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王忠林同志署名文章《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王忠林同志署名文章《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您查询的关键词是:滕州王忠林农业。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如果想更新或删除快照,可以投诉快照。(百度和网页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关于我们|本站留言|加入收藏首页机构设置走进枣庄领导言论政策解读政研动态调研工作区市政研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枣庄通讯您的位置:网站首页区市政研滕州市调研工作调研工作王忠林同志署名文章《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发布:滕州市委政研室来源:未知日期:2011-8-114:47:11人气:标签:导读:王忠林同志署名文章《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滕州市以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记实滕州地处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12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68万,其中农业人口117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滕州农业基础条件好,平畴沃野、林茂粮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中国马铃薯之乡”。近年来,滕州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强镇兴村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突破了“四个大关”: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33.92亿元,增长14.3%;境内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达到71.12亿元,增长28.8%;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达到30.1亿元,增长32.9%;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206.36亿元,增长2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630元、8107元,分别增长12.6%、18.8%。滕州在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3位,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一、突出“结构调整”,着力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现代农业中,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滕州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粮油、蔬菜、林果、畜牧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一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大事来抓,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扶持政策,强化种粮关键技术的应用,加快标准良田建设,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实现稳产高产,2010年总产达到94.2万吨、单产543.5公斤,总产、单产均创新高,连续四年承担了农业部、省农业厅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被列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二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培植马铃薯、绿萝卜、毛芋头、酥梨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中西部优质粮油、北部精细蔬菜、东部名优林果三大优势产业带,每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滕州)马铃薯节,“滕州马铃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首届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用品、东方航空专用食品。三是加快发展畜牧业。以盈泰集团、东启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截至目前,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690处,肉鸡产业被评为“全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肉兔加工销售量居国内前列,春藤生猪养殖场被列为“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四是发展壮大现代高效林果业。认真实施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和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加快推进果树有机栽培园、观光采摘园、新品种示范园“三园”建设,培植了大樱桃、核桃、花椒、酥梨等名优林果,各类林果面积达到18.1万亩。五是提升发展花卉产业。充分发挥董村花卉大世界和颜楼花卉市场的带动作用,发展壮大花卉产业,举办花卉文化节,加大品种交流和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花卉繁育、生产、销售基地,全市花卉种苗面积发展到1.5万亩,龙泉街道被评为中国花卉产业之乡。六是积极发展高效生态渔业。以创建“国家级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为契机,加大标准化生态鱼塘开发建设力度,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5万亩,其中标准化生态鱼塘面积达到2.4万亩。七是培植发展特色经济专业村。坚持因村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积极引导帮助镇、村依托优势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一村一品”、外出务工等,形成了一批如刘村酥梨、滨湖蛋制品、北杨楼加工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经济专业村。通过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滕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中国有机果菜生产示范市、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市、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市、全省林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县、全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全省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在滕州召开。二、突出“龙头带动”,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是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关键环节,是农产品集散的主要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滕州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的发展,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植发展各种类型的加工项目,并尽快形成强大的加工企业群体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围绕畜牧、蔬菜、粮油、林果等优势主导产业,坚持大中小项目一齐抓,加工、储藏、保鲜一齐上,市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8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枣庄市级35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4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盈泰集团、东启公司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恒仁工贸、大宗生物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以恒裕食品、海风冠都、泰兴源食品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产业集群,种养加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发展引导基金,不断完善支持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采取公司、协会、市场、合作社加农户等多种组织方式,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产品流通、加工储运、质量标准与认证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共发展农村能人领办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带动型、农村专业协会带动型、基层供销社带动型等农村合作社462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扩大农村经纪人活动范围,共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6738人,带动农民20万人,带动农民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达50亿元,为农民增收近5亿元,农村经纪人活动范围已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领域,成为搞活农村流通的一支生力军。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生产;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促进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共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面积70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各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界河镇有机马铃薯基地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高效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坚持把树品牌、创名牌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大主攻方向,引导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开展农业品牌创建,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15个、有机食品认证7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到126个。滕州马铃薯、滕州大白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界河马铃薯、龙阳绿萝卜、滨湖禽蛋制品、东郭“莲青山”牌黄瓜、柴胡店刘村酥梨等农产品,成功与法国家乐福、北京物美等国内外知名超市实现“农超对接”。巩固和建立以市科技推广机构为龙头,以镇街农、林、畜等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依托,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三级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大力推广无土栽培、大棚覆盖、嫁接换种、节水灌溉等高新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和科技贡献率。注重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来滕培训指导,累计推广实用技术43项,推广应用面积达40万亩。四是繁荣发展农贸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带动农村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主要牵动力。近年来,滕州市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新建改建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截至目前全市农贸市场发展到168处,建成了以滕州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季节性临时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建设恒温库100余座,用于农产品贮藏保鲜增值;农产品中介运销组织发展迅速,从业人员2万余人,形成了“市场+运销队伍+基地”的发展格局。积极实施“万千农民上网致富工程”,建成了以市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覆盖全市城乡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开展网上信息发布、网上订单销售等业务,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全市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已上升到80%以上。三、突出“基础建设”,着力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抵御自然风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滕州市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农村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争引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生态能源、农综开发等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平台。一是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和农村综合防洪抗旱能力,先后对城河、新薛河、北沙河、界河等40余公里堤防实施了治理,治理段防洪标准由原不足五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同时,新建河道梯形拦蓄橡胶坝工程6处,一次性增加调蓄水量380余万立方米,对解决沿岸农田灌溉水源、改善沿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分期分批对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了28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12亿元完成了马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使水库的整体防洪保安、城乡供水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标准由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投资1.6亿元完成了湖东堤滕州段治理,使13公里湖东大堤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对于保障我市沿湖人民群众防洪安全、经济持续发展和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深远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马河水库与荆河联网、户主水库除险加固、北部山区节水灌溉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力构筑了旱涝无忧的保障体系。二是着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抓住国家世行三期项目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的机遇,大力开展农业节水灌溉,全面实施了水库、机井、沿湖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全市已相继建成各类防渗渠道182公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1375公里,累计发展管灌、滴灌、喷灌等各类农田高效节水面积60万亩,每年可节水8600余万立方米、节电约660万度。认真组织实施大坞、龙阳、界河、姜屯等镇的土地治理项目、马河水库库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春藤公司优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新建、鲁西黄牛养殖示范基地扩建等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改造治理中低产田10万亩。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累计整理复垦土地10.5万亩,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坚持以建设全国一流的农机化示范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实施国家现代农机装备项目,小麦、玉米种收机械化率达到100%,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先进县;加快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林果、畜牧、水产等产业的机械化,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8%,被评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维护升级“滕州农业信息网”,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发展专家远程视频服务终端150个,
本文标题:王忠林同志署名文章《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6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