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15年度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立项科研课题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2016年1月1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李云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申报的《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于2015年9月经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批准为2015年度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5-ZJXH-13247)。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由本人把课题组的研究设想向大家做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审议和批评指正。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中职生是国家以后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中职生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劣,所以他们的成长必须要受到很好的呵护和教育。中职生处于人生的青年、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在生理上,身体各项官能发育逐渐完全,这就出现了许多因身体突变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在心理上,情感与思维方式和童年大不相同,出现了诸如叛逆、矛盾的心理。有一些中职生出现问题羞于向家长或老师等请教,日积月累,造成了心理疾病。从实际情况看,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市内外中职生违法犯罪或自杀、自残案例的增加,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二)研究意义1.农村中职生占比大。农村中职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开县职教中心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其他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比例不尽相同,但都在80以上。因此,中职学校对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有效干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2.农村中职生有着与城市中职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农村中职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关爱和引导较少,因此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严重干扰他们的学习,造成学习心理障碍,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阻碍。因此,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3.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查询,还没有任何研究机构或有识之士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开展专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二、理论基础与依据2(一)理论依据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规律,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2.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针对中职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以上这些理论成果和政策文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三、核心概念界定农村中职生:指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城镇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读的学历教育在校生。心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对人恐怖症、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问题。教育对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方法与技巧。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近年来,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经查询,与“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相关的研究有267项,其中有专著1本,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66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本课题研究借鉴。《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是由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2007年6月出版的专著。其中第七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有关量表的编制”,围绕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指导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并在最后部分介绍了测量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新工具──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情况。虽然只是把中职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没有具体到农村中职生,但是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是值得本课题借鉴的。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思帆教授和重庆三峡水电学校吴川和老师撰写,发表于《职教通讯》2014第1期的研究论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得出了五条结论和四个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中职生的比例达到81.1%,印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的徐广华在《教育天地》(2014年08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能力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提出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注重区分学生问题的根源、开设心理学辅导课、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核工业南昌高级技工学校的周海泉和海柳娟在《管理实践》(2014年32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一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受教育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职学生,普遍在学业、自我认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择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分院通州校区的杨倩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李义鹏在《职校科技》(2014年33期)发表的《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学生行为表现中归纳形成心理问题的诱因,通过多个渠道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辽宁建平县职教中心的纪学青在《职业教育》(2015年02期)发表的《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文,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戴李和冯兰在《职业教育》(2015年21期)发表的《浅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研究讨论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建议。4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王燕在《教育与管理》(2015年21期)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一文,通过剖析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探寻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阳光的青春期心理。徐州能源工业学校的居晓晔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一文,探讨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教育管理策略。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的王妍发表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一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达到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的曾琼发表的《中职学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女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原因,给出了相关对策。总之,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很多,但是从成长环境角度具体到“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过专门研究。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一)本研究的创新从成长环境角度对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是全新的视角。填补“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更全面解析、并逐步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二)重要假设1.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不一样的2.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六、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2.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3.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二)研究内容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职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探索农村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3、通过实践,探索符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4、通过实践,建立符合农村中职生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新模式,形成一套5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七、研究对象及范围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确定为重庆市内外的在读中职学生,其中以市内中职生为研究重点。本研究拟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重庆市内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共300人,专业包括电子检测及应用、数控专业、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医学护理、畜牧、电子机械等10个专业,覆盖文科、理科。调研对象年龄范围在14—20岁之间,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之间的比例拟定为1:2:7。八、研究思路及方法(一)主要思路问题意识视角。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是现实存在的矛盾、困惑、冲突,是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是制约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适应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需要,聚焦于现实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开展真正脚踏实地、行之有效的研究。实践凝练意识。实践凝练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经验和理论产生的根本和源泉,是理论产生的生长点。因此,本课题将充分鼓励老师们对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实践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升华,使其由感性的、具体的、非理论化的“点”上的做法,经由凝练、提升,概括成能够泛化、迁移、推广的方法论层面上的普适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提炼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修正、丰富和完善理论。(二)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课题组将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出生地、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获取的一手数据运用思辨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了解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差异。对老师们针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进行跟踪访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或成功的案例,然后进行研究、提炼。2.文献法。即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课题组将大量收集阅读与国内外关于中职生心理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分析农村中职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解决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借鉴。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改革实际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课题组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原则
本文标题: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4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