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最新教育资料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步伐的加快,高职教育的规模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们对其教学质量的担忧,教学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引起政府部门及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保障与合理评价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内涵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获得知识多少、成绩提高上,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上,也应体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因此,教学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的人才质量要求,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教学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的有机整体。高职教育的办学类型和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院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规章制度,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学生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指政府、社会(包括企业、媒体、学生家长等)通过对高职院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全方位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是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评价。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则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中的具体体现。二、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政策理论基础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部早在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简称“16号文”)中指出:要“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6号文是引导我国高职教育跨入以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为工作重点的新的历史阶段的纲领性文件(1)。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2)。”2014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3)再次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从“数量时代”迈向“质量时代”,建立科学完备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模式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必要性1.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是构建全面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在现行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有社会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缺乏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专业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要。2.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专业是高职院校与社会的接口,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的载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构建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来完成的。因此,涉及专业建设的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等主要内容的质量,势必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体现了办学特色,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3.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有利于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强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控制,及时收集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评价信息,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管理,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形成长效的质量保障机制。(5)四、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基本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是确保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激励导向为主替代强化监控的趋向,构筑高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应遵守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效能的保证。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2.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进程,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实施管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监控、考查和评价的关键要素,科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3.特色性原则。明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社会参与办学,构建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6)4.多元化原则。“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含多元的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多渠道反馈。5.反馈性原则。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存在问题的跟踪验证,特别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的跟踪验证,并通过有效渠道进行沟通反馈,及时反映情况和交换意见,对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和意见,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的良性循环。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1.质量标准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是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模式的基点。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形成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把成人与成才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把社会和就业市场的认可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质量观。一种是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及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来衡量教育质量的“知识质量观”;一种是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质量观”;还有一种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质量观”。显然,正确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观是包括才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在内的、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全面素质质量观。要保证专业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高职特色、适应地方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加强专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完成以专业为主线的教学基本质量标准的建设。要基于行业市场调研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完成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具体规范专业的职业领域、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等内容,为学生选择专业、学校组织专业教学与专业评估提供依据。要建立工学结合课程及相应教材、课件的质量标准,“双师型”教学团队质量标准以及实验实训基地的质量标准。其次,要完成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出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专业设置、教材选用、课程教学(包括授课教师资格、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课程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校内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等的质量标准,为监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2.法规制度体系高职教育对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上,法规制度建设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根本,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与激励机制能为教学保障提供有力支撑。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法律法规,明确质量保障的组织、程序、保障对象及结果等的规定,使教育质量保障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监控应将教育投入与教学质量挂钩、招生规模与办学效益挂钩等,促使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地方政府要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统筹协调区域内的高职院校与专业布局;行业协会应建立审核评估制度,开展行业评估,形成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高。(7)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建设,根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在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中应邀请企业、行业和社会人员共同参加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共同起草和审定校内外特别是校外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涵盖教、学、管等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各教学过程与环节的要求与规范,具有较强的约束性,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逐步形成“计划―运行―控制―反馈―改进”在内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质量管理闭环制度体系。3.管理组织体系教学质量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质量标准体系与法规制度体系确定以后,必须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体系,管理组织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高职院校应培育一支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懂高职教育理论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由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以及企业行业的专家参与,共同履行保障教学质量的职责,建立起“三级四方”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保障体系,以保证各项法律法规与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实施。形成由专业教研室、教学系部与学校三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分工协作,不同的管理层次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教学质量保障监控重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和过程监控;构建由学生、督导、教研室、系部四方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估。这种由学校专职督导部门或教务部门统一管理的全面立体交叉督导评估组织体系,能够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开展重点预防和控制,尽可能地把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把构成优质教学的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教学活动在可控状态下进行,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8)4.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包括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属环境资源,还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媒体资源等。(1)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教师是校内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首要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2)生源素质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来源更加复杂,导致生源之间素质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些差异,必须正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求素质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不同类型的生源分别培养、分班教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对部分课程实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多途径出口,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3)教学设备是质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多元评价模式的构建-最新教育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8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