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11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孙世民·山东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石海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支拉,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简述丁企业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分析丁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管理忠怒、管理决策的影响,指出丁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知识经济1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标志,以应用软件为支持,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技术。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技术。CAD(ComputerAidedDesign)一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包括产品造型、工程图绘制、工程分析和计划、编制零部件明细表等功能。CAPP(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一一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应用计算机快速处理信息的功能和具有各种决策功能的软件来自动生成产品的生产工艺。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一一计算机辅助制造。包括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即NC编酌,工夹具的CAD/C则及其它功能。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一一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结构化事件的信息系统,包括制造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人事管理、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等。DSS(DecisionSupportsystem)一一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利用大量数据,有机组合众多数学模型与数据处理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辅助决策者实现半结构化科学决策的系统。ES(Expertsystem)一一专家系统。在专家知识和用户信息的基础上,模仿人类专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知识推理的方法来解决某特定问题的智能软件系统。DW(DataWarehouse)一一数据仓库。把分布在企业网络中不同信息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旨在通过通畅、合理、全面的信息管理,达到有效的决策支持。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一一柔性制造系统。可同时完成不同零件、不同工序的制造任务;各制造设备之间是通过物料的自动输送及自动存储系统柔性联系的,整个物流过程由计算机集中控制和集中监视。CIMS(ComputerIntegratedMm11fact11ringsys,tem)一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CAPP/CAM,FMS)、管理(MIS/DW)、决策(DSS/ES),是企业活动全过程中各子功能系统的完美结合。Internet一一国际互联网。是一个以TCP/IP通讯协议联结各个国家、各个部门、21各个机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讯网。Internet一一企业内联网。应用Internet技术建设和开发的企业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2信息技术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管理现代化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最高体现。所谓管理现代化是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综合地、全面地运用于管理中,提高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管理水平达到当代国际上先进水平的过程。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人员和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现代化等。纵观国内外历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泰勒朝代,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以“标准劳动方法”和“劳动定额”为主要内容的“泰勒制”的应用;本世纪20-40年代则强调“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50~80年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系统科学的广泛应用又为管理现代化增加了新的内涵。人们对管理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随着科技、教育、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深化。90年代的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又给管理现代化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是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不仅仅局限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上,同时也对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管理思想、管理决策等都有深层次的影响,引起企业管理的变革,使企业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进展。3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3.1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影响管理过程实质上是对信息处理的过程,是信息支持的过程。信息的数量及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组织的模式。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层管理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结构是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作为其核心原理的,它通过职位与部门划分、等级层层设置、横向联系协调和职责权限分配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信息不完备、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情况下,通过严格的等级体系、明确的责权统一和完整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用人工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加工和传递的有效性和效率。但这种管理的组织模式人为地割断了物质流与信息流内部及相互之间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造成部门间的磨擦和冲突,阻碍企业整体优势的发挥。这种弊端,人们虽然早已认识,但由于企业中信息工作的大量性和重复性,这种格式一直没有大的改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对这种管理组织形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以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为重要标志的全球信息高速传递,从根本上使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信息载体的种类和信息表达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信息量多、密度高、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效率高的信息时代特征。任何一个企业在获取各类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建立31在Intranet企业内部网络或Internet国际网络等网络化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灵活而富有创新精神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中层管理的作用将大大降低、机构规模大大缩减;各种“项目小组和“创新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高层管理者管理幅度加宽,拉近了企业的战略层与功能层之间的距离。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并使企业对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反应速度加快。当然,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也不是一就而就的简单事情,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原有的塔形结构正在向扁平化、分散化、网络化、小型化转变,逐步呈现出管理层减少、权力下放、横向联系加强的局面。3.2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思想是将员工视为理想的“经济人和生产的“手段,企业可以根据严格的规章制度、程序化的决策及生产过程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①企业中程序化的“熟练工作,,已经逐渐被机器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所“固化,把企业成员从单调、重复、索然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②生产与管理的界限变得模糊,物流和信息流达到同步控制,很多职能部门的工作交织在一起,传统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维持;③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各职能部门间的分工被打破,各部门已成为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整体,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迅速;④企业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壁垒能轻易被打破,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共享资源信息,但同时也使竞争更加激烈;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不再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甚至也不再主要依赖于资本的存量,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对知识信息创造、加工、处理和迅速应用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企业更需要的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富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员工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意识。传统的管理思想在信息时代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新的管理思想应“以人为本,把重点放在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使企业能不断地接受新技术、消化新技术。知识经济是知识和人才的时代,掌握了人才等于掌握了最佳资源,善于开发利用人才就能发挥员工创意,取得效益。在以人为主的经济时代,首先必须重视人的价值。人不是工具,不是赚钱的过程,人才是目的,企业因为人而存在,是人的集合。因此,将员工视为“组织人”“社会人、“目的人,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观念、平等研究问题、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管理思想应逐渐建立起来,以适应信息技术的要求。9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兴起了管理思想变革的热潮。一些有代表性的新思想陆续创立,并正在接受实践的考验。如再造工程、学习型组织、精捷灵生产系统、管理控制一体化、虚拟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这些无一不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产物。这些都是值得我国企业借鉴的。3.3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科学有效的决策是企业在竞41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从系统工程的观点讲,决策就是从系统整体出发,为实现特定目标,在占有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计算与判断,确定指导未来行动的最佳方案的过程。科学决策的依据是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如国家政策二国内外市场行情、竞争对手的状况、用户的需求、科技成果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信息的“稀缺性已不是困扰企业决策的主要障碍,而对面广、量多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反倒变得相对“稀缺,并成为影响企业进行高水平决策的主要“瓶颈。而信息技术除了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传递各类信息外,还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和计算能力。如决策支持系统,能对企业内部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评价、诊断、预测和优化,并能根据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每一备选方案进行情景分析和模拟,从而辅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又如专家系统,把专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分成事实和规则,以适当的形式构成知识库,依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运用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能以人类专家的水平解决有关问题,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人类专家。专家系统在企业中广泛应用于财务分析、产品设计、市场预测、生产监控、机器人控制、战略规划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对众多可行方案的评价能力,改变了决策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或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管理经验和决策规则进行规范化、形式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随意性,保证了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生产过程的科学化。4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我们认为,我国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1全国提高员工的信息意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标志着信息时代的真正到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重要的资源。信息经济学的原理证明,信息的交流、应用与国民经济发展间成倍乘关系。把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已是历史的必然。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中每一员工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环境,要求员工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意识。但目前我国广大企业员工、决策者的信息意识仍较淡薄,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够,使宝贵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尽快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势在必行。4.2注重企业信息工作职能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企业信息工作职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将由原来的搜集信息为主转为监督评价、控制、服务、教育。即对各部门各员工提供的信息、51各部门各员工的信息能力及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对信息网络中各站点的信息进行确认、筛选和剔除,进行信息流的布局、规划、管理及用户使用权的分配;进行信息分析、程序设计、网络维护;对企业员工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道德及信息识别能力等进行培训教育。4.3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信息人才世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日本经济战后腾飞,不能不说与日本的企业普遍重视研究和利用各方面的信息,特别重视各类信息人才有重大关系。拥有一批数量充裕、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信息人才队伍,是企业建设和应用信息技术时不容忽视的。信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59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