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8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胡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是讲国内的背景。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案例1回眸20世纪石破天惊的两大震撼十月革命与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两端震撼世界的两大事件。前者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后者意味着社会主义在进程中经受挫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到苏联改革失败的真谛,及时地从中汲取教训,制定了一条确保改革成功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国际方面: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2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3影响: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严重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使美国即使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其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不断发生。第三次、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90年代至今)1、原因: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为维护自身利益,增强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出现。2、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遭受巨大损失,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都是世界经济新变化的有力证据3、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展。它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其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同时,还给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地区和平带来了威胁。案例2回眸20世纪方兴未艾的两大主题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80年代,邓小平率先揭示了这一主题。1985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将中心任务转向经济的重大决策案例3回眸20世纪锐不可当的两大潮流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两大趋势。多极化思想是对单极世界论亦即全球霸权主义的否定。在市场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全球化随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在全球推进。“双刃剑”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国内背景: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办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就已经有所认识。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上在5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呢,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以后,我们的党就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独立的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经济上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年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时期,经济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政治上的失误不但没有得到同步的调整——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文革十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是一幅什么图景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这个图景重新来回顾一下。那么在政治上,是冤假错案堆积成山,据统计,文革十年当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虽然没有正式立案审查,但是被错误的关押、批斗和株连的干部更是不计其数。仅迫害致死的干部就有6万人。文革十年造成的国民收入的损失就高达人民币5000亿元,那么这个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颜色革命——美国推行“全球民主化”战略2005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一周年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布什与格鲁吉亚总统卡什维利政治发展道路选择的错误导致了南斯拉夫的解体•从1991年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到2006年黑山独立,南斯拉夫一分为六。多党制摧毁了南斯拉夫1989年引入多党制1991年6月,南斯拉夫开始解体。1991年11月,南斯拉夫解体完成,一分为五,到2006年,南斯拉夫一分为六。南斯拉夫的分裂给中国共产党的警示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与人民的支持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能够持久动力。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小档案姓名:邓小平曾用名:邓先圣、邓希贤出生地点: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生日:1904年8月22日逝世时间:1997年2月19日个性:永远打不倒对自己的评价: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错误,有些我也有份。不过,我是可以讲一点,我一生问心无愧,包括犯错误在内,犯错误也是好心犯的错误。最喜欢的室内活动:读书、看川戏和京剧、打桥牌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游泳、登山、散步最有影响的著作:《邓小平文选》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三个转变。这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转到对外开放,从墨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一、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伟大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的致辞中正式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二、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较全面地概括三、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这一理论(当时称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十五大还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四、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个方面:(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3)党的基本路线:(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5)“三步走”战略(6)改革开放理论。(7)市场经济理论(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9)“一国两制”(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A1、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需要)C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感觉来判定理论真假)(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指出:“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小平的探索: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五大十一届六中全会首次
本文标题:2018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05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