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姓名:陈亚琼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指导教师:刘兴波20091008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作者:陈亚琼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冯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行动研究2008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们现有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按照统一进度标准要求学生,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因此,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分层次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立足点,针对分层次教学的含义作了界定。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异质分组,将学生的差异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策略,在保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能实现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个体差异和学习倾向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最后,应用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同时列举了课堂教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2.期刊论文房继红高中信息技术课网络化课堂教学分析-科技信息2008,(19)众所周知,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各自都有很强的优势,但自身也有相当的局限性.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这使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受到限制.网络的多媒体、交互性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力补充.3.期刊论文高燕芬生活: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与生活紧密联系-信息技术教育2006,(9)强调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不是书本世界中的人.学生的许多直接经验、感受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所以只有根植于生活并为生活世界所服务的课堂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中要与生活相联系有一定的难度.4.学位论文王妹妹基于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优化——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例200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的研究在当今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影响,相关学者对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思考与研究,但在优化过程中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研究显得比较薄弱。鉴于非智力因素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新课程理念,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状况调查分析;围绕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与内容。本文对浙江省金华市区部分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听课和访谈的实践活动,结合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从课堂导入、讲授新课、上机实践、结课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课堂导入的优化侧重于调整状态和激发兴趣;讲授新课的优化侧重于发展认知和培养兴趣;上机实践的优化侧重于鼓励创新和巩固兴趣;结课环节的优化则侧重于提升素养和强化兴趣。最后本文围绕优化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做出一些反思,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学业兴趣评价,以及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各个过程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关注。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长期维持并使之成为永久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种优化的尝试也为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5.期刊论文吕书敏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程序设计教学-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程序设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找到一条比较实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又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一直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颇感兴趣的课题.本文结合实例和具体的课堂教学,就如何提高程序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谈了一些在教学上的经验和体会.6.学位论文田华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200721世纪,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必须实行有效的改革。课堂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是当前教学改革工作的关键。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完善了传统课堂教学,又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持,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增加了新的交互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网络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适合采用哪些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第一部分从网络化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几个方面论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建构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根据理论的指导,得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展多元智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探讨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主要分析了基于网络学习的特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角色重塑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评价等。第四部分建构和设计基于网络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其中各步骤或环节的具体操作原则。第五部分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包括教学平台实现目标、教学平台设计原则和系统的总体结构。同时列举了其中三种典型模式利用此平台的具体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应当根据学生状况的不同、现有条件的差异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区别适当地选择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来配合教学的进行,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总结,以形成更有效的教学模式。7.期刊论文陈瑾问题讨论式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3)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将网络的优势和基于问题协作学习的先进理念有机结合,有效地设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然而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活动的研究大多数关注宏观的技术环境层面,极少涉及微观的学习活动层面.本文以福州四十中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为个案研究对象,开展个案研究,探索高中信息技术基于网络的问题讨论式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8.学位论文钱凌虚拟机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200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怎样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的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将虚拟机技术引入高中课堂教学中,必然会给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带来新的活力和挑战。本论文依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虚拟机技术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实践经验,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虚拟机技术发展的现状、信息技术课程性质、课堂教学使用虚拟机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该问题,并对虚拟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研究的成果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全文共分七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章是绪论,全面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目的意义,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第二章概述了什么是虚拟机、虚拟机的发展历史以及虚拟机技术的分类。第三章分析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并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以及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第四章通过分析虚拟机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提出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虚拟机技术辅助教学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并以建立网络教室为例,探讨了在教学中使用虚拟机技术的优势。第五章在阐述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使用虚拟机技术学生的哪些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并指出了虚拟机技术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辅助工具,而且促进了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六章通过实例分析了虚拟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应用中两个班的情况比较分析了虚拟机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因,阐述了虚拟机技术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最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第七章结语总结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9.学位论文匡艳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策略2009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元认知的思想渊源与发展历程,详述了元认知的内涵、功能和评定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角度描绘了信息技术元认知能力。信息技术元认知是指: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进度和学习交互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本文根据董奇的元认知分类,将信息技术元认知分类为:信息技术元认知知识、信息技术元认知技能、信息技术元认知体验。根据文献调查、元认知的几个维度和对学生、心理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的访问,编制了信息技术元认知能力检测问卷,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再比较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前后测元认知能力。主要结论有: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董奇的元认知结构模型,定义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概念并建构出其结构模型。2.提出了信息技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并通过实际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实施该培养策略,对比一般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设计了两种利于信息技术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型,即“反思—问题解决”型和“监控—问题解决”型。3.通过问卷测量检验提出的两种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元认知能力的策略,验证了两种教学模型对于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元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性。10.期刊论文张春涛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师较熟悉的,也是多年来教学中一贯重视的.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怎么样制定呢?教学中怎么样实施、落实呢?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困难,在教学中落实就更难,教师们以前很少接触过,又没有实践过,更没有可以借鉴的范本.教学过程与制定的教学目标脱节,拟定的教学目标只是纸上谈兵,这是教学中普遍的现象.上述问题的出现,既与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全面或不明确、不合理有关,更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及其意义有关.下面,以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多途径下载文件一节为例,谈谈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本文链接::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720d6931-d7c9-4ce5-a536-9ddf010078c2下载时间:2010年8月27日
本文标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