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广阔B、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原材料丰富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学科-网。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图2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6、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0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7~8题。7、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8、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9~11题。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第II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12分)(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6分)(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6分)(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12分)39、(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国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学科网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摘编自(法)埃利·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10分)材料三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0C,开花、结玲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0C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图6示意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8分)(3)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12分)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历史部分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年2924471936年3024461937年3726371938年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21.1928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22.图4为一幅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图4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C.慕尼黑土协定的后果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被赋予一种成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材料二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分)3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1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棉花主要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的南方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10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绝密★启封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大纲卷)24、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商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2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
本文标题:2014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8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