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分析
德国后工业景观探究Post-industriallandscape后工业景观的内涵及发展后工业景观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停止后,对遗留在工业废弃地上的各种工业设施、地表痕迹、废弃物等加以保留、更新利用或艺术加工,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来设计和营造的新景观。这些工业设施涵盖了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各类设施,主要类型有生产设施、仓储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动力设施、给水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具体包括各类车间厂房、库房、变配电站、锅炉房、烟囱、井架、水塔、水池、水渠等建、构筑物;高炉、气罐、油罐等工业生产设备;铁路、机车、管道、传送带、特种车辆等交通运输设施或动力传输设备等。后工业景观公园指的是依托工业废弃地上的后工业景观,将场地上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整理成能够为公众提供工业文化体验以及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科教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后工业景观公园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其中,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被认为是后工业景观公园的代表作。案例分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设计师简介彼得·拉茨PeterLatz彼得·拉茨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用生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彼得·拉茨代表作品有杜伊斯堡风景园公园和港口岛公园,这2个设计作品的理念和手法都完全遵循的场地本身及其与外部的结构关系,效果上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追忆,并进行了新的诠释,是具有生命力的景观。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DuisburgNorthLandscapepark)位于德国杜伊斯堡市的北部。总占地而积230hm2(2.3km2),公园建在原钢铁厂与炼炉厂所在地,是工业地更新与改造的经典设计案例。为德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Latz)设计,已经成为是一个占地200公顷的综合休闲娱乐公园。公园除了保存下来的鼓风炉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以外,冶炼厂的烧结厂、铁和锰仓库以及属于公司的铁路的众多铁轨都座落在那里。地理位置总平面图1991年竟赛结果公布,德国彼得•拉兹(PeterLatz)事务所的方案以其新颖独特的“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手法和现实可行的实施对策而最终获胜。1994年夏天公园首次对公众正式开放,好评如潮。彼得•拉兹先生因其在项目中的卓越工作成果而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并被尊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代表人物。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则被誉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功能分区设计者将范围广阔、尺度巨大、景观破碎、布局混乱的园区梳理、整合为水公园、铁路公园、公共使用区和公园道路系统四个景观层次。(1)水公园(WaterPark)公园标高最低的层次,由净化水渠、净水池、冷却池等水体构成。净化水渠是对山东向西流经整个厂区的埃姆舍河进行净化的河道。水渠两岸栽植了自由生长的植被,每隔一段距离布置有台阶和平台以满足游人亲水的需求。在对公园中水体的处理方面,艾姆舍河流经整个工业区,成了一条公共排污渠,吸纳各厂排出的污水,形成了一条绵延400千米的污染带,影响着整个工业区的环境质量。经过生态设计,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水公园由净化水渠、净水池、冷却池等水体构成。先通过园林收集雨水,再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处理雨水和污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公园的水净化系统铁路公园(RailroadPark)铁路公园与高架步行道系统相结合,是园区标高最高的层次,高出地面约12m,通过楼梯、台阶等与其他空间层次相联结。该层次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视野,而且作为水平线元素将各个庞大的独立工业设施联结起来,丰富了景观向度。铁路公园层在东西方向上穿越整个园区,并在中部偏西的位置呈编组形式放大,设计者将其命名为“铁路竖琴”(Railharp)。铁路公园的高架步行系统彼得·拉茨对原有的5号炼钢高炉进行加固和改建,成为高炉公园,游人可沿阶梯登上炉顶,极目远望。在登高的过程中,进入炉台、炉身,了解炼钢的原理,加深了游人对工业文化的理解。公共使用区(AreasofPublicUse)包括金属广场、考珀活动场地、熔渣公园、料仓花园、开放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金属广场(MetallicPlaza)位于厂区中心的位置,在1号高炉铸造车间的北侧。作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金属广场由在地面上整齐排列的7×7共49块方形铸铁板构成,每块重达7t~8t。彼得·拉茨对这些表面具有各异腐蚀状态的铸铁板进行拍照并编号,排列成抽象图案,并通过水在铁板表面上的流动来象征钢铁加工制造的熔化和硬化过程。铁板在自然状态下的继续被腐蚀,隐喻了对自然演变过程的一种尊重的情感。考珀活动场地(CowperPlaces)位于5号高炉北侧、2号高炉南侧,原来作为堆放废渣的场地,现更新改造为林荫广场,作为举办多种活动的场所。广场地面利用废渣铺筑,并在广场中均匀栽植桦树。熔渣公园(SinterPark)位于埃姆舍河渠的西侧,与“料仓花园”隔水渠相望。在利用废弃的熔渣铺砌的地面上种植树木形成小树林;熔渣公园的北端布置了一座半圆形的露天剧场,采用的砌筑材料是将废弃的红砖磨碎后作为骨料制成的红色混凝土。料仓花园拆除顶盖的矿石料仓改造成为了综合活动场所。其他景观空间项目意义后工业景观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还蕴藏着城市文化脉络,饱含对遗留建筑的再利用价值,有利于生态和谐平衡。因此,对于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因为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工业历史印记和区位的特殊性,对旧工业区改造实现其历史文脉价值,景观艺术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十分必要。旧工业厂区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城市的印记,传承历史文脉应该作为推动历史价值提升的重要内容,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可以很好的传承其文脉价值,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历史文脉价值这片工业改造后的场地蕴含丰富的文脉价值,场地完整性的保留使得该地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并产生时空上的延续,场地作为公园的开放性加深了这种延续。对于曾经在此工作过或对德国重工业发展有强烈记忆的游客来说,这里是过去与现实交汇的场所;对于对此地并无记忆的人来说,这里是探寻历史的珍贵场所。景观艺术价值拉茨认为,艺术的概念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美”不再是艺术的目的和评判艺术的标准,景观也不再意味着如画。在工业之后的景观设计中,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不再是肮脏的、丑陋的、破败的、消极的,相反,它们是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这些工业遗迹作为一种工业活动的结果,饱含着技术之美。工程技术建造所应用的材料,所造就的场地肌理,所塑造的结构形式与如画的风景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景观的各种创作语言,北杜伊斯堡公园是他运用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设计景观的代表作之一,拉茨称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方案是“句法结构式的设计初衷”(syntaktischenGestaltungsansatz)。同时,“大地艺术”的设计手法在公园的设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公众参与价值在德国的景观设计和决策的过程中,民众可直接参与并提出意见,保证了合理信息能在规划中发挥作用,景观建设更复合民众要求。一些工业废弃地被改造成公园而没有作为其他用地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工业用地污染严重,不经环境改善,很难作为其他用地使用,而将它们变成绿地,不仅能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还可以将被工业隔离的城市区域联系起来,同时担负着类似休闲绿地的角色,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在绿地急缺的城区,这对于缓解市民休闲娱乐的需要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对原有5号炼钢高炉进行加固和改建,成为高炉公园,游人可沿阶梯登上炉顶,极目远望;对原有工业仓库进行改造,在半封闭的小空间里设计出花园系列,供游人游赏品味;利用原有的300米长工业运输天桥,组成高低变化的游览路线,建成仓库花园;利用原有的高大的矿石仓库石墙,建成攀援花园,为攀援爱好者提供理想的练习场地;金属广场,可容纳5000名观众举行露天文化活动,如广场音乐会等;潜水园来自原有煤气罐进行的改建,贮水后形成潜水运动乐园……在绿色成荫和原有的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墙体上攀登,市民在庞大的煤气罐改造成的游泳馆内锻炼娱乐,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我们从公园的生机和十年前厂区破败景象的对比中,感受到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魅力。。生态经济价值生态节约型的景观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德国景观设计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很多节约型景观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经济价值城市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旧工业厂区建筑多为产业类建筑,建筑技术先进,稳定性强;建筑内部空间广阔,可利用性很大。厂房体量大,结构复杂,拆除成本高;如果在保留原厂房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将会节约大量建造成本。生态价值彼得•拉茨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他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对公园的水体采取了生态的处理手段。艾姆舍河流经整个工业区,成了一条公共排污渠,吸纳各厂排出的污水,形成了一条绵延400千米的污染带,影响着整个工业区的环境质量。经过生态设计,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水公园由净化水渠、净水池、冷却池等水体构成。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虹处理方式,先通过园林收集雨水,再利用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处理雨水和污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在公园中,发电车间6000平方米的屋面用来收集雨水,然后流入沉淀池,水池中种植睡莲和鸢尾等来净化雨水,并利用风能动力维持水循环,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对土壤的生态处理,表现在种植设计前先对土壤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生态处理对策。因为长期发展工业,场地中有大量含砷或氰化物的土壤,部分污染严重者必须全部清除,另外一些有毒土壤也必须深埋在烧结池里,并用新土覆盖,用新运来的土壤恢复植被,或者通过自然进程缓慢地恢复,或者利用微生物或植物改善土壤。公园中的植被也要进行生态的设计。首先基地上的材料同时作为建筑材料和植物生长的媒介加以循环利用。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运用植被进行生态设计应尊重植物自然再生的过程,保护场地上的野生植物;采用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对环境具有监测作用、抗逆性好的植物,尽量选用了当地优良的乡土和先锋植物。欧美国家用景观设计的途径来改造工业废弃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仍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首先是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更新,使城市中环境恶劣的、日渐衰败的地段得以复苏和再利用。其次,这种改造保留下了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痕迹,用比较经济的手段获得了社会和生态的巨大效益。再次,一些新颖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设计思想值得借鉴,如有价值工业景观的保留利用、材料的循环使用、污染的就地处理、生态处理手段和艺术的创造等。另外,这类景观的设计必须注重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融入生态思想与技术的景观。总结
本文标题: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2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