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会计理论专题期末论文
课程论文首页院、系(部)管理学院专业09会计班级3班学号910501325姓名林阿兰课程教师王朝群课程名称财务会计理论论文题目新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成绩评语签字:年月日复核人意见签字:年月日新准则下企业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林阿兰【中文摘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会经常采用盈余管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准则制定者的意图,而且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要对企业经营提供更强的决策参考。本文就是在研究新准则体系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新准则体系内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制约盈余管理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空间,为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提供了一个适度盈余管理的平台,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关键词】:盈余管理企业新会计准则一、盈余管理的概述(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所谓盈余管理,又称盈余操纵,意指公司的管理层为达到其个人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而对利润进行人为的“管理”或“操控”,使盈利信息市区了真实性。盈余管理也称利润管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加拿大会计学家威廉姆R.司可脱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对盈余管理表述道:“假定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自行选择,很自然他们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的会计政策,这个过程被称为盈余管理。”施博尔(Schipper)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程序,目的是为了获取一些私人利益(而反对这一说法者强调,仅仅是便利报告程序的中性运行)。”这种定义方式是从经营者对盈余管理的目的或动机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行为。(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虽然不同学者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还是存在以下共性的:根据前面的讨论,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第一,盈余管理的主题是管理层(经理、董事会或控股股东);第二,盈余管理是一种蓄意的、有目的的行为;第三,这种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债权人或一些相关利益者;第四,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三)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无论是从盈余管理概念的涵盖面上分析,还是从盈余管理造假区别方面的分析,都是为了更加明确什么是盈余管理,从而在我们看到企业对盈余的一些处理时能够辨别出它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范围。盈余是管理者掌握的内部信息,所以委托人很难了解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行为。美国会计学者詹姆士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基于以下五个市场的作用使然:第一、会计收益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效益资本市场;第二、影响债务契约价值的债务性资本市场;第三、影响员工业绩评价的劳务市场;第四、影响企业间交易的材料产品市场;第五、影响政府税收、管制、补贴的政治市场。二、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基于对盈余管理的观点,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和不同的会计程序将导致各个主体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这种影响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扩展,现有的、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等等利益主体不断增多时,经济后果就显得越来越突出。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完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规范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为了限制其的自由度,对如何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套会计程序来产生会计信息提出具体要求;其次,是为了防范该行为的产生;最后,会计准则还为事后惩戒提供重要依据,为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失实、掩饰、误报、舞弊等问题进行事后惩戒,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新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改进(一)关于会计核算原则、核算条件及时间的判断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准则第13条规定,对相关性的判断要求企业出于经营决策需要的盈余管理存在;涉及到经济实质判断的有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中商业实质的判断、融资租赁的判断、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做出实质性让步、金融资产控制权转移的判断、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的确定、合同的拆分与合并、资产或资产组的划分等等;新准则没有规定,本文认为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的量度来判断;第18条要求企业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也是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客观要求。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新准则规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不包括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对于无形资产的要求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和“可辨认性标准”,其中“可辨认性标准”要求判断“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划分出来用于出售等”或“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承租人拥有低价购买选择权;租赁期占使用寿命大部分;承租人最低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性质特殊,只有承租人可以使用,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二)关于会计计量和核算方法的判断和选择1、初始计量及核算方法的选择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2、后续计量及核算方法的选择企业会计准则的第2、第3、第4、第6、第22号文件分别对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都有了新规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新准则要求判断是否属于各自范围内。3、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中的38项具体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有17项之多,为了显示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体系中的重要性,引起企业会计人员的重视,本文将公允价值从后续计量中分离出来。4、资产减值准备新准则中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之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企业会计人员要判断“资产和资产组”、“减值迹象”、“减值金额的估计”。5、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范:①应当严格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②原来划分为会计政策的,只有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性的差别并且重要程度高时,才可以判断为会计政策变更等。四、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一)合理制定会计政策,做出恰当的会计估计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历来是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重点领域。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将涉及公司大量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其变更原因、数额及调整数等都要求在报表附注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披露。所以,企业在这方面进行盈余管理,就要相对谨慎和做到变更原因合理化。(二)谨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中凡是涉及到在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账面价值计价和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间选择时,上市公司通常都会为了实施或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创造条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适度、谨慎地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内部控制和决策程序上,企业应建立健全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和决策体系,公司管理层应各负其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管理者对公允价值的滥用。五、研究结论由于新准则的实施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理所当然也就加大了企业进行适度盈余管理的空间。但是新准则从很多方面来讲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改变了企业进行适度盈余管理的模式。在施行新准则以后,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一起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掌握新准则尚未明确指出或者模棱两可的地方,往往新准则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我们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最好的地方。企业在这方面要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和指导。2.随着新准则的实施,相关监管、审计会逐步完善,盈余管理的成本必然加大,为降低风险和成本,企业需在盈余管理的时空上下功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企业要针对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不同的盈余管理成本、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不同的治理结构、经营理念和生产工艺特点等,注重盈余管理的区位选择、时点选择,应注重安全、高效的盈余管理项目组合和方法组合。3.新准则的出台和实施,必然会加剧企业的经营环境、法律环境、监管体制等的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不能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寻找企业外部的智力来助阵,为企业出谋划策,增加盈余管理的技术含量。注释:①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理论》(第二版)第439页参考文献:[1](美)哈里•I沃尔克、詹姆斯•L.多德,《会计理论•政治和经济环境方面的概念性议题》(第七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潘龙萍,《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1S期.[3]徐新华,《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8,[4]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8,(9)
本文标题:会计理论专题期末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1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