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摘要)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摘要)前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七年来,经历了重组、融合、发展的过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公司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未来十年是公司向国际先进企业迈进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2010年4月,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召开党组会,会议一致认为,必须积极应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以战略为龙头,按照“集团化管理模式、一体化管理制度,加强公司的有效管控能力,明晰各层级管理定位和管理关系,提升公司综合效益”的管理定位,开展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推行战略管理。本报告运用现代战略管理工具,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继承公司优秀传统,注重把握企业发展一般规律、行业发展规律和公司实际,经过广泛充分听取意见、反复讨论修改而形成。全文共分为公司发展现状、战略背景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分析、战略分析与选择、中长期发展战略、战略步骤与举措、管控与组织、职能战略、子战略十个部分。一、公司发展现状公司成立七年来,克服了组建初期各种困难,有效解决了大企业集团重组改革后的融合难题,营造了内和外顺的和谐环境,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保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有效供应。七年来始终保证了复杂大电网的安全稳定,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一般事故次数逐年下降,主要生产技术指标持续向好,部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实现电网跨越式发展。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049亿元,解决了主网“卡脖子”问题,推进了主网、配网和农网的协调快速发展,西电东送能力增加5.3倍,建成了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解决了125.6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广东、广西、贵州和海南实现电网覆盖范围内“户户通电”。三是客户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司秉承“服务永无止境”的理念,全网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87%,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74%,在第三方客户满意度调查中,连续4年获得总体满意度第一。“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四是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公司的电网规模、供电负荷、售电量、营业收入均翻了一番多,连年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获得“绩效进步特别奖”。五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配合完成关停1181万千瓦小火电机组,2010年综合线损率预计完成6.3%,比2005年降低1.08个百分点。积极推进节能发电调度,主动开展“绿色行动”,为客户做好节能服务,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六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特高压直流输电、交直流并联运行和电网仿真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专利和标准,建成了特高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际一流的实时数字仿真实验室,被国家批准为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扎实推进创建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供电企业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实现电网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七是“走出去”战略取得初步成果。积极开展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电力合作,以3条220千伏和4条110千伏线路向越南送电,越南永兴一期火电厂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10年1月11日,实现了以115千伏向老挝北部联网供电,与老挝签署了投资建设老挝国家电网谅解备忘录、南塔河1号水电站项目开发协议。与香港电网通过4条400千伏线路及7条132千伏线路相联,与澳门通过3条220千伏和4条110千伏线路相联,2009年向澳门送电量占当地用量61%。七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公司打下了坚实基础、树立了企业品牌、赢得了社会赞誉、获得了广泛认同,是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基石。二、战略背景分析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同时孕育着重大调整和变革:一是原有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发展理念面临调整。二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发生转变,发展模式面临转型。三是技术创新提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将是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主要特征为: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二是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推进低碳发展。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电力企业共有22家,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各电力企业通过强化自身管理,构建核心竞争力,共性特征包括:一是强化战略管理和一体化管理。二是高度重视客户服务。三是注重电力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四是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和国际业务。总体来看,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转型”成为未来发展的主题。公司必须以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意识,深入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明确未来十年的定位、发展方向、经营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顺势而为,借势而上,推动公司新一轮发展,向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目标迈进。三、外部环境分析(一)机遇1、“十二五”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将进行战略性重大调整,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公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将稳定增长。据预测,南方五省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由2009年6292亿千瓦时增长为12360~15600亿千瓦时,全社会最大负荷将由2009年10490万千瓦增长为20380~25710万千瓦,市场增长空间较大。3、区域经济增长与合作给公司业务扩展带来机会。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对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在内的西部地区支持力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粤港澳在重大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对接、深化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入,我国于东盟国家联系不断加深,也为公司发展国际业务、拓展市场范围创造了有利条件。4、新能源、新技术为公司业务拓展及产业链延伸带来新的空间。分布式供能、储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新技术先后出现并应用;以风能、太阳能及其他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迅猛发展;虚拟电厂、需求侧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为电网企业拓展业务空间提供了机遇。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网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高电网运营效率。现代社会对通信信息产业的巨大需求、金融与实业的更加紧密结合,为公司发挥自身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提供了机会。(二)挑战1、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需求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对供电的安全、稳定、可靠和电力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企业将面临“供上电”和“供好电”的双重压力。2、投资建设驱动型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变。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粗放的弊端日益显现,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平均资本成本率,负债率持续提高,投资建设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公司的发展模式必须由单一的外延式发展向外延与内涵并重转变,由建设驱动型向建设推动和精益管理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变,更加注重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综合效益。3、电力体制改革的不确定性或对公司产生影响。输配分开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长远来看电网企业在电力交易中的枢纽地位或受到挑战,电能产品与输配售服务捆绑的业务模式与收入模式可能受到冲击。目前输配电价空间偏低,仍然受到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双重挤压。大用户直供电对目前的电价体系和电网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冲击。农电体制改革中,农电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低,或有负债及农电用工等隐藏的风险和矛盾多。4、低碳发展、新能源应用对公司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随机性大、可控性差,其接入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课题。新能源发电成本仍远高于传统能源,平均利用小时数不高,配套送出工程的实际利用效率低,投资回收压力大,增加了电网企业经营压力。智能电网的发展将使电能、信息由传统的单向流动向交互式流动转变,电网运行技术、经营理念都将产生重大变革。分布式能源、即插式储能装置和微电网的逐步普及可能打破电网企业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使得更多的经济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可能改变电力行业竞争格局。5、电网结构性稳定问题将长期存在。目前南方电网已建成“八交五直”13条西电东送大通道,伴随着云南等西部水电的持续开发,还将建设多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强直弱交、直流多馈入的特点将进一步凸显,短路电流超标未能有效缓解,电源接入集中有余、分散不足,电网结构性稳定问题十分突出。南方电网区域跨度大,地理环境恶劣,自然气候条件复杂,输电通道日益紧密,容易诱发连锁故障。南方电网网架特征决定了其安全稳定运行过于依赖二次系统,而目前公司对机组、负荷、地区电网等模型和参数还需进一步细化,交直流相互影响的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供电可靠性分析基础资料缺乏积累。柔性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特高压直流孤岛运行方式等不断应用,电网稳定特性日趋复杂。保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南方电网客观存在并将长期面对的主要挑战。四、内部条件分析(一)优势1、客户资源优势。公司作为中央企业,负责五省区范围内电力输、配、售和客户服务,成立以来与各级政府关系密切,与发电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有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的基础。2、电网资产优势。南方电网设施设备较新、技术先进,高压、中压和低压电网资产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1年、9年和11年,与国际同级别电网资产分别低22年、20年和18年。随着“十一五”期间加大电网投资,特别是加强了配网投资,电网整体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3、水电资源优势。南方五省区水电资源丰富,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水电经济可开发量1.4亿千瓦,约占全国35%。目前已开发约37%,开发潜力巨大。同时,藏东南地区和西南邻国水电资源丰富,可成为南方电网中长期西电东送的补充电源。已建成了“八交五直”13条西电东送大通道,最大输电能力超过2500万千瓦。4、地缘与区位优势。南方电网与港澳电网相连,公司与港澳电力企业交流密切,在电力合作与交易、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合作日益紧密,存在进一步深层次合作的机会。公司毗邻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作为国家授权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中方执行单位,在积极开展区域间电网互联、电力贸易、电源和电网项目开发、建设及经营方面存在大量业务机会,为公司拓展市场范围创造了条件。(二)劣势1、对电网企业的服务性和基础型特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当前公众对垄断行业持续关注,强化客户服务理念,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关乎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2、公司管理整体上仍显粗放。在控股型、战略型、经营型、职能型四种管控模式中,公司目前的管控模式介于控股型和战略型之间。战略管理缺乏内部统一性;总部管控能力偏弱,核心职能设置不完整,物资和工程建设管理职能缺失;资金、信息、工程、物资、研发、教育培训和传媒等领域集约化程度低,协同效应发挥欠缺;缺乏有效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存在重复投资建设;缺乏统一的组织结构、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各专业职能集中化程度各不相同,内部管理尚不规范,总体上看,公司管理仍显粗放,与经营型管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3、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公司科技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自主化程度不高,科技人才资源短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不足,知识产权成果有待丰富。4、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激励机制还需完善。公司整体冗员和结构性缺员并存,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数量不足,金融、经营、管理、国际业务等专业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缺乏。奖惩激励机制、人才流动的引导机制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健全,人才的选、用、育、留体系仍需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公信度需进一步改善。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还需不断提高,薪酬管理机制仍需完善。5、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五省区电网公司之间和省区内地市供电局、县区供电局之间发展不平衡;输电网与配电网发展不平衡,配电网长期投资不足,自动化程度低;城网农网发展不平衡,农网网架结构薄弱,设备陈旧,管理基础较低,人才匮乏,经营状况较差,缺乏可持续增长能力,个别地方仍存在“无电村”、“无电户”
本文标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摘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2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