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王家坝精神.3doc
1弘扬王家坝精神富民强镇谋发展-------记奋发进取中的阜南县王家坝镇王家坝镇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距阜南县城25公里,是两省(皖、豫)三县(淮滨、固始、阜南)三河(淮河、洪河、白鹭河)交汇处,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座落其境内。全镇7个村,111个村民组,自然庄台36座,人口2.9万,耕地1.59万亩,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王家坝镇前身为崔集乡,1958年成立崔集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2年撤乡设镇,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农业小镇。王家坝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风景宜人,土壤肥沃,民风纯厚,民居独特,是赛似江南的渔米之乡。过去流传过“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收了淮河湾、富了半边天”之说。1953年建起了淮河上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建闸至今已12个年15次开闸蓄洪,每次开闸泄洪,王家坝便会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1996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沿京九线视察时,亲自接见了该镇党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回良玉数次亲临王家坝视察防汛救灾工作、看望灾民并部署沿淮治水及灾后发展工作;2009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郑台孜庄台进行视察。2010年7月24日,温家宝总理到安徽检查指导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第五次来到王家坝。在王家2坝镇保庄圩,温家宝称赞王家坝人民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形成了王家坝精神: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就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就是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就是尊重规律、综合防控的科学治水精神。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镇党委政府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干群携手同心建家园,科学发展奔富路,大力弘扬王家坝精神,再塑王家坝形象,再创王家坝辉煌。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各项事业取得大发展。(一)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民增收实现大突破。一是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大力推广旱稻的种植,统一实行机播,种子包衣和测土配方施肥,为粮食丰产提供了保障。多次举办种植技术培训会、田间管理现场会,组建统防统治服务队,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配备了防治机械,全程服务农业生产。二是蔬菜种植效益大提升。全镇毛豆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大葱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猫爪子草种植面积达200亩,淮山药面积种植达100亩,三是养殖业规模不断壮大。全镇养鸡规模在5000只以上大户10户。养猪规模在100头22户,养牛规模在10头以上的大户25户。(二)招商引资地位强化,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镇党委政府紧紧拧住招商引资这一牛鼻子,充分发挥王家坝这一知名品牌,依托本镇资源优势,3大力实施招商。全镇引进板材加工企业10余家,引进资金近千万元;引进商贸业1家,引进资金500万元,引进餐饮业2家,引进资金300万元(三)“王家坝精神”树立,为发展旅游经济奠定基础。自2010年7月24日,王家坝精神提出后,各地、各媒体热议王家坝精神,为发展王家坝红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已经上级批准,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即将建设。“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无私奉献”的王家坝精神将成为传播水利行业精神和民族精神,弘扬抗洪文化、蓄洪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平台。我镇以此为契机,做大做强王家坝旅游经济,努力形成独具王家坝特色的旅游乡镇,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王家坝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弘扬王家坝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发展旅游经济。结合王家坝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开办王家坝一日游,逛农家庄,吃农家饭,品农家菜,购土特产。二是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建好无公害毛豆基地,淮山药种植基地,大葱种植基地,山羊放羊基地,旱稻种植基地。三是完善新农村建设,打造蒙洼中心集镇。对原有庄台进行改造,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形成独具特色的庄台文化。同时加快保庄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打造宜居新村。
本文标题:王家坝精神.3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5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