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专升本考试 > 2018年中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版)
1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初中物理计算公式导读一览表名称公式备注重力G=mg速度tsv单位有两种:1m/s=3.6km/h平均速度:v=s总/t总密度Vmρρ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它不与m成正比,不与V成反比单位有两种:1g/cm3=1000kg/m3压强SFp“万能公式”固体压强SFp计算:先压力(F=G)后压强(SFp)液体压强P液=ρ液gh计算:先压强(P液=ρ液gh)后压力(F=pS)浮力的计算①F浮=G物=m物g②F浮=G物-F拉③F浮=F向上-F向下④F浮=G排=m液g⑤F浮=G排=ρ液gV排①平衡法,仅用于漂浮和悬浮②称重法,一般用弹簧测力计配合③压力差法,浮力产生的原因④排液法,阿基米德原理⑤公式法,“万能公式”物体浮沉条件上浮:F浮>G、ρ液>ρ物下沉:F浮<G、ρ液<ρ物悬浮:F浮=G、ρ液=ρ物漂浮:F浮=G、ρ液>ρ物漂浮物体只浸入一部分,其余情况是全部浸入(浸没)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单位不定要国际制单位,但要统一(如长度都用cm)功W=Fs[W=Pt]千瓦时是电学单位,不能用于力学功率tWP[P=Fv]第二个公式由P=W/t、W=Fs、v=s/t推导而来(物体做匀速运动)滑轮组竖F=(G物+G轮)/nS=nhV绳=nv物W总=FsW有=Gh机械效率:η=Gh/Fs=G/nF横F=f/nS=nLV绳=nv物W总=FsW有=fL机械效率:η=fL/Fs=f/nF机械效率总有用WWηη<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热量计算Q吸=cm(t-t0)Q放=cm(t0-t)Q放=qm=qV注意是“升高到t℃”还是“升高了t℃”,后者的公式是Q=cmΔt熟记:C水=4.2×103J/kgoC2热效率计算燃料加热η=Q吸/Q放电加热η=Q吸/W电W=UIt机动车η=W有/Q放W有=Fs(车匀速F=f)欧姆定律RUI必须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该公式在电动机(转动的线圈)、超导体中不适用电阻[PUIUR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U、I无关电功[W=UIt=I2Rt=tRU2][W=Pt]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电功率P=UItWP[P=I2R=RU2]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焦耳定律Q=I2Rt[Q=W=UIt=tRU2=Pt]①“万能公式”②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串联电路特点nIIII21nUUUU21nRRRR21nnRRRUUU::::::2121nPPPP21研究时抓住电流相等的特点并联电路特点nIIII21nUUUU21nRRRR111121nnRRRIII1::1:1:::2121nPPPP21研究时抓住电压相等的特点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1)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原数据最后有答案。(2)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复杂电路要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化图),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3)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要加%号)除外。(4)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5)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6)注意g的取值。(7)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具体依题目要求为准)。(8)分步求出每个量,做到求一个未知量用一个公式。(9)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3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一、声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无法传声;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④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一般(v固﹥v液﹥v气)⑤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日食和月食、激光准直。2、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HZ)越大,音调越高(弦的音调与长短、松紧、粗细有关,前高后低)A、人耳的听声范围:20~20000HZB、超声波: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作用:超声碎石等C、次声波:振动频率小于20HZ,大型爆炸、地震会产生次声波②响度(dB)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通过鼓面纸屑弹起的高度来辨别振幅的大小,转换法)。0dB:人刚好能听到的声音30~40dB:安静的环境70dB:影响工作谈话90dB:影响听力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可辨别发声体。3、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二、光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是可逆的。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3、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折射角>入射角)。4、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5、光的三原色:红、绿、蓝6、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7、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8、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同侧还是异侧v和f的关系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vu放大镜4三、热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①、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②、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3、汽化:汽化吸热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腾的条件:a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①、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等)。②、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7、比热容:描述物体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符号:C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8、热值:描述燃料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单位:焦每千克、立方米(J/㎏、J/m3)计算公式:Q放=mqQ放=Vq9、热机知识:①、汽油机(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②、汽油机(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四、物质1、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2、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3、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5(4)读数:M物=M砝码+M游码示数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5、密度计算公式:vm。单位:kg/m3g/cm3。6、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可以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五、运动和力1、运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速度的计算公式:tsv1m/s=3.6km/h;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6、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7、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8、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9、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10、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11、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12、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13、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1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15、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1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17、滑轮组:①、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nGF总(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段数)②、S=nh(n同上,h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③、v绳=nv物(n同上,v绳为绳子拉动的速度,v物为物体移动的速度)。18、压力:(水平面时:F=G物)[压力的方向:垂直物体表面]19、压力的作用效果:使得物体发生形变(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结论: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6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0、压强公式:P=F/s21、增大压强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22、液体压强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
本文标题:2018年中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复习提纲(最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2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