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1我读陈忠实印象中的陈忠实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的创作离不开农村与农民,饱含着乡情与乡思,羁绊着农村的前进,担忧着农民的命运与社会矛盾。陈忠实先生在那个纷纭变革的年代,犹如老农侍弄庄稼一样,精心地侍弄着笔墨,让它们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作为一个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学生,每当我读起他的作品,感动之余,却总生出一种柔软的伤感之情,一种“文已尽,意犹在”的无穷韵味。记得最初接触陈忠实先生的作品,是在一本杂志上偶尔发现的短篇小说《信任》,平淡的故事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跌宕。之后,我便有意识地涉猎陈忠实先生的著作,从短篇小说到中篇小说再到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但相见恨晚,只读过先生作品的一小部分。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读书的体会与见解。细数陈忠实先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老汉还是小妹,是心胸狭隘的老妪还是艰难求生的新媳妇,他们努力在不同的政策和环境下求生存,追求在如今看来仿佛微不足道的生活改善。乡村并不宁静,人间所有的悲喜剧,在那里也日日都熙熙攘攘地上演,每个人都身兼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角色。陈忠实先生饶有趣味地描写他们,创造他们,让他们或歌哭或默然,在田头菜地与锅灶牛圈间感受温暖寒凉,让他们用尽村人的幽默和狡狎,展示生存的艰难与智慧。这批生动的农民的画像,让一个时代的乡村生活用一种安静的形式存留下来,无论多少年过去,仍会在时间的长廊深处,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辉。时代的疮痍,总能为文学带来勃勃生机。短篇小说《信任》以一2个打架斗殴事件为线索,一层层抖搂出盘绕着罗村的复杂矛盾,展示了“四清”运动的阶级斗争所造成的两代人思想上的裂痕与心灵上的创伤,其受害之深之广,简直令人触目惊心。但最终农民们在争斗与妥协中,彼此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或忍辱负重,或默然自省,或见义思过,或悔悟服法,众人的努力才使村子重新团结到了一起。中国的农民或许顽固,爱计私怨,但绝非愚昧,仍有接受真理、修正错误的可贵的一面。在《心事重重》里,我们看到了个别公社领导人怎样以两面手法来掩护“走后门”的行径,使一个正直的老党员大惑不解,“心事重重”;在《猪的喜剧》中,我们看到了“左”得出奇而又朝令夕改的“土政策”,怎样坑害着一个想以养猪弄几个柴米油盐钱的忠厚老农,使他吃尽苦头,受尽嘲弄。在《石头记》里,我们看到了打着支援生产队搞副业的某些工厂的别有用心的干部和职工,如何利用拉沙石的副业合同大揩农民的“油水”,使干部和社员有口难言,欲告无门。在《毛茸茸的酸杏儿》中,我们看到了保守的条条框框对自由婚姻的束缚,那甜甜的思恋、淡淡的幽怨,总能引发人们对所谓爱情与幸福的思考。在《枣林曲》里,我们看到了被世俗偏见所腐蚀的市民姐姐,如何利用农村暂时的贫困和落后,一再唆使农民妹妹鄙视乡土,跳出农村。3把这些反映了各种各样矛盾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看,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提出几个农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仅仅只是在表现几个庄稼人的乖蹇命运。他通过农民际遇的顺遂与坎坷,精神的愤懑与欣忭,来反映丰富而又复杂的人生世相,来描摹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风云。读了陈忠实先生的小说,我们的思想并不会在具体问题上流连忘返,而是总想着如何在农村农民之外想点什么,在更远更深的地方想点什么。陈忠实先生在写作中十分注重生活的感应,观照着人在现实中的地位与命运,揭示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迷失与怅惘。他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农村,又远远地超出于农村,底层人的命运总能反映这个国家的症结所在。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叙述了本分拘谨的乡村教师徐慎行在解放前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解放后又历遭政治运动伤害的辗转的一生,揭示了人性解放的现实意义。我被作品中一个悬殊的数字对比所震撼:活了60岁的徐慎行,只在解放后上师范学校参加文艺演出的20天中才活得像一个人。苦难了60年,愉快了20天,这不成比例的对比隐含着一个个问号,不能不迫使人们在惊愕中去深深思索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等问题。注重感觉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最后一次收获》,写工程师赵鹏回乡下的农家帮妻子夏收的种种观感,如同一篇反映当前社会中工农差别的小说。但细细咀嚼中,却又能品味到作者暗含在其中的对人难以自主命运的悲叹。作品的内蕴不够丰厚,像是一个拉长了的短篇,但在那轻声慢语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的细微理解与细切关注,令人在4苦涩的世情中感到一种温暖与慰藉。纵观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的艺术创作,无外乎是作家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而在这之中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到先生的代表作《白鹿原》了。《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两年的准备,四年的写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再版删改,终使《白鹿原》成为一部不朽的名篇。《白鹿原》以蜘蛛网式的结构将关中地区的五十多年的战乱史、风俗史及革命史一一展现出来。外来的侵略、国共的矛盾、家族的纠葛统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为了争夺白鹿原的统治地位,一个家族的两房子孙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闹剧:巧取风水地,恶施善人计,嗣子为匪,亲翁杀媳,情人反目,兄弟相煎……如同一个民族兴衰动乱的“血泪秘史”。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有仁义的硬汉子白嘉轩,阴鸷孱弱的邪恶代表鹿子霖,聪慧刚烈的美丽化身白灵,有勇有谋的革命旗手鹿兆鹏,“潘金莲”的悲剧人物田小娥,神乎其神的现代“诸葛亮”朱先生……一部作品汇聚了这么多的性格饱满而富于吸引力的人物。他们不断地打碎你可能刚刚建立起的判断,展示出了人性的另一个层次。在不知不觉中,你会用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期待更丰富的故事展开。他并不去粉饰主人公,他让他在后半生像狗一样弯曲着身体来面对大地;他也并不向那令人厌恶的家伙呲去一口唾沫,他们也是人类的一部分,甚至是某些人的温暖的来源,他们的存在在他笔下自有其合理之处。5小说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孔孟思想的代表朱先生的悲惨结局,对儒家思想既批判又推崇,矛盾的螺旋中是对对民族国家的深思。朱先生是个神话了的圣人,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他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曾招生传道。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陈忠实先生检阅着中国传统文化,从儒学中辩证地涉及有益的部分,正如一个人永远面对是自己的心灵,一个民族也必须面对自己的传统,觅我所失。在这一著作中,无论是从大革命的风搅雪,大饥荒大瘟疫的灾祸,国共两党的分与合,还是家族间的明争暗斗,维护礼教的决心,天理与人欲的反抗,以至每一次新生与死亡,包括许许多多人的死,都浸染着浓重的文化意味,都与中华文化的深刻渊源有关,都会勾起我们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思考。因此我认为《白鹿原》的艺术创作是作者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反思为主的,同时作者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历史巨变展现给了我们。不论是陈忠实先生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农村都是他小说背景的大舞台,也是他的传统文化的圣地所在。我想,在先生的内心深处,一直保持着一片纯净的传统文化圣地,使它不受外界新文化的侵蚀。但由于新时代的到来,使他的旧有文化的圣地不由6得被新的文化侵蚀,进而两种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则发生了冲突。因而出现他小说中的,总是以反映具有传统文化的农村为背景的小说题材。我想这就是陈忠实的小说的艺术创作的特色之所在。陈忠实先生的文字古朴而苍凉,典雅而达观,平实的语言却具有宽平中正的气度和沉稳舒缓的从容,凝重而蕴藉的风格渗透在行文的字里行间之中。对比当今社会盛行的极度商业化、欲望化的网络文学,先生的作品如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株白莲,不偏不倚,默然挺立。先生的作品值得我们再次拾起拜读,咀嚼品味,思考借鉴,在忧虑和感伤中摒弃愚昧与庸俗,狭隘和偏见,收获知性和文化,成熟与责任,成为一个有自我有担当的人。
本文标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8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