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2013年8月31日课题:老山界执笔:陆红铃审核:陈云修改意见三、老山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过程与方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精彩语段,了解全文思想内容。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教学方法:以朗读、讨论为主。教具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二、检查预习1.字词惊惶jīnɡhuánɡ欺侮wǔ呜咽yè咀嚼jǔjué酣然入梦hān矗立chù蜷quán陡dǒu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2013年8月31日落得很远là苛捐杂税kē缀zhuì2.作者简介: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四、探究学习(一)明确顺序安排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二)了解事件经过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三)理清结构层次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五、重点探究(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二)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三)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四)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五)首尾两段的作用。1.文章主要记叙翻山的艰难,首尾两段说了这个意思没修改意见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2013年8月31日有呢?2.研读首段:(1)首段交代了些什么?高度(三十里高)名称(土名叫老山界)(2)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说明山难翻(暗示中心意思)(3)文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细加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六、布置作业:背诵重点语段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重点研读,揣摩生动描写1.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什么?提示:生动的描写。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提示:行动、语言、场面、景物3.揣摩行动描写行动描写贯穿全篇,只要求学生抓住几个典型细节加以领会。4.揣摩语言描写细读文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如“别掉队、做乌龟、顶着天、哈哈笑”等,表现了相互鼓励,豪迈乐观。5.揣摩场面描写(1)找出最典型的场面描写。“之”字奇观(2)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着重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场面的雄奇壮观。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课文第一次写火把,立足点在_____,——观察角度是仰视;第二次写火把,立足点在,——观察角度是既有()视,又有()视。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说说摄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照的。(3)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英雄气魄。6.揣摩景物描写修改意见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2013年8月31日(1)找出最精彩的一段。半夜醒来观赏夜景(所见所闻)(2)“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庄严、奇伟。寂静(4)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不矛盾。以动写静,角度巧,效果好。(进一步要求学生谈谈自身感受)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5)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写出?远、近、大、细;比喻、拟人(山泉呜咽)(6)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颤,而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形象刻画。三、小结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布置作业: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五、板书设计:老山界陆定一决定翻山时间翻山经过走路难顺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序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处境难翻山以后六、教学反思:修改意见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2013年8月31日
本文标题:老山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1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