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方学者将我们中国的某位学者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那这位学者会是谁呢?第1课孔子与老子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巴黎的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70多位学者发表了一项声明称:人类如果想在未来的世纪里找到一条生存道路,必须到中国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那儿去寻找智慧。是什么原因,使孔子具有如此巨大的长久的魅力呢?主题:“和衷共济”、“讲信修睦”年代:国籍:简历:地位:孔子小档案走近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仁者的叮咛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仁爱人忠恕﹡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像我读《论语》之仁1793年,法国大革命起草《人权与公民宣言》,就引入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1993年,世界宗教哲学大会在芝加哥通过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大会又将这句话尊为全人类都应照奉的普世原则。•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仁爱人忠恕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我读《论语》之仁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读《论语》之礼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克已复礼正名克制自己,使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使大家贵贱有序、各守其份,这样社会就稳定了。我读《论语》之礼思考仁礼爱人忠恕为政以德克已复礼正名仁与礼的关系?“仁”“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内在自觉自律“礼”“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外在约束纪律我读《论语》之鬼神观﹡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先尽人事.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讨论探究孔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1)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2)孔子“仁爱”、“德治”等主张不太符合诸侯国迫切的军事、经济需要;“恢复周礼”的这一保守思想主张也不适应当时新兴封建制形成发展的需要,而且缺乏统一的中央政权实施礼制;(3)可见,孔子的“仁”和“礼”的主张不适合天下由分裂走向统一过程中的社会需要。(比较适合天下一统后巩固国家统治的社会需要)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育的指导原则)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讲学处——杏坛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讲学图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中国教育史讲稿》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教育思想?在当时有何意义?孔子的教育成就整理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扩大教育范围;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诗》《书》《礼》《易》《乐》《春秋》)1.国内: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渊远影响;孔子思想的地位和影响2.国外:其博大精神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孔子出国”2004年6月22日非洲首家孔子学院落户肯尼亚2005年2月18日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至2006年9月,我国已在46个国家和地区建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课堂。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孔子在国内2005年11月15日沈阳皇姑区宁山路小学同学在上“国学”课的情景2006年9月23日广西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大学》2005年5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组建国学院。孔子拜谒老子孔子对弟子说:老子道德高深,真是能上天入海的龙一般的人物。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人,曾任东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遐想赋予了老子众多的神秘色彩。老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简介老君岩(宋代建于福建泉州清源山)《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只有5000多字,却几乎涉及了当今社会的所有问题,涵盖了很多妙义----这也就是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古今10大作家之首的原因所在。从1816年至今,出版的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因此,虽然老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许多人的身边,有关老子的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话题。那么,《道德经》到底讲了些什么呢?道是万物本原智者的低语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智者的低语辩证法无为而治智者的低语无为而治以柔克刚以德抱怨大智若愚深藏若虚辩者不善善者不辩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遇弱示强遇强示弱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老子《道德经》智者的低语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政治主张(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4)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的小国寡民的社会,还主张对百姓进行愚民统治,这些保守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思想的影响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影响孔子老子儒家道家仁、礼、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敬鬼神而远之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相比较而言,这两位思想家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说说你的理由。感悟历史孔子的进取、德治、爱人、中庸、和谐等老子的尊重规律、辩证智慧等结束语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有两本书不得不读,一本是《论语》,一本是《道德经》。
本文标题:孔子与老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3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