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80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分,联合国秘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专程来到萨拉专程来到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看望成为院,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男婴。第节人与发展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转变式二、人口转变模式三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三、人口增长的动力机制四、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持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10万年以来的世界人口规模世界人口的变化(百万人)世界人口的变化(百万人)年代世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州年代世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州100万年前0.12530万年前11000前28817349501511650年545332881001321750年728483135951221850年1181759266955921960年30101737591257412171960年30101737591257412171980年44142630683472607281991年53843155794677713271991年53843155794677713272002年6215发达国家1197发展中国家5018()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发展特征(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发展特征生产活动及其性质:狩猎采集业生生产活动及其性质:狩猎、采集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性质决定了当时的人口增长产力水平低下的性质决定了当时的人增长受到种群规律的强大制约。图41北京猿人图4-1北京猿人图42山顶洞人图4-2山顶洞人农业革命前的人口特征农业革命前的人口特征1.极低的人口密度农业革命前的世界人口密度估计为人/k2农业革命前的世界人口密度估计为4人/km2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3.人口的分布集中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由于采集狩猎群体对居住场所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朝阳、干燥、开阔、地势较高、接近水源、能有效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接近水源、能有效抵御外来危险的场所,作为固定或半固定营地,因而原始人类的分布又相对集中。又相对集中。4.开始了人口迁移(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高度1.高人口密度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呈大幅波动状态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呈大幅波动状态3.出现定居的村落4.出现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及社会阶层分化(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1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高1.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高工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农业改革、工业化、改善运输、社会改革、室内和工作区及湿度的控制、公共卫生、改善个人卫生、19世纪约瑟夫理斯特发明无菌操作法和抗菌法、免疫学等因素。2出生率由上升向下降转变2.出生率由上升向下降转变工业化早期人口出生率上升,从19世纪后半期,出生率逐渐下降主要原因1)缘于限制家庭规模的意率逐渐下降。主要原因:1)缘于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2)婴儿死亡率的下降3)经济因素4)城市化改变了人类的观念了人类的观念。3.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4人口移动规模大4.人口移动规模大(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图(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1虽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势头减缓但发展中1.虽然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势头减缓,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势不减,世界总人口仍将持续增长;长;2.虽然很多国家力图控制人口增长,但人口增长率下降并不快长率下降并不快;3.虽然世界人口的死亡率总体水平较低,但还存在定的地区差异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4.人口移动规模仍将进一步加大。二人口转变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转变模式研究的目的: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人转变理论(一)人口转变理论1兰迪(法)的“三个序列”理论1.兰迪(法)的“三个序列”理论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率极低的自增率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开始下降、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开始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低()人转变理论(一)人口转变理论2、诺特斯坦(美)的“人口转变”理论将兰迪的第三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高将兰迪的第三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高低高”阶段、过渡阶段、“低低低”阶段。()人转变理论(一)人口转变理论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单位:%原始静前现代转变现代现代静原始静止时期前现代时期转变时期现代时期现代静止时期出生率500437457204129出生率5.004.374.572.041.29死亡率5.003.371.571.041.29自然增长率0.001.003.001.000.00()人转变理论4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一)人口转变理论4.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高,并达到均衡(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较低的水平(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较低的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低位静阶段(4)低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并达到较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5)绝对衰减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促使人口转变的因素1经济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活方式生育1.经济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和妇女地位等的进步和提高经济因素政治状况医疗卫生文化教经济因素、政治状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婚姻、宗教、风俗的因素、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2.政府对节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口政策政府对节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政策(二)人口转变模式•西北欧模式•日本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给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化相对落后给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根据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的高低差别,也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除了极端类型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人口控型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这种转变类型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转变模式型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转变模式。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死亡率由较高持续下降至很低水平(10‰左右)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上(10‰左右)出生率维持在高水平上(30‰以上),人口增长加速。年早期扩张阶段•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1970年代初起,进入后期扩张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预计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预计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三、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一)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增长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状况3.医疗卫生状况4文化教育4.文化教育5.婚姻,宗教,风俗等6自然境与自然灾害6.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三、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二)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适度的人增长将促进人与社会经济资1.适度的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2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2.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第节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二、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三、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概念与指标一、人口分布的概念与指标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人口密度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是一平均数不能揭示内部差异•人口密度是一平均数,不能揭示内部差异。•人口密度反映范围越小越精确。人口密度反映范围越小越精确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二、世界人口分布的般规律分布极不衡分布极不平衡:1、水陆分布不均衡1、水陆分布不均衡2、南北半球分布不均衡3、沿海与内地分布不均衡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二、世界人口分布的般规律分布特征:布1.人口纬向分布按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20°~60°之间纬度北半球人口比重(%)南半球人口比重(%)重(%)比重(%)0°—20°10.46.120°—40°49.43.5°°3000240°—60°30.00.260°以上0.4—小计90.29.8小计90.29.8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二、世界人口分布的般规律分布特征:2.人口沿海分布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沿海是一个显著特点各大洲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沿海是一个显著特点,各大洲沿海地区往往人口稠密,离海愈远则人口愈稀。目前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居住在距海岸带200公里以目前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居住在距海岸带200公里以内的地区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二、世界人口分布的般规律分布特征:3.人口垂直分布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总的趋势是随海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总的趋势是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二、世界人口分布的般规律分布特征:4.人口城乡分布世界人口愈来愈向城市集中原来散布于广阔乡世界人口愈来愈向城市集中。原来散布于广阔乡村地区的人口,不断集中于空间较为狭小的城市,从而使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大小不等的些密集从而使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大小不等的一些密集点和密集带。进入90年代,全世界人口中已有45%以上集中于城市许多国家总人口的70%集中于城以上集中于城市,许多国家总人口的70%集中于城市。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四、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输条件)•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一)自然因素:1.主要自然因子:(1)气候:(气温、雨量)‐‐‐世界人口集中纬度中20—60纬度地区。(生理、经济活动)温带:47%;热带:30%;干旱及半干旱地带:12%;寒温带:11%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变化的影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口变化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响可分为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即气候变化引起农业产量的增减农业区域的移动从而导致人口发生变化减、农业区域的移动,从而导致人口发生变化;“间接影响”:则指的是气候恶化通常激化社会矛盾触发社会危机引起原有社会结构解会矛盾、触发社会危机,引起原有社会结构解体,同时还会引起外来烈性传染病的传播,从而导致人口减少;反之则引起人口的增加而导致人口减少;反之则引起人口的增加。•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分析了我国五千年生,分析了我国五千年气候变化,发现我国人口的分布迁移、经济政口的分布迁移、经济政治的治乱循环与气候的冷暖变化相关。指出2冷暖变化相关。指出0世纪以前的两千年中,气候变化是引起我国人气候变化是引起我国人口变化的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之(2)地形:‐‐‐生理、生活生产(3)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活、生产•(海拔、坡度、坡向)趋向平原海拔适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乌克兰的黑土地中‐‐‐趋向平原、海拔适中地带(生理—温度、氧气米引起高山•乌克兰的黑土地,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埃及的尼氧气1800米引起高山反应、4000米气压低致死江三角洲、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等都是人口集中地区致死。•低纬度地带趋向高原口集中地区。•例外:如中国东北大平原这涉及到社会盆地)平原,这涉及到社会经济等条件(4)水体:影响人类的生理、生活、生产活产•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相布的影响是相当复杂而广泛。(灌溉、生活、舟楫之利、水舟楫之利水患)(5)矿
本文标题:80人文地理与经济地理学―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1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