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高纬电离层现象2015
高纬电离层现象高纬电场(electricfield)高纬电流系(currentsystem)极光(aurora)亚暴(stormandsubstorm)极风和槽(polarwind,trough)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地球磁场结构高纬地磁场:近似沿垂直方向,开放和闭合磁力线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驱动磁层对流,投影到电离层驱动电离层对流与磁层存在强耦合:磁层粒子沉降,电离层粒子上行磁层电离层电流系不同太阳风压力下的地球磁层地球磁层中的对流磁场重联示意图日地能量传输•1961年Dungey首次提出磁层顶的磁场重联理论,认为地磁场和起源于太阳的行星际磁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联通,形成开放磁力线,太阳风通过开放磁力线向地球空间传输物质和能量,这对于理解日地能量传输过程至关重要。•1978-1979年,ISEE系列卫星证实了向阳面磁层顶的稳态重联过程,并发现瞬时重联产生的通量传输事件。F层对流电场极区电离层对流电场起源于太阳风和磁层间的相互作用。在极盖区,F层对流电场由晨侧指向昏侧;在极光区,F层对流电场由昏侧指向晨侧。对流电场和F层等离子体对流有以下关系2VEB/BorEVB极盖区和极光区F层对流电场高纬电离层电场对流电场(源于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共转电场(源于地球的自转)对流电场的大小与太阳活动有关共旋电场随离开地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3RE范围内占主导地位F层对流在高纬地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大尺度电场可以沿磁力线映射到高纬电离层,并驱动等离子体对流。高纬电离层等离子体对流是太阳风-磁层耦合在电离层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纬电离层的一种特征性现象。了解全球尺度高纬电离层对流的图像和时空演变规律,是深入理解磁层-电离层耦合相互作用和太阳风向磁层-电离层系统的能量传输过程的关键环节。所谓等离子体对流实质上是电子和离子一起作EB漂移运动。运动方向垂直于磁力线,而磁场时冻结在等离子体中,因此,电子和离子的EB漂移运动等效于磁力线的运动。高纬电离层两单元对流图像的简化模型。IMF南向对流图像在最高的纬度,极盖晨昏电场驱动等离子体直接从中午扇面到午夜扇面的背日流动。典型的速度是几百m/s。在极光卵形区晨昏侧分别存在向日回流,形成典型的两单元对流图像。共转效应使流图发生畸变。计入共转效应后,两个对流单元是不同的。黄昏侧,回流和共转作用在相反的方向,因此黄昏对流单元有显著的畸变。太阳风随时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作为对太阳风变化的响应,预期在任何情况下,整体流图应该不断地变化。IMF南向,IMFBy0近似对称的两单元对流图像示意图。图中迭加了DE-2卫星在北半球实测的漂移速度。IMF南向时,高纬电离层对流图像双涡旋结构极光区向日流动极盖区反向IMF南向超级双极光雷达网的观测结果IMF北向时,高纬电离层对流图像IMF北向超级双极光雷达网的观测结果对于F层等离子体环流,行星际磁场(IMF)起关键的作用。IMF南北向分量的影响最显著。当IMF有南向分量时,在磁层顶的耦合较强,磁层环流也较强。当IMF北向时,耦合较弱,环流也较弱,但环流图像更复杂。已经提出了畸变的两单元和多个单元的对流图象。IMF的东西向分量同样影响环流,影响特别表现在环流单元的相对尺度。IMF的东西向分量(By)的影响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相反。高频相干雷达观测证实这一预计。共旋电场在相对太阳静止的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电场为:其中为地球自旋的角速度(每小时15度)BrER)(物理含义:由于大气的粘制作用,位于底部的等离子体将与地球一起转动,根据磁冻结原理,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又将带动上层等离子体与地球共转,将受到洛仑兹力()的作用,产生电荷分离,在等离子体内形成极化电场,这个极化电场就是共旋电场。B)r(qF共旋电场的作用使得等离子体的漂移速度和地球的旋转速度一致对流电场+共旋电场旋转效应使对流图发生畸变。计入共转效应后,两个对流单元是不同的。黄昏侧,回流和共转作用在相反的方向,因此黄昏对流单元有显著的畸变。对于南向IMF,高纬F层等离子体对流示例。(a)未考虑共转效应;(b)考虑共转效应。每一条流线都是等势线。极盖是中心位于离磁极午夜一侧约5,半径约15的园(图中虚线)。极区电离层电流系场向电流:沿磁场流入和流出电离层的电流Pedersen电流:电离层水平电流,平行于电场Hall电流:电离层水平电流,垂直于电场极区电离层水平电流在高纬电离层发电机区(约110130km高度),与低纬的情况类似,因为ini而ene,离子-中性粒子碰撞很重要,而电子-中性粒子碰撞并不重要。这样,电子的运动主要受磁场控制,作E×B漂移,而离子被中性粒子拖曳,引起一个与F层对流方向相反的电流。这就是pqS电流系。PqS电流系示意图场向电流场向电流是被卫星观测所证实的一个事实。在极区电离层,场向电流是电离层和磁层耦合的重要环节。场向电流的存在改变了人们对电流进行模拟的方法。由于存在场向电流,在水平面内流动的二维电流系仅仅是等效电流系。实际上,仅从地面的观测不能推断出一个唯一的三维电流系。目前的极光电集流模式为两个场向电流之间的Hall电流。注意高纬侧的一片场向电流在亚暴期间连接至磁尾,由跨磁尾电流所闭合。场向电流的分布和种类电离层和磁层电流之间可能的耦合。极光极光•磁尾的高能粒子(主要是电子)沉降到极区电离层高度,撞击中性大气,使其产生受激辐射而发光。极光一般发生在极区100-400公里高度,经常出现产生极光的区域形成一个环状的带,称为极光椭圆带,大约在地磁纬度67-77度,但在强磁暴时也可能在低纬看到。aurora.mov极光的一般特征极光一般与太阳活动非常相关,主要的联系纽带是太阳风,不过,特定极光活动与特定的太阳活动事件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极光是都相当限定的一种现象。就活动时间而言,极光全都显示亚暴的属性,即倾向以爆发的方式发生,每次持续30至60分钟,中间有几小时的平静期。在每个亚暴期间,极光椭圆都首先在午夜扇区变得活跃,然后向其它纬度和其它经度扩展。就空间范围而言,极光基本上出现在一个带上,100%出现率的一个峰在磁纬65至70之间,朝极和朝赤道两边出现率都明显衰减。频繁出现极光的区域,其边界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椭圆,也称极光卵。极大出现在午夜的磁纬67,到中午纬度升至77。极光椭圆是地球空间的一个重要边界。与磁层结构联系起来看,在高纬侧,它通常被认为是开放与闭合磁力线之间的分界线。在赤道侧,沿磁力线往上,对应等离子体片的内边界。极光椭圆(极光卵)不同地磁扰动水平下的极光椭圆亚暴亚暴概述太阳风与磁层和高纬电离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太阳风的能量不断地向磁层和极区电离层输运。在某些条件下,这些输入的能量以激烈的方式耗散,从而在极光椭圆区高层大气、磁尾及内磁层导致一系列的扰动现象。亚暴就是这种磁层能量释放的过程,是磁尾的一种激烈而频繁的运动形式。亚暴也称磁层亚暴,它引起磁层-电离层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时间持续大约3h左右。亚暴发生时,极光带电离层、磁层和等离子体层以及磁尾整体受扰,表现出光、电磁、等离子体等多方面现象。整个亚暴过程中,磁尾磁场和等离子体一直有剧烈起伏,出现高速等离子体流。亚暴过程可分为成长相、膨胀相和恢复相三个阶段。成长相是第一阶段。一般认为,这是太阳风能量进入地球磁层并贮存在磁尾的过程。这一阶段中地面上磁场没有明显变化。膨胀相是磁层亚暴的第二阶段。是磁尾能量突然释放的过程。由于磁尾贮存的能量以激烈的方式释放到磁层和电离层中。由磁尾进入内磁层的能量较高的等离子体使环电流增强,形成暴环电流,引起地磁场扰动,极光亮度也同时增强。恢复相是亚暴过程的最后阶段,扰动磁场由极大值逐渐恢复到正常值。地磁亚暴地磁亚暴是亚暴在地磁场上的表现,地磁亚暴持续大约2至3小时。地磁亚暴成串出现,事件间隔无规律。在极光带,典型的地磁亚暴扰动幅度为几百nT,同时伴随发生的还有极光亚暴、电离层亚暴。地磁亚暴的特征是:在午夜子午线上,在极光椭圆区磁场北向分量出现负弯扰,而在低纬侧出现正弯扰;磁场变化有强的地方时效应,在极光椭圆带,负弯扰在午夜至黎明最强,而在黄昏经常出现正弯扰。亚暴期间,等效电离层电流方向指向西。西向电流集中分布在极光椭圆带,称作极光电集流。西向电集流由极光椭圆带的黎明部分一直伸展到黄昏侧,再向西有一东向电集流。在磁亚暴期间,西向电集流分布的厚度约20km,南北宽约1000km,总电流强度约为9×105A,最大电流密度在l10km的高度,其数值约为5A/m2。亚暴在极光电离层的表现极光亚暴极光亚暴是指同时存在的一些极光和地磁扰动的事件,还包括较低纬度宇宙噪音吸收增强和6300Å辐射增强。极光亚暴过程从一个平静的极光弧突然变亮开始,接着增亮的极光弧向极方向快速移动,在极光椭圆的午夜部分形成一个隆起,所需时间约5至10min。随后极光隆起向东西两侧和向赤道方向扩展,持续10至30min。大的折叠的极光弧以1km/s的速度西行,可以行进数千km,形成西行涌浪。向东扩展的极光弧最后破裂形成片状结构,它们以300m/s的速度向极光椭圆的黎明部分漂移。这一发展阶段对应于亚暴的膨胀相。30min至1hr极光隆起达到最大范围后,扩展的极光开始收缩,增亮的活动的极光逐渐消失,亚暴总体来讲结束。极光粒子的加速极光分弥散极光和分立极光。一般认为,弥散极光由投掷角扩散引起的辐射带粒子的沉降产生,而分立极光弧由峰值约为几千eV的平行于地磁场的电子束产生。亚暴期间分立极光弧增强表明,存在沉降电子加速的过程。而分立极光弧是一个局域现象,因而沉降电子必定被局部区域内的某种加速机制所加速。最可能的加速机制是局域平行于磁场的电场。在较高的高度上,磁力线可以看作是等势线,不存在平行于磁场的电场。在几千km以下,由于各种原因,磁力线不再是等势线,沿着磁力线出现电位差,也就出现平行于磁力线电场。平行电场的形成可能是电双层或静电波。Anauroralbreakupcommencingat1330:02–1331:14UTisrecognizedbyasuddenarcbrighteningat2100MLTand66MLAT(firstpanelinthesecondline).TheH-component(magneticnorth)ofmagnetometerrecordingsfrom210◦MMmagnetometernetworkstationsforasubstormeventthatoccurredonMarch1,1997.LANL1998-084observationsofenergetic(top)protonand(bottom)electronparticleinjectionsduringtheMarch1,1997,substormevent.IMAGE-WICplotsintheSouthernHemisphereSubstormexpansiononsetidentificationPseudobreakupSubstormexpansiononsetGroundmagnetometerrecordingsSCW-associatedwestwardelectrojetIntensivewestwardelectrojetWeakeastwardelectrojetESKI:71.49ºMLat,20:30MLTat03:17UT03:17UTsubstormonset极风极区环流携带磁力线通过开放磁力线区,这些开放磁力线延伸至太阳风或磁尾深处。如果磁力线是开放的,对于热的较轻的离子,其标高非常大,具有足够的能量挣脱重力场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从极区电离层沿磁力线不断地向外流,进入很遥远的磁尾,这些外流的粒子流速超声速,形成极风。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观测都证实,存在这种超声速的向外的离子流。极风由电离层氢、氦、氧离子和电子组成。从理论上讲,极
本文标题:高纬电离层现象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7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