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展望
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在深入总结多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采取有效促进群众健康的服务方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文就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提出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思路及解决措施。2009年4月6日,备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了。新医改方案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等措施,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政府领导、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残疾人等为重点,以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关键词:新医改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现状分析正文: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规模断扩大,医疗条件较明显改善,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尽管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一些成就,依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1.1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缺乏稳定的财政增长机制;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收入没有拉开档次,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三是缺乏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职称评定的特殊优惠政策;四是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管制度不到位。1.2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1.2.1公共卫生经费问题第一,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投入不足,且地区差异大,缺乏稳定性。第二,公共卫生经费用途不当。一些私立或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人员工资只能靠“创收”来维持,这就使得这些机构用有限的公共卫生经费来开展医疗服务,以维持生存。1.2.2收支两条线改革问题一些地区对收支两条线改革没有正确的理解,不了解其实质,错误以及盲目地响应上级号召,过度控制费用,过度降低次均门诊、住院费用,甚至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营。1.2.3医保预付制问题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医保预付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着医保预付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和资金下拨周期延长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1.3社区卫生人员素质不高�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上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长期发展的需要。首先,认识不到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更多地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没有转变传统的∃重医轻防%观念。其次,素质不到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学历以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专业能力不强,这些都导致广大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不信任。另外,编制和在编人员不足以及培训不足严重影响了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1.4服务内容提供不全面�我国各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都提供普通门诊、急诊、中医和出诊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中医服务的提供方面较差,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尚未开展中医服务;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各地的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差距很大,其中一、二级医院转型或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没有转变其服务重点,重医轻防,而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则没有得到真正落实。2.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思路分析针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上述问题,众多学者们提出如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卫生机构的品牌建设;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问题;努力争取政府的可持续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社区首诊早日实现;建立社区卫生财政投入随财政支出和工作量增长而浮动的保障机制;探索收支两条线如何适应社区卫生工作实际需要的新机制;完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激励机制;强化考核及监督机制,改善政策的执行效果等。然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仅仅依靠一系列理论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社区卫生机构不断地在探索实践中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2.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派出专门的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居民个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以及一般疾病初级诊疗等服务。全科医生要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所有的社区居民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2.2新医改提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国家决定用三年时间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6万人次,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时还鼓励推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让专家教授”流动”起来。新医改指出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另外,新医改方案还就保障和提高基层医疗人员待遇出台意见。按照卫生部负责人的说法,基层医疗人员收入要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衔接”。3.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具体措施结合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新医改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思路,笔者经过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点改革的具体措施:3.1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学变为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模式,以医院和专科医生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而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种符合现代发展的全新观念与服务方式,贴近居民的生活和需求为特点,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和社区人群的需求,从卫生工作根本目的出发,实施”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医疗向预防、健康咨询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转变;从面向病人向面向社区整个人群转变;从传统的在医院内等病人向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走进家庭转变。3.2建立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归属制度卫生相关部门必须将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及对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联系我国实际情况,在大学开设全科医生和社区保健等专业的学士、为社区卫生务机构培养实用型的全科医学人才。同时现有的卫生术人员要开展业余的学历教育或资格培训。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归属问题,国家应考虑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归入公务员的范畴。目前社区医护人员缺乏进修等学习机会,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阻碍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将社区医护人员纳入公务员范畴,能吸引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解决其就业压力。3.3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要实行系统联网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档案和社区档案三个部份。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统一制定的健康档案要求,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和不同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健康检查,注重真实性、完整性。最好能够实现大小医疗机构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从而实现对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监控和管理。社区卫生健康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参考文献[1]陈家应,金鑫.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25—226.[2]黄哲毅,邹宇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0—122.[3]粱丽雪,金月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8):159.[4]王桂云.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85—2186.[5]黄奕祥.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信任困境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1):15.[6]YangJ,GuoA,WangY,eta.lHumanresourcestaffingandservicefunctionsofcommunityhealthservicesorganizationsinChina[J].AnnFamMed,2008,6(5):421—427.[7]王斌.社区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2.[8]王启,李满堂,罗伟伦,等.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9,7(24):7—8.[9]江伯钊.城市一二级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轨已成必然趋势[J].安庆医学,2007,28(2):43—44.[10]李金明,栾圣丽.把医院办在老百姓家门口—泰州四院社区卫生服务成果引人瞩目[J].泰州科技,2009(6):31.[11]曾学军.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2008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内容摘登[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35—5356.[12]张琪.转变思路走进社区联动构建新型城市医疗网络—三级中医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9,41(3):1—3.
本文标题: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7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