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皮脂腺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李雅琴
116中国美容医学2016年11月第25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Nov.2016.Vol.25.No.11•综述•皮脂腺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李雅琴程丽雪纪超综述,程波审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皮肤是机体和外界环境接触的主要屏障,机体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可产生多种炎症性皮肤病。体表脂膜是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表皮细胞和皮脂腺来源的脂类。近来多项研究表明,皮脂腺的改变及其分泌的脂类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其中包括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酒渣鼻和脂溢性皮炎,对皮脂腺的功能研究将为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皮脂腺的重要作用,从而提供更充分的临床依据。[关键词]皮脂腺;皮脂;皮肤屏障;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酒渣鼻;脂溢性皮炎[中图分类号]R758.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6)11-0116-03ThefunctionofthesebaceousglandsininflammatoryskindiseaseLIYa-qin,CHENGLi-xue,CHENGBo,JIChao(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0,Fujian,China)Abstract:Skinisanimportantinterfacebetweenthehostanditsenvironment.Disruptedskinbarrierfunctionmayleadtomanyinflammatorydermatoses.Theskinsurfacelipidfilm,animportantcomponentoftheskinbarrier,comprisesamixtureofkeratinocyteandsebaceousgland-derivedlipids.Recentevidencedemonstratedthatdefectivesebaceousgland-derivedlipidssynthesispredisposesforthedevelopmentofskininflammatorydiseases,includingacnevulgaris,atopicdermatitis,psoriasis,rosacea,andseborrheicdermatitis.Thestudiesonthefunctionofthesebaceousglandsmayprovidenewthoughtsoftherapyforrelativeinflammatorydermatoses.Butnowweneedmoreresearchestoconformtheimportanceofthecontributionofsebaceousglandstobarrierfunction,thenprovidemoreadequateclinicalbasis.Keywords:sebaceousgland;sebum;skinbarrier;inflammatory;acnevulgaris;atopicdermatitis;psoriasis;rosacea;seborrheicdermatitis基金项目:2013~2016年度福建省中医药科研项目(编号:wzpw201311)通信作者:程波,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E-mail:chengbo630415@126.com皮肤的角质层细胞和细胞之间通过体表脂膜和天然保湿因子共同组成“砖墙样结构”,形成一道人体天然保护屏障。当表皮完整时,皮肤的细菌、真菌或病毒等共生菌不致病;而一旦表皮受损(即皮肤屏障破坏),这些共生菌就会进入真皮而引发免疫性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主要表现为皮肤PH值升高、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多和表皮水合状态下降,近来研究证实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与特应性皮炎的发展紧密相关[1]。体表脂膜作为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表皮细胞和皮脂腺合成的脂类,近来研究表明体表脂膜的改变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相关。本综述将主要介绍皮脂腺的改变及其分泌的脂类(即皮脂)在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中包括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酒渣鼻和脂溢性皮炎。1皮脂腺和皮脂皮脂腺通过全浆分泌(即细胞自身解体)释放皮脂,分泌到毛囊漏斗部,再分布到体表。皮脂腺分布较广,不包括手掌,脚掌和足背,主要集中分布在面部(特别是T区),然后是背部和胸部。皮脂腺的数量和活性与解剖部位,年龄和性别有关,其功能亦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常见的有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近来研究发现α-金环蛇毒素,一种乙酰胆碱受体阻滞剂,可显著减少皮脂分泌和缩小毛孔,据此可知局部神经刺激可调控皮脂腺功能[2]。皮脂组成不同于表皮细胞的脂类,表皮细胞的脂类主要成分是65%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20%的胆固醇,而皮脂主要成分是57%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26%的蜡酯,12%的角鲨烯和2%的胆固醇。皮脂腺来源的脂类一旦被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1466117中国美容医学2016年11月第25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Nov.2016.Vol.25.No.11分泌到体表,细菌和真菌脂酶可将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3]。角鲨烯作为皮脂腺脂类的主要成分,可用来区别皮脂和表皮细胞的脂类,但皮脂腺缺乏将角鲨烯转变为胆固醇的酶,说明皮脂分离出来的胆固醇来自表皮细胞而不是皮脂腺。皮脂可润滑皮肤和头发,从而减小摩擦力并锁住水分,也可作为抗菌物和抗氧化物的传递系统,并伴随信息素和体味的产生[4],常见的抗氧化物有角鲨烯,辅酶Q10和维生素E[5]。2皮脂腺与皮肤病2.1皮脂腺和痤疮: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率约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且常常持续到成年期。此病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包括皮脂腺功能过度活跃。痤疮常始于青春早期,雄激素含量增高引起皮脂分泌增加,痤疮严重度加深。痤疮患者的皮脂腺功能受到多种激素影响,包括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维生素D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6]等。皮脂腺中I型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的表达增高,可将可的松转变为氢化可的松,从而诱导皮脂合成增多,最终促进压力诱导的类固醇激互性痤疮形成[7]。痤疮发病机制较复杂,除了皮脂的过度分泌是导致痤疮的主要原因[8-9],近来也有研究认为皮脂组成的改变也是导致痤疮的重要原因,从痤疮患者面部提取的皮脂中发现亚油酸含量偏低,而亚油酸可阻止粉刺生成[10]。角鲨烯在痤疮患者中含量偏高,氧化的角鲨烯可促进表皮细胞的炎性细胞因子释放[11],从而加快痤疮的生成。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可将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代谢为游离脂肪酸,反之皮脂分泌速率加快,痤疮丙酸杆菌的浓度也会随之增高[12],可见皮脂腺在痤疮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异维A酸和螺内酯具有减少皮脂分泌的功能,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痤疮。已有研究发现[13-14]临床应用异维A酸治疗痤疮出现唇炎和皮肤干燥等现象,由此可推测皮脂腺功能减退可促进皮肤干燥和皮炎的发生。螺内酯是合成的抗雄激素药物,主要用来治疗与激素相关的痤疮。Afzali等[15]发现局部外用螺内酯后,皮损数量减少,尤以粉刺更明显,但痤疮严重度并不减低。2.2皮脂腺和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发展缓慢,部分患者可迁延到成年,也有成年初发此病,在发达国家儿童患病率可高达15%~20%。已有研究证实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脂(角鲨烯和蜡酯)减低和表皮细胞的脂类(游离和酯化的胆固醇)升高[3]。SugiuraA等[16]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表皮细胞中神经酰胺合成受阻。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皮脂含量偏低常与表皮水合状态减弱有关,据此可知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与皮脂腺功能减低存在一定联系。皮脂分泌在整个青少年期都呈升高的趋势,并且维持稳定直至男女都减低,但男性分泌速率依旧高于女性。其后随着皮脂分泌减少,儿童期特应性皮炎逐渐缓解,到成年期可发展为干燥性皮炎。局部刺激皮脂产生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雄激素受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受体,可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17],但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尚未明确,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DobrosiN等[18]发现使用内皮大麻素可刺激皮脂生成,含有内皮大麻素的外用乳膏可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症状,并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2.3皮脂腺和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8.5%的成人和2.1%的儿童患有此病。银屑病的免疫组织学改变较明确,头皮银屑病皮损表现为典型的皮脂腺萎缩,大小和数量均减少,在超过一半的患者中可见皮脂腺完全萎缩,其中也混合存在正常皮脂腺,头皮银屑病患者急性期亦可见毛干直径变窄。但皮脂腺大小与全身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及头皮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并不相关,皮脂腺大小亦与红斑、脱屑或炎症性浸润程度无相关性。尽管存在皮脂腺萎缩,银屑病皮损与非皮损及健康对照组相比,皮脂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19]。已证实银屑病皮损处高表达肿瘤生长因子-α、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α和表皮生长因子,这些物质对皮脂腺细胞会产生抑制作用。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脂组成是否改变,以及皮脂腺调控是否有助于银屑病的靶向治疗。2.4皮脂腺和酒渣鼻: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皮肤类型的患者,但最常见于浅肤色人群,主要有4种亚型:红斑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肥大型及眼型酒渣鼻[20]。丘疹脓疱型酒渣鼻患者的面中部皮肤存在较高红斑指数,且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亦表现为皮肤PH值升高和表皮水合状态减弱[21]。尽管酒渣鼻更易发生在皮脂腺分布部位,但有研究发现前额的皮脂含量和皮脂分泌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2]。丘疹脓疱型酒渣鼻患者的体表脂谱总含量未见变化,而来源于皮脂腺的脂类组成可见明显变化,其中肉豆蔻酸含量增高,长链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23],据此可知皮脂总含量对维持皮肤屏障功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2.5皮脂腺和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皮脂腺分布的部位,患病率约为3%~5%,表现为头皮、面部,躯干上部,弯曲部位和腹股沟部位边界不清的红斑和油腻状鳞屑。脂溢性皮炎中是否存在皮脂过度分泌仍然存在争议,可见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过度分泌不一定相关,因此命名为“皮脂腺分布部位的皮炎”更合适。马拉色菌参与的脂类代谢可能是导致人类脂溢性皮炎的重要原因[24],马拉色菌分泌的脂酶和磷酸酶可水解皮脂,致甘油三酯降低和游离脂肪酸升高,但马拉色菌主要分解饱和脂肪酸,而不分解非饱和脂肪酸,如油酸。机体对刺激性游离脂肪酸渗透的敏感性以及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将决定机体综述118中国美容医学2016年11月第25卷第11期ChineseJournalofAestheticMedicine.Nov.2016.Vol.25.No.11发展为脂溢性皮炎的易感性。当局部外用油酸时,脂溢性皮炎与对照组相比可出现更广泛的皮肤脱屑,说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对刺激性脂肪酸的敏感性升高[25]。RoBI等[26]通过抑制马拉色菌数量可达到临床改善,并观察到皮脂恢复到正常水平,但表皮脂类总量未见改变,由此可见马拉色菌在脂溢性皮炎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总结皮脂腺为正常的皮肤屏障提供皮脂,皮脂腺功能失调将会导致体表脂谱的异常和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其中皮脂合成含量或组成改变,都可能参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的发展
本文标题:皮脂腺在炎症性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李雅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2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