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略述了写作的要求和当下作文教学的背景。其次,从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学生写作的现状。然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写作兴趣的理论依据。接着,从恢复自信,观察感受生活,结合语文教材创设情景,读写结合,改革评价方法等七个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以期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能有一点参考价值。关键字:课程标准,教学背景,写作现状,理论依据,策略目录摘要……………………………………………………………………2一、绪论……………………………………………………………………4二、研究目的和意义…………………………………………………………4三、(一)作文教学目标……………………………………………………5三、(二)作文教学背景……………………………………………………5四、(一)作文立意陈旧,缺少时代气息…………………………………5四、(二)作文选材单调,缺少生活元素…………………………………6四、(三)作文语言干瘪,缺少灵动感觉…………………………………7五、(一)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内在动机………………………………8五、(二)兴趣是影响学生写作效率的主要心理因素……………………8五、(三)兴趣对活动的作用………………………………………………9五、(四)兴趣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10六、(一)恢复自信,激发写作兴趣………………………………………11六、(二)学会积累,激发写作兴趣……………………………………11六、(三)结合语文教材,激发写作兴趣…………………………………12六、(四)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12六、(五)读写结合,丰富语言,激发写作兴趣…………………………13六、(六)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写作兴趣…………………………………14六、(七)培养思维能力来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15七、结论………………………………………………………………………17参考文献………………………………………………………………………18致谢……………………………………………………………………………19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绪论《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而在现实写作教学背景下写作教学目标达成率不太理想。学生的写作现状令人堪忧,教师的写作教学程式化、教条化,缺乏创新精神,尤其忽略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变学生的写作现状和提高写作水平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将从学生写作现状,兴趣研究理论依据和从学生写作自信的培养到教师写作评价方式的改变等七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的目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中强调:“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让孩子们用童贞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尽可以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2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甚至有人提出高考只写一篇作文的想法,作文最能看出一个学生语文功底的深浅。可是一直以来,老师不会教作文,教不好作文,中小学生普遍头疼作文,讨厌作文。其实,这种教学局面的出现,是因为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化审题,过分拘泥于写作的格式、写作技巧。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处于被动或强制性学习状态,自然不可能写好作文。《新课程标准》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本文就是想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想法。(二)研究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作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入手,以兴趣研究理论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运用语言进行练习和写作的时候,不仅使学生得到写作技法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得到情感的体验,唤起他们的人生感悟,形成独特的人生态度,让学生真正贴近生活,实现作文的生活化、个性化、自由化,用人文情怀勾画自己的文章,展现来自心灵的文字,返璞归真,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三、作文教学目标及其教学背景(一)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二)作文教学背景在语文考试的应试作用下,多年来作文教学出现了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的状况。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主体具有的丰富性与发展性特征,对学生的写作心理研究不够;忽略了他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缺少在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未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正是造成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兴趣的原因。教师在作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有的个体发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即时教学为主,没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作文。同时命题往往带有很强强制性,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想象空间,切断了写作的生活之源,拒绝了学生的思考,诱导了学生的编造。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强化考试意识,考什么教什么,反复考虑并设计出一些模式,视之为写作的万用模版,并反复训练一些单一的文体和狭窄内容,让学生套用模式,甚至照搬照抄。这样学生写作兴趣没有了,吐露心声、诉诸真情的文章也没有了。作文很容易千文一面、千人一腔,学生的写作个性被限制。写作,原本是表达自己内心的语言享受,却变成了应付考试,谋取高分的工具。应试教育的作文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排斥了学生个性,抑制了写作冲动,仅让学生以考试而写文章,怎么能使学生有写作兴趣,怎么能随时随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四、学生写作的现状(一)作文立意陈旧,缺少时代气息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些经典话语很好的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这里的“意”就是我们作文中所说的主题和中心。没有好的主题和中心的引领就如人没有了灵魂。对学生而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面对作文材料或题目确立最为恰当的“意”,是作文写作成功的前提。学生作文立意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保守自闭。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学着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和以前一样;对题目的理解也局限于表面的意思,而不能挖掘其深层含义。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二是肤浅虚无。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能透过表象看到真相,透过现象创造理论。由此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审查题目的时候只能看到材料的表面意思,而不能得出材料的内涵与本质所在,写出的文章可能比较浅显,不能符合题意。三是喜走极端。无论从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描述某一问题总是采取极端的观点,好就是伟大与英雄,提出差的观点只想着一鸣惊人,危言耸听。学生思想认识上如果出现偏差,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是好的作文。四是面面俱到。对材料中提到的每一细节都进行详细描述,文章并存多个主题,中心思想不明确,不能让读者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例如,2006年的高考立意作文大概是这样的:“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羊抓走了,而一个瘦小的乌鸦便想象着如果自己也能这么厉害该多好啊,于是它自以为自己可以完成这项壮举,便刻苦训练和模仿老鹰的姿势,不久乌鸦开始了行动,本想抓走一只山羊,不想自己被羊毛困住被一猎人抓走了。而有人问猎人这是一只什么鸟?猎人说这是一只迷失自我的鸟。请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很多考生中规中矩的选择了“人要有自知之明”这样的题目。也不是说这个立意不符合要求,而是它没有新意,这是文章表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意图,大多数学生都用这个基本观点立意写作,写的文章除了雷同以外还会给人陈旧的感觉。有新意是对写文章最重要的要求,只选陈旧的角度进行立意不会从多个角度进行,也不与时代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作文怎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如果学生能从其他角度入手,联系时代,比如从关注弱势群体来写,把立意确定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农民工的伟绩等。这样内容就新颖了,色彩就丰富了,就能给人新鲜的感觉,也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使得时代气息更强烈。(二)作文选材单调,缺少生活元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选用的材料常常都是被人们经常引用的,人都有猎奇心理,众所周知,毫无新意的东西往往吸引不了人,所以应多角度的选用一些个性的、鲜为人知的东西。一提到材料,学生们常常就会想到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不知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做作文材料。比如我让初一新生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结果大部分学生用了“妈妈雨天送伞”这个材料进行写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套用老师平常让背的文章,写出的文章除了大同小异,就是空洞虚假。他们一写老师就是满头的白发,仿佛老师黑发就不会教书似的;写老师工作负责,就是挑灯批改作业,好像不熬夜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似的;还有学生爱写老师带病上课等等。这是学生经常写的老师的形象,这样的作文遍地都是,谁会愿意看呢?生活中爱的故事很多,但是学生只会选用大家都用滥的材料进行写作,其实写老师的材料也很多,生活中的小事、人物事迹等都能作为写作材料且都源于真实的生活。有的学生的作文只出现一两个材料泛泛而谈,使得主题不能深入和升华;或者,一篇文章看似材料充足,其实是大致相同,古今中外能写的事例只为凑字数。不能从不同角度选用最具典型性材料进行写作。如我让学生生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写出的文章基本相同,内容空洞虚假。这就体现了学生选材的局限性和单调性,这样的题目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比如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A在回家的路上下起的大雨中帮助路人,B看见小偷偷东西而勇敢的站出来,C汶川大地震涌现的英雄事迹,D网络红人的感人事迹,E经典电视剧的感人情节,F描述一件反应现代社会意义的事……。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充满了生活元素,学生从写作中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关注生活,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避免选材单调缺乏生活气息的弊端。因此,学生在选材时应选用能反映他们真实思想感情的材料,不能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学生作文也当如是。这个真实就是事件与情感的真实。学生生活尽管单调,但每天仍有着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真人真事以及他们自身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真实生活与感受真切情感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要条件。(三)作文语言干瘪,缺少灵动感觉很多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语言的表达。从平时的作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问题。尽管学生的立意和结构很好,但是整个文章看起来还是平淡如水,原因就在于语言表达上出现了问题,不知道用恰当的词来美化作文。文章主要是写给人看的,别人是否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涵义,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文章的表达方式。一篇作文是否优秀,语言表达占极大的比重。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篇文章的基础,如果表达不清,别人不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就算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华丽精彩,结构安排得当,也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一些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遣词造句都是胡编乱造,写出的文章像白开水一样平铺直叙毫无特色。让人读了以后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片面追求语言的华丽,很容易造成华而不实,让人读了有种空洞无物的感觉。还有一些学生在描写不同的环节的时候却用相同的语言,给人重复啰嗦的感觉。另外一些学生不会恰当使用词语,如:在我教学期间看到学生在一篇写妈妈的作文中这样写到,“妈妈像我家的狗一样在门口等着我回来。”这样的一句话让人哭笑不得。去年我让初一学生以《我长大了》写一篇文章,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大了,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妈妈得了胃癌,妈妈去世后,我觉得我突然长大了。”还有的同学写爸爸出车祸去世了后觉得长大了等等,学生写来写去就那几句话,说来说去就那几件事,语言特别干瘪,缺
本文标题: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3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