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第十讲记叙文表现手法
王爱蓁写作手法都有哪些?温故知新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文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讽刺夸张、衬托侧面烘托、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一、对比定义: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例如《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家乡变化进行比较。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比的作用有的时候是衬托—即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二、象征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如《白杨礼赞》中以白杨树的挺拔、顽强、力求上进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不屈不挠、力求上进的精神意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揭示事物的象征意义,可根据象征体与被象征体之间的相同点与文章主题分析。文章揭示主题的部分往往也在点明事物的象征意义。三、欲扬先抑定义:它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如《白扬礼赞》中写到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好女子”,这是抑;而后一转笔,说他是“伟丈夫”,这是扬。欲扬先抑的作用:显示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果在文章最后出现“扬”的话,可起卒章显志的作用。四、讽刺夸张定义: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如《范进中举》中运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夸张讽刺的作用夸张高歌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五、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其中“托”为借、假托的意思,文章往往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如石榴中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六、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的写作方法。如《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这种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具体的作品中,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作者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七、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的叫正衬,用有差别的反面的事物作陪衬的,叫反衬。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菊作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洁(高尚品质)一、【人物描写的作用】语言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动作描写: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肖像描写: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和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服务。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抒情抒情:抒发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作者的观点,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注:抒情按照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作用感情表达较为强烈,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引发读者共鸣,便于读者理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中心。间接抒情的作用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耐人寻味。三、议论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叙议结合的三种方式及作用先议后叙: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点明主题,总领全文。先叙后议:揭示事件的意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夹叙夹议:对人、物或理的认识更加深入,画龙点睛,突出主题。四、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作用是详细、科学、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人物形象。五、记叙交待背景,为下文作铺垫。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顺叙: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插叙: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读者感到有张有弛,活泼轻松。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本文标题:第十讲记叙文表现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3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