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蜀道难》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李白复习重点:1、李白简介2、诗歌分类、发展3、唐诗发展4、本诗主题、手法5、重点句子背默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四言《硕鼠》、五言《孔雀东南飞》七言《琵琶行》、杂言《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标题上一般有“歌行吟”等标志)。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诗词(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内容分)豪放、婉约曲散曲:小令、套数杂剧新体诗格律诗(新诗采用旧体)古体诗近体诗[1/6]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区别图片来源(点击查看)近体诗从零开始学电脑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一览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两汉时期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等)汉文人诗歌(《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南北朝民歌(《木兰诗》(辞)等)唐代时期“初唐四杰”——王、杨、卢、骆“边塞诗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宋代时期“婉约派”词人——柳永、姜夔、李清照等“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藳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蜀道难成名作,从此奠定了“诗仙”的地位。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1、狭义的指汉以来可以入乐的诗,具体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两种;2、广义的乐府还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例如《蜀道难》等。汉乐府是乐府诗中的瑰宝,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被班固评价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蜀道难》:古乐府曲名,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咏叹的意味很浓。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李白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蜀道难》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第一次到长安,因友人入蜀而望其早日归来而作。李白用乐府古题写作,诗人并未亲历剑阁险道,唯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手法,着力描绘由秦入蜀惊险而奇丽的山川。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神奇的传说艰难的蜀道险要的剑阁主题诗歌用夸张手法,着力描绘由秦入蜀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诗人仿佛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慰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字里行间颇有忧患的意识•诗的线索:这首诗是按由古及今的思路,由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之难(雄奇险峻)的?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行人惊心动魄、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手扪星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含义:蜀道艰难,比上青天还难作用: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奠定全文主题,确立全文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升华、拓展主题,给人强烈的感叹。叹高一叹蜀道之难蜀道的来历蜀道的高峻叹险二叹蜀道之难环境凄清山水险恶战祸之烈三叹蜀道之难剑阁险要杀人惨景蜀道自古难行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早还家(告诫友人)诗人如何写蜀道之难?——一唱三叹理清思路开辟难攀越难安居难结尾:主旨句三见开篇:主旨句一见主体:主旨句二见本诗的艺术特色1.大胆的夸张(见课文分析)艺术的夸张使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面貌会在夸张这个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2.奇特的想象诗人借助想象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3.强烈的感情和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4.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句式、韵律富于变化三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二言错综运用,浑然无痕,参差错落又整齐有致。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2、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尤其在乐府民歌以及七言诗上贡献巨大。3、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中唐韩愈、孟郊大力赞扬他的诗歌,并从他吸收经验,李贺浪漫主义的诗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宋代诗人苏轼、陆游,明清诗人高启、杨慎、龚自珍等也从他的诗中吸收营养。复习自测词类活用使人听此凋朱颜砯崖转石万壑雷侧身西望长咨嗟通假字所守或匪亲文言句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凋:使动用法,译使…凋谢转:使动用法,译使…滚动西:名词作状语,译向西(匪:同“非”)(介词结构后置)重要实词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重要虚词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开国何茫然(多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但见悲鸟号古木(只)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贤使能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尚且崇尚,尊重还危乎高哉危如累卵正襟危坐上屋骑危高危险正,端正屋脊2、危1、尚去门十里以为界阳虎去齐走赵除残去秽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距,距离离开除掉,去掉前往,到--去指出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3、去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解: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听此凋朱颜凋:凋谢。B.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离开。C.砯崖转石万壑雷转:转动。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惋之辞。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比。C.其险也如此其:加强语气,无义。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D解析:A使动B距离C使动C解析:C其:代词3.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C,解析:A君:入蜀的友人。B烘托蜀道之难。D第二段为通过环境气氛烘托蜀道之难,D与原文不符。4.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之难之,的。B.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因为。C解析:A之:主谓之间取独不译。B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D坐复习重点:1、李白简介2、诗歌分类、发展3、唐诗发展4、本诗主题、手法5、重点句子背默、译析(使动、意动及特殊用法)
本文标题:《蜀道难》复习点公共课大学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4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