高用户粘性;社交行业已经属于红海市场,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摘要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概述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发展现状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案例研究1234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发展趋势53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概述移动社交应用定义及分类移动社交: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费,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移动社交应用的划分维度较多,本报告中根据不同移动社交应用的主要交流方式,将移动社交应用分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及多媒体类,移动社交应用逐渐由静态交流转向动态交流,移动社交应用更具个性化与创意性。移动端为载体以交友为目的以流量计费社区集群方式呈现要素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传统社交应用新型社交应用移动社交应用分类(按交流方式分)文字类手机QQ图片类Instagram语音类异步语音对讲式社交应用微信实时语音电话社交应用比邻UGC类语音啪啪视频类美拍多媒体YY4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概述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概念定义及属性移动语音社交:是指以语音为主要交流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分享语音信息的移动社交应用。VOIP电话和VOIP网络电话的语音信号在公众电话网和IP网络之间(即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与IP网络之间)进行转换,不属于移动互联网应用范畴,且其工具属性更强,所以VOIP电话和VOIP网络电话不在本报告研究范畴内。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具有交互便捷性、语义生动性、流量适中等特点。针对移动语音社交应用的语音交互特点,本报告将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分成异步语音、实时语音及UGC类语音3类。移动语音社交异步语音实时语音UGC类语音异步语音:即对讲式语音,是指双方/多方在语音交流过程中,同一时间仅可有一方进行语音信息的传输与播放。异步语音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双方/多方沟通需要经过一方录音-传输-另一方接收-回应-再传输的单向过程,更类似语音留言;二是一方在录音过程中,同步进行数据传输,另一方可实时收听,但双方不可同时录音。异步语音的特点就是声音信息的单向传播。实时语音:即“电话”模式,体验即像传统电话沟通,双方利用移动互联网传输语音信息,在语音输入输出过程中,进行同步双向传播,发声和接收在同一时间进行,通话延迟小。实时语音的特点就是声音信息的双向/多向传播。UGC类语音:用户录制自己原创的声音信息,上传到移动社交应用中,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5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兴起背景沟通效率提升需求、网络完善是语音社交应用兴起主要原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将主要精力都转移到了移动端,原来PC端的各种服务亦快速迁移到移动端,社交也不例外。用户在享受随时与好友保持联络、关注好友动态、共享生活资讯和内容时,也受到了移动端文字输入不便的困扰,渴望寻求一种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同时基础网络的不断完善,也使得移动网络可以承载更快、更多的网络服务。语音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语音传输的的质量、清晰度以及延迟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移动网络的稳定性以及数据传输速度。传统2G是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通过GPRS接入互联网,可以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仅可以保证文字以及部分图片的传输。进入3G、4G时代后,网络速率不断提升,4G网络理论上可以达到每秒100Mbps的带宽速度(约为每秒12.5MB)。更快的网络为实时音视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由于移动终端屏幕限制,移动端的输入并不像PC端便捷快速,致使在PC端最重要的文字沟通效率降低。作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需要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式进行联系。2011年微信2.0语音对讲功能的上线,开启了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市场的大门。语音功能的出现,释放了用户的双手,降低了应用使用门槛。用户只需按住语音按键,即可进行语音输入。手机作为天然的语音输入输出设备,为语音社交应用的发展,起到了底层支撑的作用。沟通效率提升需求:网络完善:6不同类移动社交应用对比不同交流方式的社交应用有各自的特点及优劣势:文字类社交应用对于设备要求最低,而多媒体类则要求较高;在输入便捷性上,除了文字类应用需要大量触及屏幕外,其余社交应用的输入难度均较便捷;动态交流应用由于涉及到信息的实时传递,所以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流来耗费也相对高于静态交流应用;在内容展示方面,文字和图片类社交应用拥有直观的展现方式,所以社区属性会更强。7语音社交应用与其他社交应用对比移动社交应用对比应用类别设备要求(低-高)输入便捷性(方便-复杂)网络稳定性要求流量耗费程度内容展现交友风险(低-高)文字类低,文字输入复杂,虚拟键盘/手写延迟信息,低少直观,一目了然低,纯虚拟世界图片类低,拍照功能方便,拍照即可非延迟,低高清图片较高直观,一目了然较低,涉及现实图片有一定风险语音类低,通话功能方便高适中无法直接展现,需收听内容较低,虚拟世界+现实世界视频类中,摄像、录音等方便较高较高无法直接展现,需观看内容高多媒体类高,摄像、拍照等方便较高较高无法直接展现,需观看内容高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发展历程语音信息成为移动社交基础功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的鼻祖,是由香港绿番茄团队开发的TalkBox,此应用于2011年1月最先在iOS平台发布。提供好友间对讲式语音信息交流,和多达9人的语音群聊功能。后续也有不少公司推出了基于语音功能的移动社交工具,并获了部分用户的认可。而促使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大面积普及的,则是集成了语音对讲功能的微信2.0,倚靠着庞大的QQ好友及通讯录联系人导入,微信迅速成为移动端第一大社交应用。而随着语音通话技术的发展,对讲语音由最开始的先录音再传输的模式,逐步拓展为语音录制与传输同步进行、多人实时对讲模式等,此阶段各类移动社交应用纷纷扩展语音功能,语音交流成为了移动通用社交应用的标配。提高输入效率,丰富沟通手段挖掘语音魅力,满足细分用户需求2011.12011.9TalkBox发布,第一款具有对讲语音功能的社交应用2011.4米聊对讲机2011.5微信2.0语音对讲机2011.9飞聊语音微博发布2012.10抬杠、啪啪2013.5比邻2014Hello、呀呀语音等等具有语音功能的移动社交应用市场巨头涌入,行业竞争加剧。为避免陷入巨头云集的行业竞争,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单独以实时语音为唯一或者是将语音和其他交流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型应用。这些应用以语音交流为出发点,结合各细分类别用户的需求,挖掘语言沟通的魅力,创造出属于小众需求的细分类别应用。8移动语音社交应用特征交互便捷性、语义生动性、流量适中是主要特征移动语音社交应用与其他社交应用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通过声音传递情感需求,语音构筑了此类应用的基础。在交互方面:语音输入不需要智能终端的虚拟键盘,直接通过相应的录音按键或者通话按键,即可进行语音的传输,降低了应用的使用门槛,扩展了使用人群的范围,交互便捷性大幅提升。在表达方面:语音信息是有情绪的,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都可以直观、及时的让对方感知,语义的生动性使得虚拟的网络社交更具现实感。在流量方面:不管是对讲语音还是实时语音,声音文件的传输成本基本介于文字和视频之间,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语音文件的流量消耗适中。释放用户的双手,降低了应用使用门槛1语义的生动性使得虚拟的网络社交更具现实感2在所有交流方式中,语音交互的流量消耗适中39摘要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概述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发展现状移动语音社交应用案例研究1234移动语音社交应用发展趋势510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发展环境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网民数量激增2014年预计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将达到6.7亿人,其中移动网民超过5.8亿人。增长率方面,2014年中国移动网民规模速增为15.6%,整体网民增速为8.3%,移动网民增速高于整体网民增速。移动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移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移动电商、移动游戏、移动社交、移动营销等细分行业逐渐步入快速商业化阶段,移动健康、移动硬件等新兴领域也逐步受到资本热捧,移动互联网生机勃勃。注释:PC网民是指过去半年内使用PC上网的网民,移动网民是指过去半年内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网民。来源:根据企业公开财报、行业访谈及艾瑞统计预测模型估算。30.0%10864201220092010中国整体网民规模(亿人)201120122013中国移动网民规模(亿人)2014e2015e整体网民增长率(%)2016e2017e移动网民增长率(%)112009-2017年中国整体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17.5%18.0%19.0%15.6%10.2%8.2%8.1%19.0%12.3%9.9%9.6%8.3%9.3%8.0%7.6%8.57.97.37.56.76.96.26.45.65.85.15.04.64.23.83.63.02.3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发展环境来源:Gartner。221406733119918902879508111916421782.4%78.5%61.9%55.8%50.7%0100020003000400020112012免费下载(亿次)20132014e付费下载(亿次)2015e2016e下载量增长率(%)网络环境提升、智能手机大面积普及催生移动应用大爆发从2008年苹果推出AppStore以来,NativeApp数量激增,成为承载移动端服务的绝对主体。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到2016年全球App下载量将超过3000亿次,较2011年增长11倍。艾瑞咨询认为,移动应用大爆发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由2G到4G,网络环境不断提升。2G网络是以无线通讯数字化为代表,仅能提供窄带数据通讯,理论传输速度只有几百k,可以浏览文本内容,但打开图片会有延迟,不够流畅。3G在2G基础上发展了高宽带的数据通信,可以流畅浏览网络图片,音乐下载。而4G则可以让用户完美体验高清视频。每一次通信技术的革新,都使得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从文本图片、到语音、再到高清视频,移动网络可以提供的服务更多,体验更通畅。2011-2016年全球App下载量2G、3G、4G理论速率对比表12通信标准2G3G4G蜂窝制式GSMCDMA2CDMA2000000TD-WCDMSCDMAATD-LTE下行速率236Kbps1533.12.814.4100KbpsMbpsMbpsMbpsMbps上行速率118Kbps1531.82.25.7650KbpsMbpsMbpsMbpsMbps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发展环境网络环境提升、智能手机大面积普及催生移动应用大爆发(2)以无线接入互联网为设计核心的智能手机大面积普及。从2010年起,功能强大、具有开放性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开始快速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预计到2014年底,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将达到7.8亿台。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人们对于移动应用的需求量也随之迅猛增长。移动互联网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大量移动应用开发者涌入,各色创新应用出现在人们面前,移动应用进入大爆发阶段。2010-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13注释:智能手机保有量是指中国地区截止一年年底,市场中处于使用状态的智能手机数量。来源:根据企业公开财报、行业访谈及艾瑞统计预测模型估算,仅供参考。0.802.010.39.27.85.83.611.381.2%60.3%34.3%17.9%12.0%9.7%312152010201120122013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亿台)2014e2015e2016e增长率(%)2017e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发展环境注释:App端
本文标题:2015年中国移动语音社交应用行业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6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