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试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试首先,我从以下三点陈述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从而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避免学生课前的紧张或低落情绪,让他们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堂课;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我提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总的原则有如下两条:第一,具备一定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以及一些爱心和责任心;第二,切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灵活、细致、耐心兼备;再从时间上把调适分为课前调适、课中调适、课后调适,每一种调适分别展开论述,如课前调适有充分了解班中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发挥表扬、奖励机制的作用等。再次,我从三个方面论述教师自我心理调适的重要性:积极、乐观的情绪会感染学生,有利于课堂上教师水平的超常发挥;让自己处于一种反思的状态,能更好地理解学生,促进彼此的理解和交流;有效缓解和释放压力,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我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调适。宏观上,可以通过培养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心、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修养的加强、培养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和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等四个方面努力。微观则通过上课前尽可能排除一切消极因素、充分的课前准备、用一件随身携带的小物品提醒或暗示自己、请求班中好助手的提醒与合作等六方面进行自我调适。关键词:心病心药医、适时控制、培养感情、加强修养、心理疏导、实物提醒、班干部暗示、维护形象、缓解压力、课堂效率最大化身边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不少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任教的班级课堂纪律实在太差,学生的问题行为特别多,每堂课总要花不少时间处理这些问题行为,根本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其实,课堂中孩子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作为任课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他没有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调适。因为从问题行为的产生看,很大部分是由心理上的原因导致的,所谓“心病还要心药医”,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这才是处置和矫正问题行为治标治本的做法,也是进行课堂纪律管理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前面的事例让我感到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重要性,那么去年年末报上的这则新闻更让我意识到了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的自我调适也绝不容忽视。外地某中学,一名年轻男教师因班上一男生在课堂上当面顶撞他,动手打了该生两记耳光,结果导致了该学生耳聋。这名教师的不理智行为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被逐出了教育界,对孩子给付了巨额赔款,而且还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近年来,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的情绪失控行为导致伤害学生的事故常有报道,看来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仅是极为重要的,而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都相当大,平常总以教育者的形象自居,一直都在作别人的思想工作,如果不常常反思的话,自己内心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释放,就极有可能在课堂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出现过激行为。我通过电话采访教师(15名)和口头询问学生(15名),所涉及的每一位教师几乎在课堂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失控行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总有自己的情绪变化,我们不可能要求教师每时每刻都笑容可掬、亲切友善,但尽量维护教师应有的美好形象,把情绪失控的程度降到最低、次数降到最少、危害降到最小,这还是值得大家去努力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调适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从而有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秩序的混乱关键是由于学生的问题行为引起的,而每一种问题行为背后或多或少有心理方面的原因,比如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学生对这堂课本身没有兴趣或对任课老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而总是坐立不安或上课插嘴的学生往往比较幼稚天真,性格外向,常常伴有多动症。如果从心理方面解决了孩子们的困惑,那他们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自然就减少了,教学秩序也会井然有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心理调适,避免学生课前的紧张或低落情绪,让他们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堂课。我和20名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进行了分别交流,他们有的特别惧怕某位老师,上她的课前就会有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的感觉;有的特别不喜欢某门功课,一到上这门课就漫不经心,提不起精神来;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按时完成回家作业,上课前就会感到特别害怕,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更是头也不敢抬一下……学生如果课前有诸如此类的心态是绝对不可能静下心来认真上课的,教师只有课前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给他们减压,或给予语言上、行动上的鼓励和引导,才能让他们有效克服消极情绪,以积极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再次,教师对学生成功的心理调适,还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教师,课前都会准备一些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以便把课上得更生动些、精彩些;尤其是外语教师更是如此。因为外语纯粹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授课的过程比较单调、抽象,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于是教师借助教具的变化,让他们尽可能保持注意的集中和持久,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调适很多时候不一定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首儿歌、一段笑话都流露出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探索。二.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总的原则有如下两条:第一,具备一定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以及一些爱心和责任心;第二,切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灵活、细致、耐心兼备。具体地说,我从时间上把这种心理调适分为三种:课前调适、课中调适、课后调适。(一)课前调适其实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对课堂纪律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它所涉及的方面最广,内容也最多。1.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班中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要关注班中特殊类型的学生。了解情况是采取行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格、爱好、成绩、家庭状况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情况,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心理的指导和调适,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时,进行合理的处置和有效的矫正。特殊类型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类:(1)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上课时常会走神;(2)性格比较外向,课上显得特别活跃、调皮;(3)学习成绩偏差,学习习惯欠佳。教师对以上三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处理好了,课堂纪律管理就已成功了一半,因为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行为主要发生在这些学生身上。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向他们了解班中学生当天的情况,有特殊情况出现或偶发事件发生要让他们及时向老师反映。我曾经由于事先不了解情况,在课堂上错怪过一个学生,为此自责了很久。那个女孩平时表现不错,可有一天上课竟然睡着了,把她叫醒后一会儿,她又开始打瞌睡了,我当时非常生气,就让她站着上课并让她课后写检讨书,根本不理会她的眼泪。事后我知道,女孩的妈妈是个菜农,勤快懂事的她那天早晨四点就起床帮妈妈下地挑蔬菜了。尽管当着全班的面向她道了谦,可这件事却留给了我不小的遗憾。其实,不少外界因素或学生生理上的原因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如父母争吵、身体不适等等,教师如果事先了解这些情况,就可以在课前先和学生交流,避免课堂上对学生某些反常行为作出错误的判断,以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和师生关系的和谐。3.发挥表扬、奖励机制的作用。平时我在上课前,总是特别注意班上孩子的进步,只要他们身上出现闪光点,就刻意地树立几个好的典型,表扬甲今天字写得非常漂亮,赞许乙的课前准备很充分,感谢丙为老师擦黑板……孩子争强好胜的个性和维护荣誉的本能会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英语课上有更出色的表现。有时我还会带上些小礼品,比如幸运星、彩色粘纸等,提前出示并许诺这是奖励当天“进步之星”的礼物。孩子会马上显得很兴奋,急切地盼望上课铃声的响起,毕竟对孩子而言,奖品虽小而诱惑却不算小,因为得到奖品会给他们自豪感和成就感。4.重要任务的出现给他们些许压力,更要给他们许多动力。任务当前,人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会特别重视,孩子也不例外。只要老师向他们明确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他们就会全力以赴,争取有个好结果。任教毕业班的老师普遍反映,毕业考临近,课堂纪律明显好了很多,大家对学习变得更重视了。但教师切记把握“度”,任务对学生的刺激不宜太强,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一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或遭遇失败,对孩子的打击会很大。5.教师要和学生保持一种亲密的关系,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有一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这种现象在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会由于特别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上他的课。记得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姚自豪先生知识比较渊博,为人处事低调,谈吐温文尔雅,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只要他上课,平时再捣蛋的学生也会乖乖地端坐在教室里,大家个个听得入了迷。毕业时大家都写临别赠言,其中有一栏是“你最崇拜的人”,班上一半学生写得是姚老师的大名。我想,出色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眼中智慧的象征,而且是学生心灵航船的向导。所以,教师不妨从“师者,教书育人也”的古训中走出来,如果以教育者自居,高高在上,只能导致最终的“无人喝彩”。相反,试着走进学生的世界,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分享他们简单的快乐,成为彼此相互信赖的朋友,倒会让你受益匪浅。因为人是最讲感情的生灵,孩子尤其如此,你对他们好,信任他们,他们怎会可能会在你的课上做出让你不喜欢、让你难堪的事呢?因此,我觉得和学生保持一种亲密关系是进行课堂纪律管理最有效的途径,但这也是最高境界,因为此时遵守纪律已经内化为他们主动的行为和心理上的愿望。(二)上课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几乎每堂课都或多或少发生这种情况。问题行为的类型很多,不同的问题行为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我按照影响的不同把课中对学生的心理调适分为两种。1.对直接扰乱课堂秩序的消极问题行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情节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消极问题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打骂、推撞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口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不遵守规定、不服从指挥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有些消极行为可以通过提醒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转化为中级行为甚至积极行为的,例如,把手放在学生正在不停摇摆的椅子上、拿走学生手中上下乱拍的尺子。有些消极行为的消除却要借助于适当的惩罚手段,刚开学不久,我的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上课经常随意讲话,提醒多次也不见好转,不过,挺爱动脑的;于是,有一天上课前的猜谜有奖活动我不让他参与,下课后他两眼红红的看着我离开教室,以后上课认真多了。有些消极行为是需要和孩子多次交心后,才能帮助他逐渐改正;更有一些消极行为不是任课老师能够排除的,还需要得到心理医生的辅导和治疗以及家长的配合。2.对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也会妨碍该学生本人学习的中性问题行为,如上课时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等注意涣散行为,胡写乱写等草率行为,胆小害羞等退缩行为,老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以避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原因有三:其一,发生此类行为的学生通常性格较内向,公开指责会让他们很尴尬,有时甚至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其二,此类行为在班级中较多发生,老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处理此类问题;其三,此类行为在老师的暗示或引导下,可以转化为积极行为。教师的暗示或引导有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排除诱因和课后谈话等途径。(三)很多老师都非常注意对学生课前和课堂上的心理调适,却忽略了课后调适这一环节,其实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课前调适和课中调适有效的补充和延伸。虽然教师只要在下课前留出简短的两、三分钟时间就足矣,但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为下堂课的课堂纪律的成功管理打开局面。1.对整堂课做总体评价,表扬、鼓励不可少。一般说来,每堂课认真的同学总是占多数,教师能肯定他们的表现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扬的表情足以让那些孩子感到高兴,同时也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孩子们喜欢懂得欣赏他们的老师。接下来,他们上你的课内心就会有一种愉悦感,和你配合得更为密切。2.委婉地指出不足,表达教师的真实心
本文标题: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8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