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唐代诗歌的风貌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最早,成就也最高,是唐代文学的标志。唐代诗歌的风貌可用六句话、二十四个字来概括:诗人众多,作品浩繁,流派众多,风格多样,题材广泛,诗体完善。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1、初唐时期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是从南朝形式主义诗风到唐代诗歌的过渡时期。影响较大的诗人是被后世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创作的创作,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对初唐时期诗坛上流行的齐梁诗风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初唐诗坛上另外一位重要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真正地扭转了初唐时期诗坛上的浮艳婉媚的诗风。2、盛唐时期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除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之外,还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因为其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因此又称王孟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的诗歌,主要是通过描写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孟浩然(公元689--740),作品集为《孟浩然集》。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中往往透露出一种佛教思想的气息,具有禅意。故,后人称他为“诗佛”,与李白杜甫并称。边塞诗派,因为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故又称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的风土人情,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其形式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风格上表现为雄浑悲壮。高适(702?--765),字达夫。高适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深刻,现实性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边塞诗,代表作是《燕歌行》。岑参(公元715-769),岑参是盛唐诗人中写边塞诗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3、中唐时期中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及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但创作成就都不是很高。贞元以后出现了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把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一格。新乐府,是相对于汉魏旧乐府而言的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创始人是杜甫,用旧乐府诗体制,而用新题描写时事,后来,元稹、白居易等人发扬了这种精神,同时确立了新乐府的名称。并因此形成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新乐府运动。这一运动,发展了我国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在文学史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韩孟诗派,指的是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其特点是,有意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法,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发掘新的形式、语言、意境,创立自己的新风格。虽有时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涩险怪,却避免了中唐诗风滑向柔弱浮荡的道路。韩愈所开创的以文为诗,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宋诗散文化特点的形成,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除韩、孟外,这一派诗人还有贾岛、姚合等。4、晚唐时期这一时期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李商隐的爱情诗、杜牧的抒情诗和写景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陆龟蒙、皮日休、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也都有一定的成就。李白及其诗歌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一生创作丰富,存诗九百八十余首。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他一生的活动主要在玄宗、肃宗二朝,经历了开元天宝盛世,也经历了天宝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李白思想比较复杂,儒、道、侠这三种思想对他都有影响。因此,李白的思想往往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复杂状况,他有时积极求仕,有时又消极退隐,甚至求仙访道;他既追求自由、抨击权贵,又宣扬及时行乐、流露人生如梦的思想。上述三方面的思想特点,都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一)李白诗歌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有的揭露污浊现实,批判黑暗政治;有的抒写自己追求自由的坚定意志和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有的歌颂自然;有的赞美纯真深挚的友情,表现崇高的心灵美。由于李白的思想复杂而又矛盾,因此,他的诗歌中也时时流露出一些隐遁出世,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最为突出的是其中关怀祖国、批判现实的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批判黑暗现实,尖锐激烈;2、蔑视豪门权贵,傲岸不屈;3、关怀祖国之心,始终不渝;4、追求个人自由,狂放不羁;5、赞美祖国山川,热情洋溢。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的诗歌创作,最擅长乐府歌行和五、七言古诗,这些诗写得气势奔放,感情激越,“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至”(王世贞《艺苑卮言》)。具体地说,其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寄自我于诗的形象之中。2、丰富奇特的想象:(1)、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2)、融汇传说、神话,驰骋想象,描写客观世界。3、大胆的夸张和新奇的比喻。4、诗歌语言清新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诗中的消极因素由于李白的思想矛盾、复杂,因此,他的一些诗歌中也存有消极因素,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加以认真注意的。如:《将进酒》中虽然也表现了诗人傲岸不屈的性格和鄙弃世俗的精神,这是可贵的。但是,其中所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诗句,明显流露出一种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李白的诗歌创作,把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完成了陈子昂所开创的诗歌革新伟业。李白对当代和后代诗人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反抗权贵的精神,他的雄奇飘逸的诗风,对李贺、苏轼、陆游、高启、龚自珍等历代诗人均有深刻影响。杜甫的诗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与李白主要受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不同,杜甫的一生中,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最深。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杜甫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激情。从晚唐以来,杜诗就被誉为“诗史”。杜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一生始终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抒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如《兵车行》、《石壕吏》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岁晏行》。(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战火烧遍中原,唐王朝政权一度摇摇欲坠。因此,关注国家命运便成了杜甫诗歌非常突出的内容。这在《悲陈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中都有鲜明的反映。(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诗人出自对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必然对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产生强烈的憎恨,并加以无情的揭露,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集中地抨击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阶级对立的现实。杜甫诗中这种对统治阶级的深刻揭露与大胆批判,加强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诗歌的社会意义。(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些诗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沉郁情深,各具风采,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的一种表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时代与阶级局限,如,他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他同情人民,也只是从儒家民本思想出发,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杜甫诗歌,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诗人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之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如《石壕吏》,全诗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外,其余都是客观的白描,但诗人的强烈爱憎,对事件的主观评价,都在白描中有所流露。(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杜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成功的,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十六个字:慨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杜甫诗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五、七律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绝句在杜诗中数量较少,但题材领域大为扩展;特别是《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总之,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3、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渚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白居易及其诗歌一、白居易生平、思想与诗歌理论(一)白居易生平与思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后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河南新郑县。晚年居住于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土。此后的生活、思想和创作,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遂,思想上以兼济天下为主,诗歌以创作讽谕诗为主。他中进士后,任校书郎。三十五岁,授周至(今属陕西)县尉。《长恨歌》即作于此时。三十六岁任翰林学士,次年升为左拾遗。在任左拾遗的三年期间,他进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四十岁时,母亲病故,于是他回故乡下邽为母守丧三年,在为母守丧的三年中,其间政治热情开始冷淡,“独善其身”的思想渐渐发展。后期,白居易四十四岁,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进入他独善其身的后期生活。在贬官江州司马时,作《琵琶行》,寄意自己的不平与愤懑。这时还写了著名的文学论文《与元九书》。后任忠州(四川忠县)、杭州、苏州等地刺史。五十五岁后,历任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太傅等职。晚年闲居洛阳香山,此时,受佛道思想影响,思想趋于消极,创作上也以闲适诗为主。七十五岁病卒于洛阳,埋葬于香山。白居易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吸取释、道思想。前期,以“兼善天下”思想为主,积极入世,关心国家人民,诗歌创作也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后期,以“独善其身”思想为主,并和释道思想结合,明哲保身,乐天知命,较前期思想后退,但终其一生,未与权奸同流合污。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大多为独善之义的体现,以闲适、感伤成为主调。(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他的诗歌理论是他的新乐府诗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积极的政治主张在文学上的体现。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他主张诗歌应积极反映现实,干预生活。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2、讽谕美刺的创
本文标题:唐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09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