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探索
龙源期刊网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探索作者:徐国钰尹四倍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26期摘要:作为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构建旨在实现群内各专业“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项目围绕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建设内容、相关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Abstract:Asan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ofprofessionalgroup,curriculumsystemconstructionisinordertoachievegroupwithintheprofessionalsharingthebottom,middledivision,seniorelected.ShandongLabo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mechanicalandelectricalintegrationofprofessionalgroupprojectsaroundthecurriculumsystemconstructionideas,constructioncontent,andotheraspectsofsystemprotection,carriedoutausefulpracticeandexploration,whichachievedgoodresults.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Keywords:mechanicalandelectricalintegration;professionalgroup;curriculumsystemconstruction;platform+module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6-0267-030引言专业群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课程体系构建,由于群内的专业面向技术领域相近的就业岗位群,因此,通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根据“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发展的需要,围绕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依据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点与服务面向,以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为核心,组合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以及机械装配三个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1“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指导思想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确定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分析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共性与差异性,依据核心岗位工作过程和需求构建课程内容;依据各专业在岗位工作过程中工作任务差异,区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学习中龙源期刊网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分级开发模块化课程;形成由公共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组成的“平台”课程和由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组成的“模块”课程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体现的是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模块”可以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强调个性;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实现了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有利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形成合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水平。2课程体系构建实施2.1构建“平台+模块”体系框架适应岗位共性要求,课程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综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顺利适应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平台由素质教育平台、专业基础能力平台、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职业拓展能力平台组成。开设多种专业方向模块,以适应不同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规范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多路径成才。开设岗位拓展模块,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例如数控卓越技师专业根据行业企业对数控岗位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构建了课程平台;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及企业技术标准,依据不同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和序化,设置高端数控设备操作、复杂零件加工工艺编程、高端数控设备维护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培养学生操作高档数控机床、加工复杂零件或维护数控机床的能力;设置特种加工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两个岗位拓展模块,特种加工技术模块包含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等特种加工的知识和技能;先进制造技术模块包含快速成型技术、逆向工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图1)2.2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学院邀请企业一线实践专家组建课程标准修订项目组。深入分析岗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使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真正融合,实现工学结合。专业群共修订48门课程标准,编制了20门实训指导书。2.3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教材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教材。依据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对其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拆解、序化,对应教学内容按层次分解、细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注重实用性,形成有针对性的一体化教材;本着“务实、够用”的原则突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不单纯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2.4将毕业设计改为实物毕业制作龙源期刊网不可讳言,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水平普遍较低,但他们实操能力较强。因此,要合理定位毕业设计难度,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课题与要求,以实物设计为主,突出设计的动手能力要求和技术含量。毕业制作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每位教师指导5-7名学生组成毕业制作小组。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毕业作品,由各专业毕业制作考核组评定成绩。通过毕业制作,提高了学生技术技能及综合能力,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2015年毕业生的部分毕业制作作品,参加第十届全国“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个。智能车位锁等毕业作品申请国家实用专利14项。毕业作品成为毕业生就业应聘时一张加分的名片。2.5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各专业根据各自特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以机械装配专业为例,实施基于三级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课程改革。依据机修钳工技师职业标准设计三级典型工作任务,基于真实的生产过程整合成多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学习的Ⅰ级任务,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全分解、贯穿于Ⅰ级任务中。目前,已开发出如《小虎钳的制作》《蜗杆减速器逆向工程设计》等20个Ⅰ级工作任务。Ⅰ级任务又按照工作过程(或工艺过程)划分成Ⅱ级任务,Ⅱ级任务又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融合层次和过程划分出Ⅲ级任务。三级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来序化知识点和技能点,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课程体系构建相关保障3.1强化一体化教师,专兼结合,增强教学团队实力通过引进、培训、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双师”队伍建设。一是派出去,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年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计划,统一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工厂、合作企业实践锻炼,丰富专任教师一线企业工作经历,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请进来,聘请各行业一线能工巧匠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实践专家兼职专业带头人、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教学过程;三是通过培训班、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理念,学院每年举办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职教专家作报告,提升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同时,每年组织10多名教师分别赴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培训研修,选派教师参加省培、国培,开展访问学者研修。3.2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专业群面向装备制造企业中的岗位链,按照“突出重点、效益最大”原则,统一设计采购计划,购置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实训设备,实现物尽其用、资源共享。近两年新建数控机床控制、工业机械手实训室、电气综合安装实训室、工业自动化生产设计和过程控制实训室、模龙源期刊网块化柔性生产线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模数电子实训室等8个实训室,使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项目更加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遵循“增强实训系统性、提高实训有效性、强化实训针对性”的原则,与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使学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战,获得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3.3构建教学学习资源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一是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学院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筹集资金18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内涵建设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通过现有教学信息化平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资源网络,提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企业职工培训等服务,实现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二是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机电一体化示范专业群目前已完成10门课程的建设,包含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技术标准、教学录像、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装调维护视频、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生产技术资料、课件、教材、试题库、教学模型等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3.4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常规教学管理,学院注重日常规范管理,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规范实习教学管理,着力建设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校内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教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与之配套的指导教师职责、成绩评价、安全管理等细则,探索利用手机APP网络化管理平台,学生每周填写实习任务报告,由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岗位班组长考核打分,做到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实施过程化考核,一是修订考核方案,文化基础课、理论课程中的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40%,二是一体化课程、实习课程按照学期内各教学模块、典型任务等进行考核,三是毕业制作由考评小组根据作品设计、制作、答辩情况赋分。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达到了“素质高、技术好、能力强”,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两年,可供毕业生选择就业岗位平均每人3个以上,就业率达到98.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2.6%。全国著名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研讨会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现场会,大众日报、新华网、齐鲁晚报等媒体对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和特色给予了10多次报道。“省劳技、学技术、就业好”成为了全省技工院校的知名品牌。参考文献:[1]张欢.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6):31.[2]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73.[3]张富建.职业院校实物制作毕业设计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112-114.龙源期刊网[4]邓志革.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教材开发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7):48-50.[5]尹四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J].职业,2016(14):20-21.
本文标题: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4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