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性质(一)西方文论与西方文论史地域之分经济之分文化意义之分:指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体系。西方文化传统,指以古希腊、罗马文化源头并以基督教为普遍的宗教信仰。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西方文论史就是西方的人文学者关于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思史。特点:哲学美学、诗学(二)反思内容1.文学创作的本质规律:也就是文学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构建的一个主要线索和中心支柱。(1)摹仿论柏拉图的“镜子说”柏拉图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不依存于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是反映论。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抛弃了柏拉图虚幻的理式概念,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同时他也抛弃了“摹仿自然”的“自然”意义含混的一面,直截了当地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狄德罗的摹仿说狄德罗的文艺观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摹仿说,承认艺术时对自然的摹仿,但在阐释上不乏新意。他认为,作为艺术摹仿对象的“自然”,应该包括物质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因此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艺术摹仿的对象。歌德的摹仿说歌德的美学观点和文艺思想受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最深。A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歌德把自然看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并遵循着一定规律运动的整体。他认为对艺术家所提出的最高的要求是:遵守自然、研究自然摹仿自然,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他认为艺术家只有认识和掌握自然事物的规律,才能活得创造的自由,显出大师的本领。但摹仿自然并不等于再现自然,他必然超越自然,创造出“第二自然”。B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C歌德的文学理想: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D关于风格摹仿论的理论体系中产生了关于人物、性格、典型以及艺术各种类型的理论。(2)表现论柏拉图的迷狂灵感说;康德的天才说;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区别:考查的角度不一样;审美的标准不一样(3)形式论——本体论完全割裂文学与现实世界以及文学与艺术家的联系,也否定了文学与作家的联系。形式论起源于康德的观点。2形式论关注形式……2.文学作品的构成形态:文体学3.文学欣赏的规律与过程:接受学、欣赏论。4.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后现代文艺理论。5.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规律A奠定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源头。B停滞期:中世纪,宗教压制了理性。C复兴期: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时期D发展期: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E转折期:20世纪文艺理论,由创作论向批评论转化。第一章古希腊时期的文艺理论第一节概况一古希腊文论的产生最早出现在《荷马史诗》到公元4—3世纪进入高峰期。文化背景:1宗教的促进作用文论的源头:哲学坚实的基础:文学作品2.繁荣的文学创作3.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斐尼斯、波斯和埃及等各民族二.主要文论简介(一)毕达哥拉斯学派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他认为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和谐即宇宙秩序。(二)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辩证世界的本源和规律: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唯物主义),处于不断的变化斗争当中(辩证发展),美是对自然中由于变化斗争所产生的和谐的模仿。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三)德谟克利特他是西方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原子唯物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无论是实用技术还是美的技术,都是摹仿自然现象的社会实践活动。(四)苏格拉底古希腊文艺理论由萌芽向鼎盛时期过渡的关键人物。首先,关于美的本质:美在效用其次,关于艺术的创作:1应该以人的生活为摹仿对象。丰富并发展了当时普遍流行的“摹仿说”,认为艺术应该以人的生活为摹仿对象,并认为“摹仿”不等于“抄袭”。2.艺术中的人物需要神形兼备,要选择表现人物的细节(艺术典型):艺术创作的灵感问题,艺术不是真实的描摹自然。而是在自然形体中选择出一些要素,去构成一个美的整体。开创了人本主义的先河。三、历史地位古希腊文艺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很多观点都对以后西方文论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是现代文论的雏形。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文学本质论“摹仿说”——客观唯心主义1.理式与理式世界两个世界:一个是感觉世界,是由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的事物组成——既存在又不存在的非真实体;一个是理式世界,是通过理智才能领悟的一般概念组成——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式。2.摹仿说摹仿主体:艺术家——贬低摹仿方式:简单的临摹、通过灵感进行摹仿3创作动力:灵感说创作状态:迷狂说创作的可能:回忆说文学功用论寓教于乐——极端功利主义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一、亚里士多德及其科学方法论1.实体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倾向;2.四因说他认为事物的形成是四种原因的作用:原料因(内容)、形成因(形式)、动力因(创造因)、和目的因(最后因)。一一生著作丰厚其中专门研究文艺理论的有《诗学》和《修辞学》诗=文学诗学=文艺学1艺术的本质:人生的摹仿2艺术的分类(1-3章)艺术:媒介不同——颜色/姿态/声音和语言/姿态/节奏/对象不同——悲剧比一般人好、悲剧比一般人坏方式不同——叙述、自述、动作的3.艺术的起源和发展(1-5章)起源:人的摹仿本能人对摹仿的作品感到快感二、悲剧论(6-22)1.悲剧的定义和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形象和歌曲)(6章)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2.悲剧的情节:强调情节的有机整体性3.悲剧的人物:过失说4.悲剧的效果:净化说5.悲剧的风格:修辞和语言风格(22章)三.史诗论(23、24、26章)1.史诗的情节与悲剧相同2.史诗的表现方式应尽量少用自己的身份说话3.史诗与悲剧的比较悲剧胜过史诗四《诗学》的理论贡献1.摹仿说艺术是对事物创造性的摹仿,反映事物和世界内在逻辑和普遍规律。诗歌和历史的比较(书本31页)2悲剧论定义、对象、媒介、方式功能——引起怜悯和恐惧悲剧的情节——在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上,情节重于性格。A悲剧摹仿的不是孤立的人,不是人的性格,而是人的行动、生活等。这些是情节的构成部分。B剧中的人的性格必须通过剧情的发展表现出来C悲剧赖以惊心动魄的主要因素——“突转”和“发现”是情节的成分。因此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情节必须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情节安排方面的典范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大家族内部亲属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是最理想的悲剧冲突。4非亲属费仇敌之间一.仇敌之间悲剧情节结构:突转、发现、苦难、又称悲剧情节三部曲。苦难指发现以后所出现的毁灭或痛苦的行为。悲剧人物1出生贵族、品性善良第一,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向逆境,第二,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向顺境第三,不应写一个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错误”在希腊悲剧中有两种典型:A道德选择的错:明知故犯如《美狄亚》B判断不明确:不知而犯如《俄狄浦斯王》3后果:由顺境转入逆境悲剧功能卡塔西斯说——净化说悲剧人物要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从而使人们的这种感情得到卡塔西斯。——升华“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该受难的人头上,并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的头上。——看见“恐惧”——想象卡塔西斯:净化、陶冶。(书本39页)文艺功用论:寓教于乐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城邦的公民应该获得幸福这种幸福要通过1.文艺具有教育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养理智德行2.文艺具有净化作用,通过形成习惯,培养伦理德行3.文艺能够提供精神享受,即“快乐”或“快感”,使人在紧张的劳动后得到安静和休息。亚里士多德文学功用观的进步之处在于一方面他指出了文艺的休闲功能,它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从而肯定了审美享受的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去贬低它。另外,这实际上是一种平民化的文论观,将文艺的接受对象看作全体公民,而不是像往常文论家一样贵族化的文论观点,把文艺看作贵族统治者的专利。柏拉图的“寓教于乐”与亚里士多德的区别:立足点不同,柏拉图更注重文艺的政治功能,而贬低审美快感,是从反面提出寓教于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文艺的社会功效,从正面提出了寓教于乐一说。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一、概论1主体和内容:古希腊:哲学家讨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社会宏观问题,寻找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古罗马:雄辩家和诗人讨论文学问题,更侧重于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2古典主义文论得以确立。二.贺拉斯《诗艺》(一)《诗艺》的结构:1.诗意篇:4节讨论了诗的基本特征,大体上接受了传统的“摹仿论”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另外讨论了题材、布局、风格、语言、音律和其他一些技巧问题。——本质论2.诗法篇:16节,讨论了诗的种类,重点分析了悲剧。——文体论3.诗人篇:讨论了诗人的天才以及批评和修改的重要性。——批评论(二)古典主义原则5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文学作品为典范的文学主张。形成原因:首先,罗马建立民族文艺的捷径。其次,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是奴隶社会,有着同样的经济基础,有着相似的语言环境。1.借鉴原则:贺拉斯文艺思想的基础内容:他虽然承认既可遵循传统,即沿用旧题材,也可以独辟蹊径,即创造新题材,但是他更倾向于前者,认为沿用古代题材更为稳妥顺畅。形式:程式化以古希腊为模式2.合式原则:贺拉斯文艺思想的主导所谓合式,就是艺术手法要恰当、适宜、妥帖、得体,指艺术上和谐统一为特征的那种美。(1)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人物要符合年龄特点,还要遵循希腊古典作品确定的性格定型。(2)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3)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4)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3合理原则:贺拉斯文艺思想的核心指艺术内容要合情合理(虚构的合理性)如何获得丰富的思想内容?首先,文艺要模仿生活其次作家在模仿社会生活时,务必做到切近真实,合情合理,即要符合生活的规律最后,作品能否贴近真实最终要看诗人是否具有“正确的见识”,是否深明人情事理。(三)文艺功能:寓教于乐说他一方面继承传统观点,强调文艺在社会生活中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继承诗歌应给读者以快感,以人益处和乐趣。思考:贺拉斯的古典主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一.“中世纪”的历史文化涵义1.断代:中世纪的划分二.阿伯拉尔的唯情论他具有强烈的、与宗教禁欲主义针锋相对的唯情主义倾向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三、但丁的文艺观点倡导人的主体意识,以人的自由意志作为创造的灵魂,但丁认为文学应表现的三个主题:爱情、安全和美德。第五章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第一节一.性质与发展新古典主义,又称伪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文论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是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也是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产生深远影响的国际性的理论流派。其基本特点是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典范和艺术原则作为价值评判的唯一尺度和永恒标准。二.古典崇拜古代艺术原则具体指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和朗加纳斯《论崇高》对艺术创作所规定的原则。艺术典范包括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和本民族公认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首先,让时间来颁布权威其次,《诗学》和《诗艺》制订的批评法则是直接从古代艺术典范中归纳出来的,体现了理想的艺术典范的基本精神,是种有益的法则。三.思想基础以笛卡尔的“
本文标题:西方文论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2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