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2年7月重庆市新教材培训会ppt---《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析》2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上接教材解析1〔修订稿〕2.3.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实验稿〕(2)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课程标准:认识“光线”(形成概念)1.感知光的直线传播2.描述“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4.认识光的传播速度1.感知光的直线传播——感知“光线”(情感体验)2.描述“光线”——科学方法教育(抽象)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图4.1-3)。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lightray)。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联系生活4.认识光的传播速度——情感体验、巩固速度概念——进一步完善“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设计!显著的变化(6)知道“平面镜成像”(建立规律)1.选取平面镜成像的实例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本质4.平面镜的应用1.选取实例——情感体验、提供猜想的依据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科学探究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描述和解释3.分析成像的本质——科学方法教育、引出“虚像”4.平面镜的应用——联系生活4.平面镜的应用——联系生活、拓展至凸、凹面镜——从文字表述上,进一步完善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描述!显著的变化(7)了解“光折射的特点”(感知现象)1.选取折射现象的实例2.经历探究光折射的特点的过程3.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4.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1.选取实例——情感体验、提供猜想的依据2.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观察现象2.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观察现象2.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观察现象、归纳特点、要求有提高3.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教材修订教材3.尝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4.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拓展视野、情感体验、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进一步完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设计!显著的变化(8)“凸透镜成像规律”(科学探究)1.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1.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既有知识技能,又有过程方法的要求知识要求:1.光的折射(延伸)探究能力:1.具有收集数据和分析论证的意识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4.关于长度测量、读数的知识2.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1.感知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1.感知透镜对光的作用——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缩小、倒立、实像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实践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放大、倒立、实像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苏仙棉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点评:从生活中的透镜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感知其成像的特点,这为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供猜想的依据。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放大、正立、虚像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2.从生活中透镜感知成像特点——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分散难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和猜想根据原有经验和知识去推测(不可瞎猜)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收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赵希凤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论证4.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联系生活、情感体验4.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联系生活、情感体验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大赛天津市大港油田海滨学校李兴津通过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改变突破教学中的难点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实践体验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人类探索宇宙的足迹1.最大的天体;2.足够大的质量;3.形状近似球形;4.天体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5.透镜的应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探索宇宙、情感体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修订稿〕1.2.2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实验稿〕(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显著的变化(9)知道“质量”(形成概念)1.展示“天平”历史的发展2.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4.明确质量守恒思想的渗透1.展示“天平”历史的发展——情感体验、感知“天平”历史的文明1.展示“天平”历史的发展——情感体验、感知“天平”人类的探索2.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渗透“度量”的含义2.给出质量的最初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观教育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技能训练“过程”也是学习目标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不同于学习知识,其学习机制和规律都不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需要充分的体验和多次反复操作练习。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技能训练“过程”也是学习目标第一步,熟记几条强制性的要求第二步,边操作边思考几个问题:怎样把放置天平才能使它保持水平?不称物体时,怎样使它的横梁平衡?游码是做什么用的?应该先加大砝码还应该先加小砝码?第三步,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着重学生对于设计思想的理解,不背诵具体的操作步骤。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技能训练、3.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训练——渗透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情感体验4.明确质量守恒思想的渗透——实践体验、物质的基本性质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进一步完善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加强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显著的变化(10)理解“密度”(科学探究)1.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景2.探究同种物质m与V的关系3.用比值定义引入密度概念4.测量物质的密度5.密度的应用1.创设比较物体轻重的情景——情感体验、猜想的基础2.探究同种物质的m与V的关系——经历实验探究过程3.用比值定义引入密度概念——科学方法教育、4.测量物质的密度——技能训练、知识要求:1.密度的意义和计算公式探究能力:1.具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2.密度是物质的属性3.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4.关于测量、读数的知识2.尝试选择探究的方法和器材4.测量物质的密度——技能训练、5.密度的应用——联系生活、STS展现材料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标题:2012年7月重庆市新教材培训会ppt---《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析》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754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