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王道勇主要内容一、社会与社会建设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三、社会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一、社会与社会建设(一)社会一词的内涵(二)社会建设的渊源自然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社会社会建设中社会小社会(一)“社会”一词的基本内涵(二)社会建设的渊源1、孙中山先生等进行过社会建设实践。2、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开展过社会建设工作。3、新中国建国后,无社会建设之名,有社会建设之实。4、2004年,党中央首次提出社会建设的要求。1934年,社会学家孙本文撰写的《社会学原理》中专辟《社会建设与社会指导》一节,将“社会建设”定义为: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建设,谓之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范围甚广,举凡关于人类共同生活及其安宁幸福等各种事业,皆属之。——孙本文:《社会学原理》(l974,244页)l919年,孙中山先生将l917年撰写的《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收入《建国方略》中,成为国家建设基本构想的重要内容。孙中山谓“社会建设”,即“教国民行民权”。——孙中山:《建国方略》(2002,300~301页)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一)时代背景(二)形成过程(三)社会建设内容(一)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1、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引发结构性问题。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之间比较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1)城乡差距日益拉大。(2)区域差距难以弥合。(3)人口结构变化明显。(4)分层结构急遽变迁。物质结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物质结构差异使不同人群的社会待遇不同。人口结构惯性作用使社会事业需求大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江泽民文选》,第3卷(2006,286页)阶层结构变迁使社会阶层关系日益复杂。中国的十大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占2.1%2.经理人员阶层占1.6%3.私营企业主阶层占1.0%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占4.6%5.办事人员阶层占7.2%6.个体工商户阶层占7.1%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占11.2%8.产业工人阶层占17.5%9.农业劳动者阶层占42.9%10.城市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占4.8%资料来源:陆学艺(2002)2、社会结构变迁导致镶嵌于结构中的资源分配不均,并使社会利益之争突显。先富群体的构成状况先富群体的行为选择安徽池州事件1993-2006年的群体性事件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年份件年份件资料来源:依据公安部公布数据整理。19932006当前的群体性事件多为人民内部的利益之争。3、公共产品供给滞后引发大量民生问题。教育投入占GDP的4.9%是世界平均水平。4、各种社会组织日益增多,需要积极引导。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使:(1)体制外力量和社会自由空间增大。(2)城乡社区建设渐次展开。(3)各种非政府组织(NGO)不断出现。(4)必须团结和发挥各种社会力量。这种局面使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能力考验:(1)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各种社会力量良性互动;(2)如何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3)如何建立健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体制和机制。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党对这一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二)理论形成的基本过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理论初现雏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第一次将社会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初步形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理论全面阐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集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全部认识之大成。全面系统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政策制度、党的领导和重大部署等重大问题予以理论化的阐述。党的十七大:理论发展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之后,全面而具体地阐述了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并在报告中多处对如何加强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安排。党的十七大从六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1)优先发展教育。(2)扩大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6)完善社会管理。2004—2008年高中以上教育发展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1、教育是民生之基。(三)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2、就业是民生之本。2003—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万人)(1)扶低:最低工资标准、全民保障等。(2)扩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3)调高:税收调整和新税种出台。(4)打非:加大打击非法收入力度。3、收入是民生之源。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4、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1)大幅度增加公共卫生支出。(2)健全社会保障中的医疗保险制度。(3)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全面推行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5)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5、医疗是民生之需。(1)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政策。(3)针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政策。(4)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5)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6、其他社会政策三、社会建设中几个基本问题(一)社会建设具体内容间的关系(二)社会建设的关键:优化社会结构(三)社会建设的难点:协调利益关系(一)社会建设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当前的社会建设六大内容具有内在统一性。第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第二、基本原则:公平正义。第三、表现形式:改善民生。第四、直接后果:结构优化。第五、最终目标:社会和谐。1、优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的关键(1)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的基本构架。(2)社会结构优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主要手段。2、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1)城乡二元结构有延续的趋势。(2)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较难,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更难。(3)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社会建设的使命。(二)社会建设的关键:优化社会结构3、形成现代社会阶层结构(1)职业分工结构完善。(2)社会位置结构合理。(3)阶层间流动结构开放。社会建设必然导致形成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第一,积极发展教育。第二,实施积极就业。第三,健全社会保障。第四,调整收入分配。第五,加强社会管理。(三)社会建设最大难点:协调利益关系1、为什么说协调利益关系是最大难点?(1)利益是核心问题。(2)改革过程中各利益群体受益不均。(3)既得利益群体有进一步恶性膨胀的可能。(4)和谐的利益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39页)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82页)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146页)2、利益群体的碎片化和异常聚集化(1)利益群体“碎片化”的现象显现。(2)警惕部分利益群体的异常聚集化。(3)社会阶层边界日益形成和封闭。(4)利益群体的权益公平分配是关键。(5)劳资关系和贫富关系是协调的重点。任志强名言1、房子就不是建给穷人的。2、让更多的富人来北京购房。3、房价高有利于控制人口。4、房价没有工资涨得快。重庆钉子户弱者的武器(斯科特)常住北京的上访人员上访文化是长期的利益冲突积淀所致。3、形成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1)利益表达:畅通。(2)利益分配:公平。(3)利益调节:公正。(4)利益冲突:协调。(5)利益群体: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是直接的利益协调机制。(四)社会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1、社会建设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2、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需进一步完善。3、社会建设的实施领域需进一步扩大。4、社会建设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5、最终将形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财权与事权不统一难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姓名公司金额(万元)余彭年彭年实业25592杨国强家族碧桂园21200陈光标黄浦投资13000刘汉汉龙集团12300周庆治南都集团11500黄如论金源集团10307刘汉元&管亚梅夫妇通威集团10010许连捷家族恒安集团10000荣智健中信泰富10000蒋锡培远东集团82962008年胡润慈善榜企业和民间组织等无从参与社会建设过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140亿,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谢谢!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6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