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梁启超认为,中国过去的史学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家谱,他主张历史学要寻求“人类进化严禁的公理”。以下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描述,最符合“人类进化演进的公理”的是A.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C.五百年必有王者兴D.农耕文明不断发展2、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A.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B.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3、据考古发现,商朝统治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下列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4、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5、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辩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6、《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井田制已趋向瓦解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7、有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A.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B.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C.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D.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袭制实行三公九卿制D.废除世官制实行察举制9、史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利弊,呈列了下面的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唐代的用人——中层的变化。那么,关于宋代的标题最可能是A.中层的扩大B.中下层的整合C.上层的分裂D.上下层的缓和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应该是A.西周、秦朝、三国B.汉朝、唐朝、明朝C.战国、汉朝、宋朝D.秦朝、汉朝、唐朝1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认为,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重血亲人伦”。从以下孔子的言论中,你认为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C.今之孝者,是谓能养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2、“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恒公六年》)“吉凶由人。”(《左传·僖公十六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这些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这一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纷起争霸B.礼乐体系遭到破坏C.社会变革加剧D.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13、从周平王东迁至秦帝国的大一统,中华文明大约走过了A.990年B.770年C.550年D.220年14、“诸侯有王,王有巡守”(《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巡狩者,巡其守也”(《孟子·梁惠王下》)。西周天子加强巡狩的真实目的是A.加强王权B.了解下情C.巩固分封D.考察臣僚1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16、《史记•李斯列传》:“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A.采用法家思想治国B.实行国家思想统一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17、“周秦星月、阿旁未央早已逝;汉唐风韵、雁塔钟楼今犹存。”这副对联使你想到的古城A.西安B.北京C.南京D.洛阳18、“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下列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秦郡县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明朝内阁制D.清朝军机处19、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A.《琶琶行》“元和十年”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20、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C.契丹、北宋、金、元D.北宋、金、契丹、元21、对宋代政治制度描述不准确的词语是A.强干弱枝B.守内虚外C.以大系小D.君弱臣强22、《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重农抑商”B.“减损浮冗”C.“重敛于民”D.“民富财足”23、《魏书·食货志》载:“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材料涉及了北魏改革中的哪项内容A.三长制B.均田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24、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2008年8月《扬子晚报》)。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25、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26、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27、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C.亲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8、以下政绩不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做成的是A.统一天山南北B.平定准部葛尔丹叛乱C.统一台湾,驻军守备D.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29、清朝康熙年间陕西地方官王穆遇见一位西洋人,这位西洋人向他讲述了一些他闻所未闻的事情。王穆因而写了一首赠大西洋进士的长诗。就当时时代背景而论,这位“大西洋进士”的身份很可能是A.传教士B.大学教授C.商人D.外交官30、清朝长期实行禁海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32、甲学者:当今学者,雷同甚矣。肯定孟子而非薄六经,乐古代王道而忘当朝天子。我以为天下无孟子可也,不可无六经;无王道可也,不可无天子。乙学者:宋朝时,《孟子》首次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又准配享孔庙。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孟子被皇帝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明太祖辑有《孟子节文》,删掉不少关键句子,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下令将孟子移出孔庙。下列哪些解读较为合理?A.孟子之某些关键思想,对专制君权并非有利B.孟子之历史地位,常因政治干涉或时局不同而有所升降C.孟子之言论与地位,受历代帝王欢迎而不断提高D.孟子之思想,受历代学者之肯定或否定,地位有所不同33、商代妇好墓出土贝6800多枚。一些中小型墓,虽然没有青铜器陪葬,却有贝陪葬,有的墓随葬贝达数百枚。下列说法最符合材料含义的是A.出现了专事买卖的商人群体B.贝有可能是流通货币或个人财富的象征C.海产品在商朝的消费量较大D.贝是当时体现社会等级差别的象征34、明朝参加平倭的兵部侍郎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说:“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明人谢杰认为“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对胡、谢二人的言论理解最正确的是A.“倭寇”事实上不全是日本人B.“倭患”原因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C.“倭患”一说掩盖了事实真相D.解决“倭患”只能运用军事手段35、《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德礼相较于刑罚则无足轻重C.刑罚是德礼的体现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二、非选择题:(75分)36、封邦建国(14分)材料一:下面的地图展示了西周初年的形势材料二: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指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1)试根据地图说明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势”。(6分)(2)在这种情况下,西周天子是如何“封建”的?有何作用?(8分)37、百家争鸣(13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化淬砺发展到一个辉煌高峰的同时,又孕育着大一统文化的到来。王国维在《近几年之学术界》一书中说:“自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烂放万丈之光焰。”(1)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的思想文化局面?(4分)材料二:《易大传》云“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2)结合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殊途”和“同归”的理解(9分)。周的势力范围殷移民及旧贵族的势力范围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尉缭说:秦王这个人,尖高鼻子,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处于穷困时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如果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不能和他长期相处。尉缭就逃走了。秦王发觉了,坚决地挽留他,让他做秦国国尉,终于采用了他的计策。──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之下民。……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
本文标题:上海市金山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2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