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的类别2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3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4规范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2表现手法3修辞方法4结构技巧二、表达方式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不。所以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2.“说明”在诗歌中常用不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写)(议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抒情)描写: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环境、细节、白描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侧面描写)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静结合)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细节描写)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9.阅读下面这首诗。安徽卷•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答:•9.【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试题解析】一般地,“表达技巧”从四个层面去理解,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虽然本诗也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但是本试题从“虚实结合”考查,角度较小,要求考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要深入,表达要准确。本试题的难点在于“虚实结合”的手法,属于常见的技法中不常见的那一类,知识掌握不扎实、不深入的话,有可能表达不到位。本题得分点在两个方面:手法运用分析和运用效果分析。•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手法之一,它形式多种多样。就本题来说大致有这样一些形式:①山花为实,山春为虚;②眼见花漂流溪为实,想象溪源远近为虚;③具象花漂流溪为实,抽象山水之美为虚;④描摹花漂流溪为实,抒发喜爱之情为虚;⑤渲染流水落花为实,侧面衬托溪流为虚。•虚实结合的作用,是实虚互衬,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又可以开拓诗境,丰富诗歌内涵。•P223页第15题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托物言志)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表现手法1、比兴/用典/对比2、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3、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侧面虚写/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4、渲染/烘托5、白描/细节描写6、象征/托物言志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田园乐写景方法:衬托渲染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色彩搭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高低远近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01、比兴:渲染或导引02、比喻:突出、化虚为实03、比拟:形象生动04、对偶:整齐含蓄05、对比:鲜明突出06、用典:言简意丰耐人寻味07、双关:含蓄委婉、趣味08、夸张:浪漫、突出醒目09、借代:简练含蓄10、互文:言简意赅11、反问设问:承启深化、强调12、反复:强调突出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诗歌常见的技巧: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照应等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例题分析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总结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明确:(步骤一)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课堂练习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第三句采用曲写(对写)/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课堂练习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课堂练习练习卷:第5、6题。作业:祝您快乐!
本文标题:诗歌的艺术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57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