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中论文论文题目:《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学生姓名:李西安学生学号:01008092院系专业: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所在年级:2010级完成时间:2011-06-03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文学教育、五四运动、历史作用、影响、内容提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不仅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进程,更促进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族化。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论述1935年胡适在香港华侨教育会曾做了一个题为《新文化运动与教育》的演讲,一开头即声明“我对于教育还是一个门外汉,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不过,我们讲文学革命,提倡用语体文,这些问题,时常与教育问题发生了关系。也往往我们看到的问题,而在教育专门家反会看不到的”。从此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继而1917年1月1日,胡适又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话”、“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首次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作为文学写作的工具,强调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文学的进步。胡适后来有过更明确的说明:“我们认定文字是文学的基础,故文学革命的第一步就是文字问题的解决”,“这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也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解放。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新文学的文体是自由的,是不拘格律的”,“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充分表现。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这里说得很清楚:这是一个解放运动,文字与文体的解放背后,是精神的解放与思想的自由。后来又有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钱玄同的《寄陈独秀》等文,予以响应与发挥。后来,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里,提出了“文学”与“文字”之辨,主张以“诗歌、戏曲、小说、杂文、历史传记”为文学,而将“科学上应用之文字”,包括“新闻纸之通信”、“官署之文牍告令”、“私人之日记信札”等均列入“文字”范畴;陈独秀在附识中则强调他的“文学之文”与“应用之文”的区分,认为刘半农的“文字”即是他所说的“应用之文”。紧接着钱玄同就在《新青年》的《通信》中发出了“应用之文亟宜改良”的呼吁,并引发出了刘半农的《应用文之教授》一文。这样,就由文学写作的讨论引向了应用文写作的讨论,或者说将文学革命、文学解放的要求扩展到了写作的解放。新文化运动所要建立的“新文体”,其最基本的特质就是“用现在的意思,说现在的言语,写现在的文字,做现在的文体”。鲁迅在香港青年会的演讲中,谈及五四文学革命的目标时,也将其归结为“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并且号召青年“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这样,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就将他们所提倡的思想的启蒙(解放)与文字、文学的启蒙(解放),落实为“说现代中国人的话,而不是古人或外国人的话”,“说自己的话,而不是他人的话”,“发出真的声音,而不是瞒和骗的虚假的声音”这样三个基本要求上,而他们显然是将实现这样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身上。这样,他们对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关注,就是必然的:要实现前述启蒙要求,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于是编写新时代的教科书也提上议事日程,白话文教科书的编写,也就一时成为《新青年》与教育界议论的热门话题。1919年4月,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周作人、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提出了一个《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主张“统一国语既然要从小学校入手,就应当把中小学所用的各种课本看做传播国语的大本营,其中国文一项尤为重要,并把《国文读本》改作《国语读本》,国民学校全用国语,不杂文言,高等小学酌加文言,仍以国语为主体”。这样,白话文进入中小学课本就从民间的呼吁开始进入了国家体制内的操作,时机也日趋成熟。同年4月,教育部又发出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其他各科教科书也相应改用语体文。就在教育部通告颁布的同时,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体国语教科书》(八册),这是中国第一部小学国语教科书。接着,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中等学校用白话文范》(四册),这是中国第一部中学国语教科书。此后,国语教科书大增。据历届国语统一会审查工作的报告,仅1920年就审定了173册国语教科书,1921年又审定了118册。白话文教科书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正式的确认。这一改革方案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自觉地将前述文学革命的启蒙精神与理念贯穿、落实于国文教育之中。后来陈独秀曾专门著文讨论“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其实,文学革命与作为教育革命的一个方面的国文教育改革,都是构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它们之间的相通也是必然的。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这真是一个历史的巨变时期:从理论的设计,探讨;到媒体的呼吁,讨论,形成社会舆论;到政府权力的运作,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从此五四时期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以及整个教育改革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如胡适所说:“这个命令是几十年来第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和结果,我们现在很难预先计算。但我们可以说:这一道命令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其意义其实是超出了教育范围的,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汉语发展史,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最具有实质性与决定意义的成果。五四文学革命所创造的现代文学是通过进入中小学教科书而真正在国民中扎根的;在当时就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白话文作为新思想的载体进入课堂,成为青少年思维、表达、交流的工具,这是一次空前的精神的大解放,于是被压抑的创造力就得到了空前的释放。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新文学哺育了年轻一代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培育了后备力量,从而获得了新的活力。二、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论述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游行队伍向东交民巷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来到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学生冲入曹宅,曹汝霖急忙躲藏起来,正在该处的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也被焚烧,军警当场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实行罢课,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城市和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当时在上海的孙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北京政府被迫于5月7日释放被捕学生,但又下达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6月3日北京各校学生分组出发到街头演讲;6月4日出动更多的学生进行宣传活动,两天内竟有近千学生遭到逮捕,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愤怒。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特别是上海工人从6月5日起发动了有六七万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为之震惊,不得不于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10日宣布“批准”曹、章、陆三人“辞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胜利地告一段落。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准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2、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作了准备。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更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总的来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参考文献:《新青年》2卷5号、(2卷6号)、(3卷1号)、(4卷1号)、(6卷1号)、(3卷1号)、(4卷4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本文标题: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983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