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10中国教育史:周敦颐教育思想
周敦颐教育思想之研究王柏寿嘉义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摘要本文之主旨在于探讨周敦颐的教育思想,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精神修养的参考。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取材以《周子全书》为主,而有关周子思想及教育思想研究诸书为辅。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本文之撰写动机与目的。第二~六部分分别探讨周子的传略及著述、宇宙论、人性论、修养论及施教论。最后,则以周子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作为本文的结论。关键词:周敦颐,哲学,教育思想壹、绪论有宋一代的理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除了先秦百家争鸣产生灿烂的哲学思想外,当以宋代理学最具有哲学思想之意味。宋之理学,以濂洛关闽四派为其中坚,濂学之倡导人为周敦颐,洛学领袖为程明道、程伊川,关学开山为张载,闽学宗师为朱熹,即史称宋五子,而以周敦颐为先导。《宋史‧道学传》即国民教育研究学报.51.言:「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王云五,1976)。此道学传所列共二十四人,以周敦颐为首,隐然以之为宋代理学之开祖。又黄百家亦云:「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徂徕有儒者之矩范,然谨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赖元公之破暗也。」这就是说,宋代理学家的心性义理之学,是周敦颐首先阐发,打破了理学家所谓孔孟而后道统中断的千年幽暗,从而后来出现了圣学大昌的局面。本文之主旨即在于探讨周敦颐的教育思想,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精神修养的参考。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取材以《周子全书》为主,而有关周子思想及教育思想研究诸书为辅。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本文之撰写动机与目的。第二~六部分分别探讨周子的传略及著述、宇宙论、人性论、修养论及施教论,最后则以周子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作为本文的结论。贰、传略及著述一、传略谈到一个人的学说,便不得不对其人之生平略有些了解。据《宋史道学传》云:「周敦颐,字茂淑,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着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以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王云五,1978,1976)我们由其「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可知周子做事认真之态度。至其人品方面,黄庭坚乃许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则周子之高洁可见。周子晚.52.第13期-2004-嘉大国教所居卢阜,因家前有溪,就取故乡营道的濂溪以命名,故他又号周濂溪。以上传文未说明生卒何年,潘兴嗣所著墓志铭则记载较详。潘铭云:「赵公抃复奏起君,而君疾已笃。熙宁六年六月七日,卒于九江郡之私第,享年五十七。」(周敦颐,1978)由此卒年逆推,可知周子生于天禧元年。度正作年谱,所载与此亦合,以公元推之,周子之生卒年即为1017~1073。(劳斯光,1987)二、著述在著述方面,《宋史道学本传》云:「博学力行,着《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着《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资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周敦颐,1978)潘铭亦云:「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诗十卷。」(周敦颐,1978)案着《太极图》之说有误,所著者为《太极图说》,非图之本身。《太极图易说》即《太极图说》,《易通》即后所传之《通书》。可知,周子平生主要著述,为《太极图说》与《通书》,《太极图说》言宇宙衍生之经程,《通书》言性命道德,修己治人之要道,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具有形而上基础之实践哲学(吴康,1977),周子全部哲学思想,皆在于是。参、宇宙论周子的宇宙论,见于其所著《太极图说》的前半段,以及《通书》的〈动静〉、〈顺化〉、〈理性命〉等章。兹将周子的宇宙论分为宇宙的本源及宇宙的生成二部分来加以说明。一、宇宙的本源周子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太极图说》中所谓的太极,有终极与绝对的意思,亦即是宇宙之本体或第一原理(吴康,1977)。太极一词出自《易传》,〈系辞上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见吉凶,吉凶国民教育研究学报.53.生大业」(阮元,1982)。周子在《通书》里,没有提到太极,只说到「天以春生万物」(《通书‧刑第三十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书‧诚上第一》)。在《易经》里,天地和乾坤,都在太极以下。周子虽没有提到太极,他既是解释《易经》的思想,必不能否认太极。因此,《太极图说》的太极,和《易传》的太极相同,为「品汇根抵。」(罗光,1980)周子《太极图说》首标「无极而太极」一词,而并未详作解释,因此无极与太极之关系,顿成一重要问题。朱熹解之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抵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周敦颐,1978)。「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形状,以为在无物之前,而未尝不立于有物之后;以为在阴阳之外,而未尝不行于阴阳之中;以为通贯全体,无乎不在,则又初无声臭形响之可言也」(周敦颐,1978)。又朱熹答陆子美、陆子静时亦言:「太极篇首一句,最是长者所深排。殊不知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周敦颐,1978)。「故语道体之至极,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虽有二名,初无两体。周子所以谓之无极,正以其无方所,无形状」(周敦颐,1978)。由上述朱熹的解释,可知无极为太极的注解,不是在太极之上,另有一无极。周子的无极,从名词和思想上说,一定是来自道家,不可否认。但他并不是以无极和太极分为两个实体,不是以无极在太极之先,也不是以有生于无,而是以无极解释太极。罗光(1980)他认为万化之根的太极,具有无声臭形响、无方所形状、无有终极的特质。二、宇宙的生成至于天地万物如何由太极衍生,周子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太极图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54.第13期-2004-嘉大国教所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水阴根阳,火阳根阴。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通书‧动静第十六》)「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通书‧理性命第二十二》)周子认为由于太极本身的变动,而产生了阴阳。他说太极一动就产生了阳,动到了极点,自然而然就静了,静了就产生了阴,静到了极点,又开始动了,就在这「动而无动,静而无静」、「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之间而分出了阴阳,而立下了两仪。在由阴阳的变合,而生出水、火、木、金、土之五行。有了太极之理,配上阴阳五行之精气,理气妙合,便凝结成有形之物。阳而健者成为男性,阴而顺者成为女性。再由男女的交感,而化生万物。万物再一代一代嬗递下去,于是宇宙间的物,就变化无穷。周子认为,万物从表面看起来虽千差万别,但若追溯到它本源的地方,却只有一个,就是所谓的太极。故谓:「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以明太极生阴阳五行,而太极即在阴阳五行之内;万物都是一之所分,而太极亦在万物之中。总之,周子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无声臭形响、无方所形状、无有终极的太极。宇宙生成的过程为太极而阴阳,阴阳而五行,五行而男女,然后由男女而化生万物。太极不仅创生万物,太极亦内附于万物之中。周子之宇宙论,实乃他把先秦儒道阴阳三派融合而自创。肆、人性论周子的人性论是以他的宇宙论做为依据,他的宇宙论说到由太极而阴阳,由阴阳而五行,由五行而男女,由男女而化生万物,人类也是万物之一,但人类却得天独厚,为宇宙灵秀所钟,禀太极之理,具五行之性。太极之理,为纯粹至善,故人之性亦本来是善。此人性之本然,即所谓诚。冯友兰(1935)他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国民教育研究学报.55.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上第一》)「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上第二》)「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通书‧诚几德第三》)周子认为太极之理即是诚,纯粹至善,为五常百行之本源。人禀此纯粹至善之理以生,因此,人之性本来就是善,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诚之者性也」,便是指此而言。所谓五行之性,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人秉太极之理与五行之性以生,则其性自是纯善。但是,恶又是从何而来呢?周子认为,人既成为人之后,他便具有了思想和情感,当他受到外界的感动时,就有善有恶,而发生出各式各样的事来。而善恶的产生在于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之几。周子曰:「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太极图说》)「诚无为,几善恶。」(《通书‧诚几德第三》)周子认为,当吾人感于物而动时,其动之几,则不免有差异之分化,而不能保持其纯一不杂,于是乃有或善或恶之分歧。顺承诚体而动者,为善;若不顺诚体而动,而为感性(物欲)所左右,则为恶(蔡仁厚,1988)。总之,周子主张人性纯粹至善,然五行之性,感于物而动,或依至善之诚体而动而发为善,或依气性之偏杂而动而发为恶。伍、修养论有关周子之修养问题,兹分从理想的人格及修养的功夫两方面来加以说明。一、理想的人格周子依据太极而阴阳,阴阳而五行,五行而男女,男女而万物这套宇宙生成图说,推出圣人为人极,并由此在教育上强调圣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人人都要以圣人的德性去塑造自我,特别是士人。他明确的指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56.第13期-2004-嘉大国教所(《通书‧志学第十》)培养士人树立起一种理想的人格,是周子从事道德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在周子的教育思想中,圣人是道德、智慧与事功三者结合最完美的典范,是一种最理想的人格形态(黄明喜,1998)。但是,圣人是怎样的人呢?周子认为,真能尽其纯粹至善之诚性以至其极者,便是圣人。而圣人之所以能尽其纯粹至善之诚性,亦不过诚而已矣。周子曰:「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诚上第一》)「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通书‧诚下第二》)周子认为,诚则皆是,不诚则皆非。诚则至正而明达,不诚则邪暗塞也。故曰「诚者,圣人之本」,又曰「圣,诚而已矣」,又曰「诚则无事矣」。那么,周子心目中的圣人有哪些德性呢?自具体生活行事而言,则仁义中正而已。周子曰:「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守之贵,行之利,廓之配天地。岂不易简?岂为难知?不守、不行、不廓耳。」(《通书‧道第六》)「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
本文标题:10中国教育史:周敦颐教育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1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