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读后感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教程》有感临床八年1201班2204120109薛昊凡“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的印象,也是让我热血沸腾的两句话。而中国的有识之士将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使中国新民主主义有了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选择了马克思是由中国的实际所决定,而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也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不断发展,虽然中间有崎岖,但是总的是在向前进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辩证法唯物论应用于中国的实际”,“根据中国自己的现实材料,在中国自己的地盘上,来发展辩证法唯物论的世界观。使它更能够成为改造中国、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锐利的方法论武器”。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用于指导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使之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为中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二是指不断总结、概括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新鲜经验、教训,从哲学的高度予以升华,并用哲学范畴的形式进行表达,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理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因剖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其中国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中国哲学中存在着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传统,更重要的是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达到了统一,形成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对之进行创造性转换。然后,再用经过分析、批判的中国传统哲学及其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去创造性地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具有“民族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把握,是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性理论。因此,中国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普适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性哲学”,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世界上每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发展道路。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革命的需要综观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选择,始终没有找到解救中国的真正出路。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救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革命不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尤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是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实现新的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把握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掌握本国的实际,才能找到适合中国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才能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给以全面的、辩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建立在世界与中国的连接点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一定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把这一过程既看作是理论引导社会实践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又看作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必然性,那它是怎样深入到中国,成为我国一大重要指导思想的呢?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展开路径:我们今天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仍然必须沿着现实实践和传统思想继承这两条基本路径展开。路径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如何结合?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结合主要被理解为哲学理论对具体实践的指导,这本身并不错。问题在于实践中常常把这种指导误解为政治实践作论证分析,并将其唯一化、绝对化,从根本上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即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社会批判功能原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哲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并通过指导、批判等多种形式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真意义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成功标志,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世界观指导和社会批判而向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实际不断渗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如果一种哲学理论总是游离于社会现实生活之外,对社会现实生活不发生影响和作用,其中国化就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由艾思奇率先提出,而毛泽东则影响最大。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不仅要把它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使之“中国化”。继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之后,如刘少奇、和培元、杨松等一些人士也发表了意见,进行了多方的阐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新发展,并被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最根本的就在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并在结合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包含着中国内容和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路径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重要途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以往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民族表现形式上,比较多地强调通过这种“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这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如果不具备民族性、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容易为中国人理解接受,也很难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民族性、民族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说是不可缺失的。但不能止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还应有更广泛的视角、更深刻的内容、更多样化的手段方法。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能总是局限在人们所熟悉的那些概念、范畴的解释和运用上,还应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实质、民族特色、基本范畴、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国人传统的心理活动特征、习惯等作更深层次的探讨,要努力在这些方面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契合处、结合点。在我看来,从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共性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某些相似、相通之处,肯定这些相似、相通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不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深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但如果把这些相似、相通之处无限夸大或绝对化,同样会使研究走进死胡同。在这里,牢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贯强调的历史主义的原则,更是一刻不可偏失。总体概括: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27年第二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第三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第四阶段——1978年到现在。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形态:第一形态——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精神的毛泽东思想第二形态——受唯意志论严重影响的毛泽东晚年哲学思想第三形态——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方向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重要特点,而实践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以及文化传统不相同,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时间任务自然也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并且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而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主体与文本的相互作用。从外部看来:首先经典著作出版对其产生了制约。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公开出版并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是恩格斯后期和晚年的著作,而马克思本人极具个性特色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及时出版从而没有得到苏联乃至中国哲学家的重视,制约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1932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很能说明问题,其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一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理解——实践唯物主义随之问世,也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户进入新的阶段。其次,苏联哲学也产生巨大影响。“中国人接受的马克思很长时间内是俄国人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又是苏联哲学家创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而实际上这远远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全部。”从内部看来:中国落后的国情、革命建设实践需要的变化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袖、中国传统文化都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化的第一阶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社会与世界潮流想激荡的产物,是国内外局势总和作用的结果,其间发生地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过十月革命、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动力。马克思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内容有唯物史观以及阶级斗争学说。对这两项内容那个的偏重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内容决定的,也是由重大现实原因和历史机遇造成的,譬如与中国革命客观需要有关,“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决定了中国先进分子首先运用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来揭示中国革命的社会根源,论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他们明确认识到,要改造中国社会,只有实行社会主义;只有遵循唯物史观,中国革命才能成功。”并且马克思哲学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开展日益被政治化,从而受到了国民党等政治势力的攻击和封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同时拥有很多局限,“文本、资料间接性的局限”,“理论上的理解消化不够”,“理论视野不够开阔”,“理论上的独立思考不够”等等。这个时期的状态概括起来正如一位俄国学者所说:“中国的共产主义支持者对尽早在本国实行一场类似俄国的革命的急切愿望,使他们对布尔什维克的革命试验缺乏批判性的认识,因而全盘接受了它。就连那些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著作的人,尽管发现布尔什维克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唯物观念之间的差异,但也还是倾向于把俄国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活动当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中国化的第二阶段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不成熟以及其他譬如中外反动势力的迫害等原因,大革命失败了。这是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遭遇到得第一次重大挫折,它迫使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清算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右倾机会主义,而且也开始告别唯书(马列著作)唯上(共产国际)的左倾教条主义,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去探索、阅读、选择、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真正的开始。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内容,成为它的核心。在此阶段诞生了马克思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同时毛泽东较之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重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并将阶级斗争学说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内容。中国化的第三阶段中:新中国建立后,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哲学领域进行了从旧哲学向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哲学的理论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崭新阶段开始了。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开展既是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0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