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童趣味:语文课外作业的应然追求(李骧)
童趣味:语文课外作业的应然追求张家港市江帆小学李骧【摘要】课程改革必须要从语文作业的类型入手,从原本机械僵硬式的作业形式向童趣味作业突围,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挣脱出来。关注内容形式,在新颖中凸显语文作业的童趣味;依循个性差异,在尊重中凸显语文作业的同趣味链接生活社会,在开放中凸显语文作业的童趣味;勾连各种学科,在综合中凸显语文作业的童趣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关注内容依循差异链接生活勾连学科作业作为巩固教学效益的重要策略对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纵观传统语文教学中作业的设计无非是读读背背、抄抄默默、练练写写,机械化地作业设计使得学生身心俱疲,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具有严重的制约。因此笔者认为课程改革必须要从语文作业的类型入手,从原本机械僵硬式的作业形式向童趣味作业突围,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挣脱出来。所谓童趣性语文作业,就是指以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儿童为价值本位,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有本性,从学生的差异性、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维度,通过新颖活泼的作业类型,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关注内容形式,在新颖中凸显语文作业的童趣味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化认知程度,他们内心其实涌动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新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作业形式的僵硬化、固有化,学生内心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氛围下,完成作业。1.关注内容,让学生练有所获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无视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仅仅凭借手头现有的教辅资料为学生布置作业。长期以来,雷同的作业内容使得学生在练习中怨声载道,学生的内在心灵难以放置其间,其作业练习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倡导教师个性化地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内容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教学《九色鹿》一文后,教师依据课文中故事的发展,要求学生撰写补充文中“皇榜”的内容。此时,教师不仅结合内容与学生探讨了“皇榜”的内容,并将相关的固有格式告知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写出来的“皇榜”语言到位,有模有样。这一作业从内容上来看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学生在日常电视中,常常看到皇帝颁布的圣旨,对于创作“皇榜”充满了期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2.关注形式,让学生练有动力相同的作业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作业形式给也将会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提升作业趣味性不仅仅要关注作业的内容,还应该将实施作业的形式作为改革的重点。只有从内容和形式的双重作用下,学生才能真正感知作业的趣味性特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仍旧以上文为例,教师在布置撰写“皇榜”的内容基础上,再次提出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皇榜”内容。学生初听,其兴趣倍涨。在完成好文字稿的基础上,学生纷纷电脑录入,并选择古典模板,同时选择了大气蓬勃的音乐作为背景。在课堂中宣读“皇榜”时,课堂氛围得到了高潮。相同的作业内容,在幻灯片的展示过程中丰富了作业完成和展示的形式。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乐于接受,更乐于展示,体现了鲜明的“大语文观”理念,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依循个性差异,在尊重中凸显语文作业的同趣味新的课程改革呼吁“以人为本”,即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人文关怀,尊重人格尊严。而在阅读教学中真正的“以人为本”其首要便在于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生命个体生活经历、思维能力的不同,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感知方式和成果也会迥然不同。因此,在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同一类型、同一层次的作业,而应该紧紧依循学生原本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作业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借助各自所需的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例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萧红以质朴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祖父园子的五彩缤纷、自由自在,展现了自己童年时代为数不多的快乐。而在学习完这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了这样几种类型的作业:1.喜欢读的,可以补充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2.喜欢画的,可以根据文本中的内容用自己的画笔想象描绘出“我和祖父的园子”;3.喜欢看的,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电影《黄金时代》,真正地走进萧红;4.喜欢写的,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上一个片段,展现自己生活的无拘无束……如此丰富的作业形式中,也有着难度层次的迥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进行。这样的作业形式就如同一个琳琅满目的购物超市,不仅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征,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作业的历练和洗礼,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再次经历一场洗礼,在大语文观理念下获取了语文元素的滋养,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三、链接生活社会,在开放中凸显语文作业的童趣味闭关自守只能形成坐井观天的尴尬格局,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强化了阅读教学的开放质态,语文教学才能融入更多的有效因素,促进其整体效益的提升。而在语文课外作业的设置之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作业中突破教材的限制,将关注的视点拓展到课堂之外,形成开放性的作业质态。1.与生活结合,强化作业的实用性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的生活是外延。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勾连,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作业的设计必须与生活接轨,才能真正将语文学习引入正确的轨道上来。如在教学《我给江主席献花》这篇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题目“我给某某干什么”的言语结构,回忆自身生活中内容自己曾经给什么人干过什么事。学生则纷纷打开回忆的闸门,让学生在生活中搜寻,从而借助文本的题目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现实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在这则案例中,教师就没有深陷于教材独有的视角中,而是在教学文本的过程中始终将关注的视角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实现了语文教学由关注教材本身向关注生活进发的转变。2.与社会接轨,强化作业的实践性大语文观提出:语文教学拥有广阔的视域,教师应该具有由语文教材一点逐渐向四周辐射作圆周扩散的能力和意识。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语文教学与生活接轨外,教师还应该逐步向学生所在社会出发。只有将作业的触角伸向社会,在社会中关注感知,语文的体悟才拥有了更为深厚的浸润和更为全面的注脚。例如在过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春节为契机,引导学生布置体验收集春节时的各种民俗,并通过网络调查、资料收集、采访打听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一份“春节习俗我知道”的课外作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首先,网络调查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查询能力;其次,资料收集锻炼了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合、归类、删选能力;最后,采访打听的过程让学生的交往采集、口语交际等诸多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地历练。四、勾连各种学科,在综合中凸显语文作业的童趣味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学习只是众多课程体系中的一员,学生还参与了他们诸多课程的学习。而语文作为包容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应该具有与其他课程彼此交融、相互容纳的气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创造性地开掘与教材相连接的语文教材,实现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多种结合,从而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维度、层次去感知语文,提升各科课程之间的整合程度。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课文的内容与二胡曲《二泉映月》相得益彰,在教学完毕之余,教师引领学生下载收听了阿炳的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并引导学生创作聆听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与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更在作业的过程中与音乐学科勾连,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再如教学六年级《郑成功》一文,教师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郑成功对于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勋,引导学生利用“品德与社会”中的资料内容,作为文本学习的补充资源,有效整合了语文与思品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总而言之,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以儿童为本位,力求规避传统教学中语文作业僵硬、机械的面容,让语文作业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增添作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本文标题:童趣味:语文课外作业的应然追求(李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0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