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求是杂志2014·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广阔的世界历史眼光,纵观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了精辟论述。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出的新判断,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我们党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国内在国家治理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得到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得出的必然结论。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体系方面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辛亥革命后,各种社会力量在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和较量。一些人企图复辟帝制,一些人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党迷茫、困惑和彷徨之际,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且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也向中国人民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理念。选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状况,深入思考中国前途命运,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才是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一直在思考未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问题已经现实而紧迫地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懈地探索这一问题并取得重要成果。但是,后来由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在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王伟光5求是杂志2014·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和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导致发生十年“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的这一实践探索没有坚持下去。因此,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并没有真正找到完全符合我国实际的治理国家的制度模式和制度体系。实行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他一再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曾经预计,再有30年的时间,中国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反复强调制度问题,反复强调要使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仅是要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程度及治理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世界上看,不同国家的治理体系各不相同,治理能力也存在差异。但是,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比较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不可能形成国家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向心力、凝聚力,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等严重政治后果。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和政党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惨痛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在继承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及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目标,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跨越。需要指出的是,这不是简单的概念或范畴的变化,不是在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之后附加的第五“化”,而是蕴含着全新内容的政治理念。它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国家现代化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而且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6求是杂志2014·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一重要论述,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界定。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两个概念的科学内涵,是在实践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认识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作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的制度,其作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但是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和制度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经过36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而且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制度体系。事实雄辩地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种新的发展前景,也向其他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和道路选择,同时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等的破产。从总体上讲,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得到国际上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赞扬。但是,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相比,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有些方面甚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制度的效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总进程,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在着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既要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要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和自身事务的能力;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水平。三、始终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话是根本前提、根本性质和根本方向,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话讲的是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就是说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或者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句话必须一起讲,如果只讲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讲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不完整、不全7求是杂志2014·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面的,就会迷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切实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一种制度模式在一个国家是适用的,在其他国家则不一定适用。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民族是可以完全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发展、强大和振兴的。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从来都不会成功,不仅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还会造成经济停滞、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主权丧失等严重后果。在这方面,同样有深刻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转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而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秘密所在。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无疑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自己要有主张,要有定力。我们需要借鉴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的制度模式和别国的发展道路,当然也绝不把自己的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强加给他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否则就必然遭遇失败,成为他人的附庸。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充分显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当然,离开不断改革和完善,制度自信不可能彻底,也不可能久远。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削弱、改变或放弃这个制度。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不讲或淡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本文标题: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7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