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醉翁亭记》复习PPT
《醉翁亭记》复习复习目标: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3、能翻译重点的文言句子。4、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5、理解作品的主题。自学提纲1、复习课文了解有关文学常识。2、根据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3、翻译文中重点的句子。4、理解作品的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填空本文作者(1007—1072),字,号,晚年又号,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写于他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饮少辄()醉林霏()开岩穴暝()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筹交错二、解释下面红色词①名之者谁()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临溪而渔()⑦非丝非竹()⑧树林阴翳()⑨觥筹交错()⑩已而夕阳在山()11林壑尤美()12.泉香而酒冽()三、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2.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3.[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而不胜()秀丽,优美;称,是;围绕,包围四、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百废具兴。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D五、阅读并回答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醉翁之[意]不在酒()2.指出下列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①名之者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茂盛的样子情趣亭山水之乐3.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5.醉翁亭的建造者是,命名者是。6.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其次写,最后写。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意不在此而在彼这里指醉翁亭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远近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由来二、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3.醉翁之[意]不在酒()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5.野[芳]发而幽香()6.临溪而[渔]()三、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锦鳞游泳。()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比喻借代对偶比喻借代设问六、阅读回答(一)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①意:②寓:③谓:④辄:2.说说划横线句子是使用什么方法来定出“太守之乐”的?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3.贯穿全文主体的一个词是:。4.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情趣寄托是就比兴,纵情山水以寄寓苦闷,更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乐醉能同其乐5.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6.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7.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8.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9.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环滁皆山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1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11.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醉翁。12.概括本段的大意。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1)山间之四时也(2)佳木秀而繁阴2.翻译下面的语句。云归而岩穴暝。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4.文中是这样描写春季的景色的:野芳发而幽香。5.文中是这样描写秋季的景色的:风霜高洁。6.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7.“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答: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1)苍颜白发(2)伛偻提携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答:滁州人、宾客、太守。是乐字。4.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答:众宾欢也。5.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或“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答: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答:写滁人游、宾客欢、太守宴,太守醉的情形(四)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1)鸣声上下()(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答:滁州人、宾客树上树下离去3.“醒能述以文者”中的“文”指的是什么?答:《醉翁亭记》4.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答: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5.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答:醉能同其乐6.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答:衬托太守之乐7.“醉能同其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五)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答: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3.两段文字均选自《》,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4.上面第①段先写,再写,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醉翁之意不在酒朝暮之景四时之景5.上面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A当堂练习一、辨别下列各组词语的意思。1、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2、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3、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4、名之者谁()卷卷有爷名()聚拢返回归依雾气雨、雪繁密的样子乐趣欢乐、快乐给……命名名字4、颓然乎其间()得无异乎()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7、而乐亦无穷也()醉能同其乐()8、泉香而酒洌()而不知人之乐()于、在表推测,相当于“吗”或“呢”美好、秀丽草木茂盛居高向下靠近乐趣、快乐享受乐趣顺接连词转折连词二、指出下列各词的活用现象1、环滁皆山也()2、山行六七里()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名之者谁()5、野芳发而幽香()6、佳木秀而繁阴()7、伛偻提携()8、临溪而渔()9、杂然而前陈者()名作动,环绕名作状,顺着山路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作动,命名,取名形作动,散发清幽的香味形作动,形成浓郁的绿荫伛偻:形作名,老人;提携:动作名,小孩名作动,捕钓名作状,在前面理解性默写•1、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课文内容理解•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2、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由远到近。•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制造悬念,引出下文。•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1.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2.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美;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3.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2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4.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宴会散、宾客归、禽鸟乐的情景;第2层写“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5.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7.作者为什么把太守醉放在最后边?•[答]因为欧阳修与民同乐,前写滁人乐才能引发太守醉,正如结尾所说:乐其乐。•8.《醉翁亭记》一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联系《岳阳楼记》一文的内容,为下面这则上联对出下联。•上联:欧阳修与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复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8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