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林学概论第一章、概论森林: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或面积),具有一定的结构,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森林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林地。森林的特点: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林学:是研究森林的形成、发展、管理以及资源再生和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传统林学:营造、抚育和利用森林的科学。广义的林学包括:森工学科:以木材采运和加工工艺为中心。营林学科:以培育和经营管理森林为中心。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辞海》对林业的定义:林业就是培养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社会生产部门。传统林业:开发利用森林,以取得木材、燃料和其他林产品。现代林业:和谐地利用森林资源,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目标综合经营森林,高效深度利用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覆盖率: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郁闭度≥0.2)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我国现行的主要林业政策:1、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2、提出了我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3、要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4、明确了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5、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6、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7、以实施六大林业工程为重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6大林业工程: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退耕还林工程;4)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第二章、森林及其分布森林种类:根据起源:天然林、人工林根据人为干预程度: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根据树叶形状:针叶林、阔叶林根据林木组成:混交林、纯林森林根据其用途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林木。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1、林木:又称为活立木。生长在林内达到各林冠层的乔木树种的总称。1)优势树种:森林群落中株数最多(或材积最大)的乔木树种。2)主要树种:又称为目的树种,是人们经营的对象。3)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往往是经济价值较低的树种。4)伴生树种:也称辅佐树种。5)先锋树种:是指首先占据生态环境恶劣的立地上的树种。2、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的总称。3、幼树幼苗:林木或侵入的其他乔木树种的后代。4、活地被物:通常是指林内的草本、苔藓、地衣、真菌及匍匐状的小灌木组成的植被层。5、层间植物:也叫层外植物。是指森林中的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它们附着或攀缘在直立植株的不同部位,本身不构成一个层次。森林的特征:1、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林产品丰富2、体积庞大、寿命长久、对环境的影响力巨大3、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高4、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相对较高5、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其周围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1、树种组成:林分内乔木树种种类及各种乔木所占的数量比例。2、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层次称林相,也称林层3、林龄及其结构以林分成熟度表示林分年龄:幼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4、起源:林分的形成方式和动力。根据繁育方式分为:实生林、萌芽林根据形成动力分为:人工林、天然林5、密度、郁闭度、疏密度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株/hm3。郁闭度: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0~1.0。疏密度:现实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与标准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之比。0~1.0。1、总生产量:森林群落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又称净生产量。森林群落在一段时间内有机物质的积累量。2、生产力:单位面积森林群落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森林群落的演替:森林群落的更替和变化。森林的地带性分布:纬度地带性分布:不同的纬度带有不同的热量和雨量分布。经度地带性分布:同一纬度带经度不同,距离海洋不同,降水量不同。垂直地带性分布:随着海拔的上长,温度降低。我国森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寒温带针叶林(大兴安岭北部)温带针阔混交林(小兴安岭——长白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长白山、丹东以南至秦岭、伏牛山和淮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南部:秦岭、淮河以南,南至北回归线南缘)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和云南南部沿海)第三章全球突出的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森林效益的内涵:1、经济效益:是指被人们直接开发利用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有形的林产品的效益。2、生态效益: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指森林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作用。3、社会效益:森林的社会效益是指森林被人们认识、研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1、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森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能使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从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防风固沙,护田保土:当风经过农田防护林或林带时,气流受到林木的阻挡和分割,迫使一部分气流从树梢上绕过,一部分气流透过林间枝叶,被树叶分割成许多方向不同的小股气流,风力互相抵消,强风变成了弱风。在农田防护林或林带的保护下,降低了风的危害,保护了农田土壤,并且还能提高气温,增加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农田产量。3、调节气候,增加降水:1)林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较小,一般特点是冬暖夏凉。由于林冠的作用,林内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空气湿度大,日间林外热空气不易传导至林内;夜间林冠又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昼夜、冬夏温差小。2)林内的地表蒸发比无林地显著减小。3)林地土壤中含水量较多,林内外气体交流弱,可以保持较多的林木蒸腾和林地蒸发的水汽。4)林区上空的水蒸汽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而水变成蒸汽又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所以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4、保护环境,净化大气:1)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树木的光合作用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2)吸附尘埃,树木茂密的枝叶能够降低风速,叶表面不平且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附大量飘尘。3)吸毒杀菌许多树木和植物能分泌出杀死多种病菌的杀菌素,可把浓度不大的有毒气体吸收。4)减少噪音,林木的树叶能够通过吸收、阻挡等作用起到减轻和阻挡噪音的作用。5、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1)系统大而且稳定,拥有的生物多样性丰富;2)为特种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基质保证;3)生物种类多,为遗传基因提供了载体。森林的旅游价值1、森林的美学旅游价值:1)森林植物美。包括:色彩美、形体美、韵味美。2)森林的动物美林中野兽是游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林中鸟类种类繁多,数量大,形态丰富,羽毛绚丽,叫声婉转,令人赞美;森林昆虫五彩缤纷,翩翩穿行于林木花丛之中,惹人喜爱。3)森林的山水美山体受晨昏光影、季节更替以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象;森林中的山泉小溪、飞流瀑布、泾流河川、池沼湖泊、水中林影,给人美感,令人遐想。4)森林的声音美森林中鸟、兽、虫的鸣叫;山泉、溪流、瀑布的水声;风、雨、雪、雹吹打树木形成的林涛呼啸,构成了一曲美妙的森林交响曲。2、森林的保健旅游功能1)卫生保健:森林氧吧;吸收害、毒气体和杀菌;滞尘降噪;净化水体。2)气候保健:降低太阳辐射;调节温度湿度。3)运动保健:登山散步,吐故纳新。4)森林疏果:天然、绿色、有机。5)负氧离子:是指带负电荷的氧离子。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3、森林的科普旅游价值1)树种特性及其价值;2)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森林的直接效益和生态功能);3)森林培育技术;4)森林奇观的形成;5)森林文化。第四章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我国森林经营水平低的两个主要原因——科技贡献率低和良种使用率低。1、优良品种:遗传品质优良的品种。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适应性、抗逆性。2、优良种子: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及用于无性繁殖的各种营养器官。播种品质包括:物理特性、使用特性、发芽率。3、良种选育: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和新栽培材料的遗传改良工作。包括:遗传理论、林木育种、良种繁育。4、育种任务:通过提高有利的基因频变,改变林木群体结构,选育和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系列材料。5、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包括:选择(种源、林分、优树、无性系);引种;育种杂交、诱变、新技术)。6、良种繁育:良种的扩大繁殖和生产过程。包括:选择优良种源、建立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人工控制授粉。选择育种:从现有的种质资源群体中,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个体,使其繁殖后代来培育新品种。无性系:一个亲本通过无性繁殖培育的所有个体的总称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在自然分布区内的树种称为乡土树种。外来树种:某一区域引进本区域自然分布以外的树种,该引进树种被称为外来树种。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本地区或本国没有的树种,通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或本国的栽培树种。引种意义:1)林木改良的基本技术之一;2)多、快、好、省的良种化途径;3)丰富树种资源、增加育种原始材料、保护珍稀濒危树种有重要意义。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1)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够正常生长;2)不降低原有的经济价值;3)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杂交育种:对遗传基础不同的树种,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个体之间,通过人工控制授粉,以获取新的优良品种。母树林:是在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优良林分并通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措施而营建的采种林分,目的是提供遗传品质较好的种子。种子园:由优树的无性系和家系营建而成,以生产优良种子为目的的特种种植园。苗圃作业方式又称育苗方式。采穗圃: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提供优质种条和接穗的场圃。苗木:指用于绿化造林的树木幼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裸根苗、容器苗等。实生繁殖:利用种子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叫实生苗。营养繁殖: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繁殖苗木。所培育的苗木收营养繁殖苗。整地:育苗前对圃地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苗圃轮作指在同一地块上不同树种或树种与农作物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播种前种子处理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种因素,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1)种子催芽:通过人为措施打破种子休眠,促使其萌芽并生根的处理措施。2)播种方法:条播、点播(穴播)、撒播。3)苗木密度:苗木密度:单位面积或长度上苗木的株数。4)播种量:单位面积或长度上所播种子的重量。插条苗培育营养繁殖: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根、干、枝、叶、芽)或组织作为育苗材料进行育苗的方法。所培育出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早开花结实。缺点:繁殖多代容易出现早衰、退化现象;大量繁殖受限制。插条育苗:利用树木枝条或苗干的一部分作为繁殖材料(插穗),插入苗床或育苗基质中,使之生根成苗的育苗方法。生根类型: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综合生根(皮部和愈伤组织)。嫁接育苗: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木枝条(或芽)嫁接到抗性强或繁殖容易的植株(砧木)上,使其愈合生长形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育苗方法。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1)亲和力;2)砧、穗生活力和生理特点;3)环境条件;4)嫁接技术苗木移植:在苗圃中将苗木更换育苗地继续培育的过程。影响移植苗成长的因子:水分、养分和能量三大平衡。容器育苗:利用各种能够装营养土的容器培育苗木。苗木质量即苗木满足特定条件下实现造林绿化目标的程度。第
本文标题:林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9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