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照相机摄影的工具——照相机照相机的结构第二章感光材料第三章摄影曝光第四章摄影用光第五章摄影构图第六章暗房技术黑白暗房工艺黑白放大构图基本技法构图基本形式构图禁忌景深,闪光灯,滤光2342345第一节照相机的发展“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卡罗式”摄影胶片摄影照相机的发展1826年,法国人涅普斯将装有镜头的暗箱放在工作室二楼窗台上,并在暗箱的后而装上一块涂有白沥青的铅锡合金板。经过8个多小时的曝光后,他将板放置在熏衣草油中,把未硬化部分的沥青擦掉,板上显现出与被摄影物相似的影像。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了。从严格意义上说来,把它称为“日光绘画”更确切些。这幅扫地清的影像,需要这么长的曝光时间,因此这种摄影方法没有实用价值。不久达盖尔对化学方法记录影像颇感兴趣,与涅普斯合作研制感光材料。4年后涅普斯去世,达盖尔就改用银版,擦亮后用碘蒸气熏,曝光后再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影像经强迫显影后显现出来。这样,曝光时间缩短到半小时左右。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和艺术学院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达盖尔的好友、议员阿拉哥宣布“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问世,这标志着人类摄影的真正开始。不久,达盖遁辞改用新的大口径镜头,口径从f/11增大到f/3.6,到1841年时曝光时间1分钟左右。银版法摄影术的问世,受到人们普遍欢迎,银版法人像摄影室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日光绘画”与“达盖尔银版法”卡罗式摄影就在达盖尔研制银版法摄影术的同时,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明了另外一种摄影方法。他用感光纸先拍摄一幅负像,也就是底片,然后在底片下叠上一张感光纸,利用阳光接触印相制成照片。他把底片称为“负片”,把印好的照片称为“正片”,把暗箱照相机记录影像称为“摄影”,整个摄影过程是正一负—正的关系。1841年他为此申请专利,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也称“塔尔博特摄影法”。这项发明使一张底片可以印制多幅照片,奠定了现代摄影的基础。为了宣传卡罗式摄影法的优点,塔尔博特印制了许多照片放在文具店出售。他还制作了一本摄影集,将24幅照片分贴在画册的画页上,取名“自然的画笔”,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摄影画册,如今早已成为收藏家们极珍贵的藏品。“湿版法”由于卡罗式摄影法采用感光纸做底片,纸基纤维对照片的影像清晰度造成影响,影纹较粗糙,而且不均匀。1851年,英国伦敦的一位雕塑家阿切尔发现将硝化棉溶于乙醚和酒精的火棉胶,再把碘化钾溶于火棉胶后马上涂布在干净的玻璃上,装入照相机曝光,经显影、定影后得到一张玻璃底片。火棉胶调制后须立刻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所以这种摄影方法称为“湿版法”。湿版法操作虽然麻烦,但成本低,仅为银版法的十二分之一,曝光比银版法快,影像清晰度也高,玻璃底片又可以大量印制照片。在湿版法发明5年后,再也没有人用银版法和卡罗式摄影法拍照了。但用湿版法在远离暗室的地方拍摄就必须带上暗室帐篷和化学药品,以便制作火棉胶底片“干版法”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用含有溴化银的明胶乳剂涂布在玻璃片上,乳剂干燥后不会像火棉胶那样失去感光能力,用这种玻璃感光版摄影称为“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而且拍摄者外出摄影时再也不需携带帐篷和化学药品,摄影时方便多了。到了1879年,在商店就可买到玻璃干版。玻璃干版一盒为12张,每拍一次转动照相机手柄换一张玻璃干版。玻璃干版由工厂大批量生产,质量很稳定,在室外阳光下曝光时间可缩短到1/25秒。1888年,美国业余摄影爱好者伊斯曼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照相机。这种照相机镜头焦距是固定的,口径为f/9,快门速度只有一挡1/25秒,在室外阳光下2.5米以外景物都能清晰成像。第二年,伊斯曼又成功地把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的硝酸纤维(赛璐珞)片基上,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胶片,并把照相机和胶片用柯达(Kodak)作为商标。伊斯曼的口号是“你们按快门,我们来完成。”那时拍摄者摄完后,将照相机寄到柯达公司,公司负责冲洗印相,然后给照相机换上新的胶片。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早期的照相机在构造上极其简单,外型多以木结构为主,上面没有光圈与快门装置,整个摄影过程非常繁琐。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发明胶片摄影,20世纪20年代出现35毫米照相机,才使照相机走向逐淅完善的阶段,照相机上出现各种装置,使用上就更方便了。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与照相机结合,出现了带有测光装置的照相机。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自动曝光照相机,使照相机达到更完美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自动对焦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先进摄影系统、数码照相机的诞生,使摄影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最终将促使摄影逐步脱离胶片走向与计算机结合的新时代。照相机的发展不断完善的照相机20世纪初,照相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型号,但在照相机结构上逐渐出现了光圈、测距、快门等装置。在使用感光材料上,玻璃干版与胶片并存,其中柯达胶片占据了胶片市场80%—90%的份额。1900年,美国芝加哥奥尔顿铁路公司为拍摄豪华列车,特意制造了一架照相机,这架照相机装上玻璃干版后重量达635千克,其中玻璃干版重225千克,搬运时得用铁道货车运到拍摄现场,操作时需15人。该照相机取名为“猛犸”,这是古代大象的名字。拍摄后的整幅照片为1.4米x2.4米,冲洗印相需用45升的药液。1913年,德国莱兹厂的一位工程师巴纳克按35毫米电影胶片的规格设计出一种小型照相机,取名莱卡。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直到1925年莱卡I型照相机才问世。莱卡35毫米照相机的出现,标志着35毫米照相机(又称135照相机)的诞生,开辟了照相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莱卡I型照相机装有著名的埃尔玛镜头(口径为f/3.5、焦距为50毫米),采用帘幕式快门(快门速度1/20—1/500秒)。一种与小巧、灵活、方便相联系的新型照相机成为许多专业摄影者的选择对象。莱卡照相机不断改进,Ⅱ型、III型等不断问世,一直盛行了30多年。目前莱卡M6型照相机仍然行销世界1928年,德国又推出罗莱弗莱克斯(Rolleifiex)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它所拍摄的画面大小为6厘米x6厘米。这种照相机上有两只镜头,上面一只用于取景测距,下面一只用于曝光。1948年,瑞典生产出哈萨布莱德(Hasselblad)1600F型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哈萨布莱德照相机在设计上先进合理,可换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其胶片的后背暗盒可互换,这样就允许同时使用不同类型的胶片进行拍摄。哈萨布莱德500型照相机经改制后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宇航总署选定为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时使用的照相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结构、不同品种的照相机,在使用上都存在某些缺陷,在不久或稍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逐渐淘汰。例如德国的蔡司折叠式120照相机,曾以优质的镜头而闻名于世,流行至20世纪50年代,但由于这种照相机不能更换镜头,使用上也不十分方便,最后还是停产了。还有些大型专业照相机,虽然这种照相机比较笨重,在使用上也不是十分方便,但它所用的底片最大的可达10英寸x12英寸,通过照相机皮腔调整,能校正影像透视上的变形,因此它特别适用于拍摄建筑、产品广告等,拍摄后的底片特别适合印制巨幅照片,所以这类照相机在专业广告摄影中使用较普遍。全面发展的35毫米照相机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把35毫米照相机发展的重点放在单镜头反光式上。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爱克塞克塔(Exakta)照相机就采用单镜头反光式,但当时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处于初级研制阶段,在使用上存在许多麻烦,绝大多数摄影者喜欢用莱卡照相机。1948年蔡司公司的德累斯顿厂研制成功五棱镜单镜头反光式康太克斯(Contax)S型照相机,这是现代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原型,在取景、对焦和使用上均已超过莱卡照相机。1962年,日本的潘太克斯(Pentax)SP型照相机首次采用通过镜头进行测光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精度不高的镜头外测光的方式。这种测光方式简称为TTL测光,TTL测光方式为实现照相机自动曝光打下了基础。各照相机生产厂家在机械型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上纷纷装置TTL测光系统,实现了最早的自动曝光方法——光圈优先式。1976年,日本佳能(Canon)公司推出全电子化AE-1型照相机,它所采用的是另一种自动曝光方法——快门速度优先式。这种照相机不仅在成本上有所下降,而且在可靠性上有所提高,电子控制自动曝光成为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主流。1977年日本美能达(Minolta)公司研制成功具有光圈优先式、快门速度优先式两种自动曝光方法的XD型照相机,使摄影者在曝光方法的选择上有更大的选择余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涌现出一大批生产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著名公司。1978年,佳能公司推出程序式自动曝光A-1型照相机,其光圈和快门速度都由照相机自动控制,自动曝光电子化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在功能上更完善。随后,许多厂家纷纷推出程序式自动曝光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例如美能达X-700型、潘太克斯P30型、奥林帕斯(OlYmpus)OM-4型、尼康(Nikon)FA型等。值得一提的是尼康照相机1959年尼康公司推出第一代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F型照相机;1971年面世的F2型仝机械照相机,在当时被认作摄影记者的基本装备;1980年推出的尼康F3型自动曝光照相机,因具有可靠的自动曝光性能和机械性能,外型设计稳重、简洁,受到专业摄影师的欢迎,随后推出的尼康FA型照相机是当时电子化程度最高的机种,除了光圈优先式、快门速度优先式,又增加了程序式自动曝光,还首创了区域测光法,使测光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1985年以前,各厂生产的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都是手动测距对焦的,因此这类照相机又称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MF(手动对焦)照相机。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AF(自动对焦)照相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照相机从集成电路的电子化到微型计算机控制又发展到智能化的新型电子照相机。1985年,日本美能达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架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AF照相机——美能达a7000型照相机,从而揭开了照相机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单镜头反光式AF照相机的出现,使原来手动对焦难以捕捉“精彩的瞬间”变得方便起来,摄影真正做到了伊斯曼发明第一架柯达照相机时讲的“你们按快门,我们来完成。”经过十几年的研制开发,在35毫米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市场上,自动对焦照相机已占据半壁江山。单镜头反光式AF照相机,以其对焦迅速、操作方便、功能完善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继而涌现出一大批像佳能、尼康、美能达等专业型、业余型的单镜头反光式AF照相机。佳能公司于1987年推出单镜头反光式AF照相机,命名为EOS系列(EOS表示电子光学系统)。佳能EOS系列照相机与传统的佳能MF照相机相比,镜头与照相机机身的连接取消了全部机械连动,改用八个金属触点实现机身与镜头的信息交流同时,它采用镜头内弧型超声波马达实现自动对焦,噪声较小,对焦速度较快,成为自动对焦速度最快的照相机之一,目前佳能所有的镜头都采用超声波马达。1992年,佳能公司推出的EOS5型照相机,首次采用人工智能眼控自动对焦。该机取景框中有五个水平测距点,在取景器下方装有四只红外线发射器,根据眼球反射红外线的方向,照相机能自动判断眼睛视线方向,从而选择对焦点。1994年,佳能公司推出第二架眼控对焦照相机EOS50E型,将五点眼控简化为三点眼控对焦,并在垂直方向上也能实现眼控。1998年,佳能公司推出第三架眼控对焦照相机EOS3型。该照相机采用45点眼控对焦,在取景器的中央有一个面积为8毫米x15毫米的椭圆,约占取景器面积的23%,而45个对焦点就密集地分布在椭圆中,真正实现了在对焦区域范围内,眼睛看到哪里照相机就针对哪里对焦,而对焦的速度比佳能EOS5型快了近4倍。1994年底,佳能公司推出顶级专业照相机EOS-1N型。该机除具有五点自动对焦外,还装有特殊消音装置,使自动卷片、倒片达到无噪音,并配有完备的专业摄影用附件。同时,佳能公司还推出了EOS-1N型照相机的姐妹机EOS-1N
本文标题:摄影教程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6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