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弟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洲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曰。”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主释董遇:三国时候的著名学者,博览群书,尤其精通《老子》。兴平:汉献帝继“初平”之后的第二个年号。关中扰乱:指董卓原先的部将李榷、郭汜发动的变乱。段煨:原为董卓麾下,晋升为中郎将,后屯兵华阴,有政声。稆:野生的谷物。也作“旅”。导读董遇在社会动乱、生活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尚且坚持学习,而且学有所成,这实在令人钦佩。他的学习方法其实并不复杂,不过是反复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感悟,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优秀学习方法。当然,这并不排除借鉴他人的学习成果,只是绝不能不加理解地囫囵吞枣。其次是要抓紧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来读书学习。董遏的“三余”读书与欧阳修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作文的勤奋精神同样对我们深有启发。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性质讷而好学()(2)兴平中,关中扰乱()(3)遇善治《老子》()(4)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2.与“采稆负贩”中“负”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忍辱负重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C.负隅顽抗D.宁教我负天下人3.下列句中的“或”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或问“三余”之意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一食或尽粟一石D.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通(),意为()。A.性质讷而好学B.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C.或问“三余”之意D.读书百遍,其义自见5.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6.翻译下列句子。(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7,读过本文,你掌握了哪些优秀的学习方法?请简要地谈谈。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不善言谈,却从小喜欢学习。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到朋友段煨那里。董遇和他哥哥入山采野生的谷物,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采野谷,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董遇不肯教,却对他们说:“一定要先把书读一百遍。”他又解释说:“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能显现出来。”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的时间。”参考答案1.(1)语言迟钝(2)搅乱,叛乱(3)学习,研究(4)投靠,依附2.B3.C4.D“见”通“现”,体现,显现5.人有从学者,遏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6.(1)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就能显现出来。(2)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的时间。7.一是要反复地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感悟;二是要善于借鉴他人的学习成果,理解地吸收有用的知识;三是要抓紧时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来读书学习(意近即可)。(拟题:王代福)
本文标题:“三余”读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7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