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油田块沙一段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1页共33页200*年8月***油田***块沙一段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总论1.1项目由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油田有限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委托**研究院对该公司**油田**一段产能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研究院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甲级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坚持客观、真实评价原则,对委托项目进行专业评价。1.2评价目的贯彻国家职业病防治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和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在熟悉工程项目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对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以及职业卫生档案建立等管理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整改建议,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建设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1.3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2页共33页200*年8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国务院令第352号)·《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省人大200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生部200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1—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96)·《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卫生标准》(GB16438-1989)·《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2号令)·《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第23号令)·《**油田*36、41块沙一段产能建设方案(地面工程部分)》(**油田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0*年7月编制)1.4评价范围本报告书主要对**矿井正在生产运行中的“巷道掘进”、“采煤及原煤输送”、“原煤洗***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3页共33页200*年8月选加工”等主工艺系统及相关辅助系统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凡涉及本工程的环境保护、消防和安全生产等问题,则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标准,不包括在本评价范围之内。1.5评价内容与方法1.5.1生产过程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5.2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1.5.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进行施工、是否落实各阶段设计审查时提出的职业卫生审查意见。1.5.4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1.5.4现场检测: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a.测试方法:化学毒物采样测定方法按照《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1—1996)进行,测定仪器用;噪声的测定依照《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6)进行,测定仪器用红声5670型积分声级计,每一测点分别记录A、C声级;粉尘的测定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要求进行;空气中氡采用闪烁室法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为ZYW8501型测氡仪。b.测试条件:根据煤矿生产性质,对正在生产运行中的“巷道掘进”、“采煤及原煤输送”、“原煤洗选加工”等主工艺系统及相关辅助系统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c.测试频次:测试频次及测试点设置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定进行。1.5.5评价结果。对工作场所检测数据和相应国家标准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以确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控制效果;对职业卫生学内容和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定性分析。1.6评价程序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评价,程序见图1。1.7质量控制按照**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质量控制。***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4页共33页200*年8月图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程序建设单位提供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及相关技术资料1.研究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其它文件、技术资料3.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1.结论2.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5页共33页200*年8月2建设项目及其试运行概况2.1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矿井位于**市西北郊,属**煤田**勘探区。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设。**矿井位于**省**市西北郊,距**市10km,本区南界为**铁路,西经**至新乡于**铁路相接,东至**与**铁路接轨,再往东经**可至**港,**河斜贯全区。区内公路发达,**国道、**国道、**省道从本井田穿过,交通十分方便。矿井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本区地形平坦,地势北高南低,地面标高在37.7m左右。本区为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海洋与大陆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及西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2.2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投资: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服务年限71.2年。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968.17万元,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8137.9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38.24万元,合计总投资为*29644.56万元(其中矿井*6387.30万元、选煤厂25606.81万元、铁路专用线7650.45万元)。2.3劳动生产定员全矿人员总数1065人,其中矿井1003人,包括原煤生产人员863人(生产工人790人,管理人员73人),服务人员120人,其他人员20人;选煤厂62人。2.4井田开拓:2.4.1井田境界:本井田境界北以**与A24-16钻孔连线与运河矿井分界;南至**铁路;东以**断层与**矿井分界;东南至**市**煤柱;西至**断层及**支三断层与新河煤矿分届。井田南北长约1213km,东西宽约4.58km,面积约78km2。2.4.2井田储量: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为3(3上)、3下、6、10下媒层共三层。其中地质储量为99166万吨,可利用储量为42732.8万吨,可采储量为29891.6万吨。2.4.3井田开拓方式开拓方式:本井田为全隐蔽式煤田,煤系地层被第四系和侏罗系上层蒙阴组所覆盖,煤层埋藏深,故本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本井田南北长度大,煤层赋存特点是南部深、***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6页共33页200*年8月北部浅,设计以f2断层、T17-1、T14-2两钻孔连线为界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北区煤层埋藏较浅、地质构造较简单、地层倾角平缓、勘探程度高、建井条件较好,后期集中开发北区。南区煤层埋藏较深,构造中等偏复杂、勘探程度低、后期拟在其中部建一个副井(兼进风井)、一个回风井,建立南区独立的辅助运输及通风系统,全井形成主井集中出煤、分区副井的分区式开拓布局。水平划分:全井田采用两个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标高-990m,二水平标高-1100m。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整个井田划分为十三个采区,其中北区划分为四个采区、南区划分为九个采区。首采区为中央采区,接续采区依次为北二采区、北一采区、南一采区、南二采区、南三采区。2.4项目试运行情况(**煤矿经过井筒地面预注浆和冻结等各项工程准备后,于200年月日正式破土动工。矿井主要工程由中煤建*公司二处、三处、五处,中煤建三公司二十九处施工。主井提升系统于200年月下旬竣工,副井提升系统于200年月中旬竣工。目前矿井配备12个掘进工作面,其中6个煤巷掘进工作面、6个岩巷掘进工作面,1301综采面运行正常。)3.工程分析本煤矿作业生产包括井下和地面两个部分。井下主要包括巷道掘进、采煤、物料装运、输送、提升等;地面主要包括煤的洗、选加工及运输。目前,正在生产运行中的工艺系统如下:3.1采区巷道布置本井田首采区即中央采区位于工业广场以西,西至**之二段层,南至T15-4与T12-3钻孔连线附近,北至T9-7与T8-2钻孔连线,为双翼采区。根据本矿井开采煤层条件,本着因地制宜、安全可靠、系统简单、使用方便的原则,采区巷道布置为沿西部大巷直接布置回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大巷与辅助运输顺槽之间采用平车场联系。西部胶带输送机大巷沿煤层顶板布置,胶带输送机顺槽进入大巷煤柱后稍微爬坡,跨过辅助运输大巷直接与胶带输送机大巷和回风大巷搭接。在回采工作面生产期间,西部三条大巷继续掘进,加快采区准备,确保矿井的正常采掘关系。矿井开拓示意图见附图2。***油田***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编制第7页共33页200*年8月3.2采煤方法及工艺目前对采区北翼3(3上)煤层和南翼的T11-5钻孔及F46以东煤层较薄的块段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采区南翼块段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放煤采用单轮间隔折返放煤工艺。本矿井现时装备一个综采放顶工作面1301,其中双滚筒采煤机选用无链交流电牵引大功率采煤机,采高23.5m,截深800mm;配套SGZ-1000/140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2500t/h;综采面运输顺槽配备顺槽转载机(转载能力3000t/h)及顺槽可伸缩胶带输送机;破碎机选用锤式破碎机,破碎能力3000t/h。生产工艺:采煤机从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割煤,双向往返一次割两刀底煤,依次循序推进;移架采取跟机及时移架方式,即采煤机滚筒过后立即移架,移完后再伸出伸缩梁顶住煤壁,以封闭端面顶板,移架步距与
本文标题:油田块沙一段产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8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