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
1生化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目录01—01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01—02参与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01—03糖代谢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及关连作用一览表02—01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02—02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02—03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02—04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02—05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03—0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03—02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03—03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04—0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04—02由氨基酸代谢生成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基团归纳表05—01嘧啶、嘌呤核苷酸合成归纳比较表05—02嘌呤、嘧啶核苷酸转变归纳与比较表(从中间产物→产物)05—03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与Ⅱ的比较06—01物质代谢的细胞定位及重要限速酶06—02饱食、长期饥饿与应激状态下的物质代谢强度变化表(箭号表示)201—01糖代谢途径总结归纳表学习要点代谢途径糖酵解有氧氧化戊糖旁路糖异生糖原合成糖原分解起始反应物G/GnG/GnG-6-P,G三碳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丙氨酸等)G6PGn反应场所胞浆胞浆线粒体胞浆肝、肾胞浆及线粒体肝脏、肌肉胞浆肝脏、肌肉胞浆反应条件(辅料及辅因子)无氧或缺氧NAD+氧充足,多种辅酶NADP+-UTP-反应历程①酵解途径②丙酮酸转变成乳酸①酵解途径②丙酮酸的氧化脱羧③三羧酸循环④氧化磷酸化①氧化脱羧反应②基团转移反应①丙酮酸转变成PEP②1,6-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③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①UDPG生成②糖原合酶催化糖链延伸③分支链的形成①1-磷酸葡萄糖生成②6-磷酸葡萄糖生成③葡萄糖生成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重要关连物DHAP丙酮酸G6P乙酰CoANADPH---产耗能量(ATP)2mol36,38mol-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2mol-调节激活物ADP,AMPF-1,6-2PF-2,6-2PADP,AMP,NAD+NADP+,乙酰CoA胰岛素AMP、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抑制物ATP柠檬酸乙酰CoAATP,NADHNADPHAMP、F-2,6-2P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ATP胰岛素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迅速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2.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供能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2.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1.维持血糖浓度恒定2.补充肝糖原3.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异生为糖)贮备糖调节血糖浓度恒定301—02参与糖代谢中的主要维生素及其作用一览表维生素名称组成的辅酶(基)名称何条途径何步反应起何作用PPNAD+,NADP+糖酵解有氧氧化戊糖途径3-磷酸甘油酸脱氢乳酸加氢丙酮酸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苹果酸脱氢脱氢酶(如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辅酶,起传递氢的作用。B1TPP有氧氧化丙酮酸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α-酮酸氧化脱氢酶的辅酶B2FAD有氧氧化琥珀酸脱氢脱氢酶的辅酶,起传递氢的作用泛酸辅酶A(CoA)有氧氧化丙酮酸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酰基转移酶的辅酶,参与酰基的转移作用。硫辛酸非维生素辅酶有氧氧化丙酮酸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脱氢酶的辅酶,起传递氢的作用生物素本身即为辅酶回补反应丙酮酸羧化羧化酶(如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01—03糖代谢中的重要关联物作用一览表中间产物名称代号来源途径直接关联反应及关联途径G-6-P酵解途径1.脱H进入PPP途径;2.异构化进入酵解或有氧氧化,或2,3-DPG支路;3.脱P异生糖;4.P变位进入糖原合成;⑤糖醛酸途径。DHAP酵解途径1.异构化成3-P-甘油醛进入酵解或有氧氧化.2.转化为α-磷酸甘油,合成TG磷脂Pyr酵解途径1.脱氢生成乳酸2.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氧化供能;为非必需脂肪酸合成提供原料3.逆糖酵解异生成糖乙酰CoA丙酮酸氧化脱羧1.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产生能量2.合成脂肪酸3.合成胆固醇4.合成酮体α-酮戊二酸三羧酸循环1.转氨基作用生成谷氨酸,合成蛋白质2.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3.氧化成苹果酸,异生成糖琥珀酰CoA三羧酸循环1.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2.参与酮体的利用3.参与血红素的合成草酰乙酸三羧酸循环1.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2.氧化成苹果酸3.异生成糖4.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NADPHPPP途径1.维持GSH还原状态2.参与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3.参与生物转化反应,4.参与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戊糖PPP途径参与合成核苷酸402—01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脂肪酸脂肪分解合成分解(动员)合成起始反应物及来源脂酰CoA,来自脂肪动员乙酰CoA来自糖,脂代谢脂肪来自脂肪细胞甘油和脂酸来自葡萄糖代谢反应场所胞液、线粒体胞液脂肪细胞小肠肝内质网脂肪组织小肠粘膜递H体NAD+,FADNADPH--基团载体辅酶A辅酶AACP-辅酶A反应历程原料活化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乙酰CoA羧化为丙二酸单酰COA-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原料转运肉碱携带脂酰CoA由胞液进入线粒体乙酰CoA经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进胞液--反应历程1.FFA活化成脂酰CoA2.脂酰CoA由胞液进入线粒体3.β-氧化--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4.氧化磷酸化1.乙酰CoA羧化生成丙二酰CoA2.碳链延长--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3.硫脂酶水解生成软脂酸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3FFA1.肪酸活化为脂酰CoA2.小肠甘油一酯途径3.肝脏、脂肪甘油二酯途径产物及后续反应生成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供能16C软脂酸可延长生成18至24、26碳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及3分子FA,可继续氧化分解TG关键酶及特性肉碱脂酰转移酶1乙酰CoA羧化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产耗能量(16C)(ATP数)129mol---主要调节物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ACTH、TSH胰岛素(-)丙二酰Co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重要生理意义供能贮能供能贮能502—02酮体生成与利用比较表生酮作用用酮作用起始原料及来源乙酰CoA糖,脂肪酸代谢产生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反应场所肝细胞线粒体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等)线粒体反应历程递氢体NAD+NAD+基团载体HMGCoA-反应阶段1.3分子乙酰CoA缩合生成HMGCoA2.生成乙酰乙酸3.乙酰乙酸转化为β-羟丁酸1.β-羟丁酸转化为乙酰乙酸2.乙酰乙酸转化为乙酰乙酰CoA3.乙酰乙酰CoA转化为2分子乙酰CoA后续反应乙酰乙酸转化为β-羟丁酸,丙酮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丙酮可随尿液排出关键酶HMGCoA合酶-重要关联物HMGCoA乙酰乙酸调控因素(+)饥饿糖代谢减弱饥饿糖代谢减弱(-)饱食糖代谢增强丙二酰CoA饱食糖代谢增强丙二酰CoA重要生理意义及特点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利用酮体可减少糖的消耗,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02—03脂肪酸(以16碳的软脂酸为例)合成与氧化过程的重要区别表脂酸氧化软脂酸合成脂酸氧化软脂酸合成细胞定位胞液、线粒体肝(主要)、脂肪等组织胞液辅助因素ATPNAD+FADCoA-SHATP、HCO3﹣、NADPH、生物素起始物质软脂酸乙酰CoA对HCO3-不需要需要产物乙酰CoANADHFADH2软脂酸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乙酰CoA羧化酶酰基载体辅酶A辅酶AACP脂酰CoA抑制不抑制抑制辅酶(递H体)NAD+FADNADPH增强因素胰高血糖素,饥饿,低糖,高脂胰岛素,饱食,高糖602—04类脂合成代谢总结归纳表物质要点甘油磷脂胆固醇起始反应物脂酸、甘油、磷酸盐、含氮化合物(胆碱、丝氨酸、肌醇等)乙酰CoA反应场所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最活跃肝、小肠为主胞液、光面内质网条件反应供能体ATP、CTPATP供H体-NADPH合成反应阶段1.甘油二酯合成途径2.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1.甲羟戊酸的合成2.鲨烯的合成3.胆固醇的合成关键酶-HMG-CoA还原酶重要中间产物(关联物)甘油二酯CDP-甘油二酯HMG-CoA调节物质(+)-胰岛素及甲状腺素高糖、高脂肪膳食(-)-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醇胆固醇饥饿与禁食重要生理功能1.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构成血浆脂蛋白1.生物膜的重要成分2.合成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02—05血浆脂蛋白种类、性质、功能特点的比较CMVLDLLDLHDL电泳:原点位前β位β位α位性状颗粒大小最大大小最小密度大小最小小大最大化学组成含蛋白质多少最少少多最多含TG多少最多多少最少含Ch多少最少少最多多含磷脂多少最少少多最多含载脂蛋白种类主含apoCB100B100AⅠ,AⅡ次含apoAC,E-CⅠ主要生理功能运输外源性TG运输内源性TG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703—01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如燃烧)比较表生物氧化体外燃烧不同点主要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直接与O2化合反应条件体内温和条件(体温、中性环境)高温高热环境激烈程度不剧烈剧烈反应步骤多种酶催化的多步骤反应有机物直接与O2发生化学反应释能与贮能方式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能量突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H2O生成机制在呼吸链末端O2接受高能电子形成O-,再结合H+生成水H2和O2直接结合产生CO2生成机制有机酸脱羧产生C和O2直接结合产生相同点耗氧量、最终产物、释放能量均相同03—02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线粒体外氧化的特点与意义比较表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外氧化反应场所胞液或线粒体线粒体胞液、过氧化物酶体、微粒体反应条件O2不需氧需氧需氧H需要需要不需要递H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产能机制底物能量重排,将能量直接转移到ADP形成ATP底物脱氢,产生的电子经呼吸链传递,偶联产生ATP不产能受能基团磷酸基磷酸基无产物ATP有有无H2O无有有意义产能较快且过程简单,可以为机体快速提供能量是机体产能的主要方式增大非营养物极性、水溶性以利排出,解除H2O2毒性作用实例1,3-二磷酸甘油酸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一分子ATP和3-磷酸甘油酸NADH+H+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3分子ATP加单氧酶催化氧分子中一个氧原子加到底物分子上,另一个氧原子被氢还原成水803—03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途径汇总表途径要点三羧酸循环途径氧化磷酸化途径起始反应物来源葡萄糖葡萄糖起始反应物乙酰CoANADH+H+反应场所线粒体胞液线粒体膜反应条件酶、辅助因子递氢体、递电子体反应阶段与步骤三羧酸循环处于糖有氧氧化第三个阶段,包括四次脱氢、两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八步反应氧化磷酸化处于糖有氧氧化第四个阶段,包括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交叉排列的共四个复合体关键酶柠檬酸合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重要关连物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NADH+H+、FADH2终末产物NADH+H+、FADH2、CO2H2O、ATP产耗能量产生一分子GTP一分子NADH+H+产三分子ATP,一分子FADH2产二分子ATP主要调控物质+CoA、NAD+、AMP、ADPADP、甲状腺素-乙酰CoA、NADH+H+、ATPATP特点与意义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TCA是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代谢通路TCA又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04—0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比较表脱氨类别主要酶类辅酶可逆与否有否生成游离NH3反应过程及特点氧化脱氨L—aa氧化酶FMN可逆有非专一的催化α-氨基酸氧化生成α-酮酸并产生氨的过程,多见于微生物中D—aa氧化酶FAD可逆有Glu脱氢酶NAD+或NA
本文标题:生物化学新陈代谢部分归纳总结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4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