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站策划/UE > 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项目建设方案.doc
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项目建设方案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年9月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11.概述12.需求分析12.1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业务流程及需求分析12.2随案同步生成的详细需求分析2第二章方案总体设计41.建设目标42.随案生成及深度应用总体框架42.1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业务流程设计53.系统部署架构63.1.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部署架构63.2系统架构要求7第三章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建设方案81.卷宗随案生成系统建设方案81.1创建电子卷宗81.2智能扫描识别91.2.1集中分散双扫描模式91.2.2图像处理91.2.3自动剔除空白页101.2.4卷宗高速上传、断点上传111.2.5高速扫描、高清拍摄111.3电子卷宗智能编目121.3.1自动编目及命名121.3.2目录调整131.3.3目录自定义141.3.4目录检查141.4电子卷宗目录管理151.5电子卷宗智能校对151.6智能关联匹配161.7二维码应用171.8案件要素回填171.9电子卷宗生成181.10卷宗版本控制和访问留痕191.11电子卷宗评查19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1.12电子卷宗自动归档191.13电子卷宗借阅服务191.13.1经申请公开191.13.2主动公开201.14电子卷宗调阅服务201.15日志管理202.系统技术性要求203.系统技术指标204.系统安全性要求215.培训要求216.售后服务要求217.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配置方案及预算228.绩效目标22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第一章项目概述1.概述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的指导意见》(法(2018)21号),在总结各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技术要求》,从建设和应用角度提供指导;编制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管理要求》,从组织实施角度进行规范。同步下发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技术要求以及管理要求》,文件对各级人民法院也提出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过程中新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时间节点,文件要求2018年年底前全国法院全部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本次建设主要针对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为下一步的深度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2.需求分析2.1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业务流程及需求分析诉讼案件伴随着业务流程进展,所产生的卷宗随案扫描、应用如下图所示:系统建立在以法官办案为中心的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体系,从起诉状、答辩状等电子卷宗材料中提取案件关键信息,实现立案要素回填,程序性文书一键生成,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简单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复杂案件裁判文书辅助撰写。通过智慧阅卷实现卷宗手写批注、关联案件查询、案例推送等功能,最终实现卷宗一键归档。同时以电子卷宗为基础,实现在线诉讼服务功能。实现当事人线上办理材料转接、阅卷、签收部分法律文书。2.2随案同步生成的详细需求分析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依托人民法院海量卷宗数据信息,结合OCR识别、深度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卷宗数据”为核心,以“办案过程”为主线,将办案过程中各个应用节点产生的纸质卷宗进行扫描、OCR识别、卷宗校对、卷宗自动命名和分类、自动编目、自动归档、卷宗和案件自动匹配,同时将电子卷宗进行数据化、结构化处理。通过数据抽取,采集、清洗、分析、关联和流转,打造一套覆盖法院各类审执业务应用系统的“卷宗综合管理应用系统”。从而实现纸质卷宗电子化、电子卷宗数据化、卷宗数据结构化。利用海量卷宗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服务司法管理,为建设“智慧法院”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随案同步生成详细需求分析:(一)卷宗采集专业化应对诉讼卷宗材料进行大批量集中式采集,同时根据法院实际业务情况,在诉讼档案各流程节点上实现卷宗材料实时、分散采集。通过专业扫描设备及软件,实现诉讼档案材料单张扫描、批量扫描、正反面同时扫描且去空白页、拍照、人工图像处理、自动图像处理等诉讼档案材料的信息采集功能。(二)卷宗处理精细化应具有卷宗内容OCR精准识别引擎作为核心支撑,可对起诉状、各类制式文书、各类证照中的全部文字内容进行精准识别和信息提取;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针对复印件底色干扰、复杂版面、印刷手写混排等材料,具有良好的算法自适应能力;对卷宗内容的识别结果颗粒度达到单字符内容、单字符像素坐标级抽取;充分满足各审判业务系统对卷宗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复用的要求。(三)卷宗形成智能化基于强大的OCR识别引擎提供的数据基础,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能够实现诉讼档案材料关键信息自动抽取及结构化存储、诉讼卷宗材料智能校验、扫描材料自动编目等功能;系统后台应提供强大的自定义设置功能,应具有卷宗目录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模板自定义、编目规则自定义、借阅管理流程后台自定义功能;具有前台展示层面支持结构化数据智能回填,同时支持法院工作人员根据相应权限,实现对电子卷宗的线上借阅审批、浏览、下载、打印、全文检索等功能。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第二章方案总体设计3.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现全面支持法官网上办案。为法官办理案件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通过文字和语义识别技术,完成电子卷宗文档化、数据化、结构化,辅助法官复用卷宗文字,智能辅助生成法律文书。2.实现合议庭内部卷宗流转。实现电子卷宗流转、合议庭成员网上阅卷,优化电子卷宗的浏览、操作体验,电子卷宗的文字可复制、大小可缩放、内容可检索、卷宗可标记等。3.实现审委会讨论审理。审委会系统实现使用电子卷宗进行讨论审理,在讨论过程中可随时查看案件电子卷宗详情,实现每个用户在电子卷宗上进行灵活批注。4.实现法院内部审判管理。审判管理平台实现使用电子卷宗进行案件网上评查,通过审判管理平台全面掌握案件材料及办理情况,提高审判管理效率,提升审判管理质量。5.实现法院间查阅电子卷宗。实现通过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卷宗集中和案件上诉、移送、再审查阅,原审法院收到查阅要求后,应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电子卷宗报送工作,纸质卷宗调取仍按相关规定执行。6.实现诉讼参与人网上查阅电子卷宗。及时为当事人、律师提供随案同步生成电子卷宗的在线浏览、借阅等服务。7.实现审判流程实体信息公开。及时为当事人、律师提供案件卷宗可公开信息的全面公开。8.实现电子卷宗归档。通过对电子卷宗进行检测和比对,在符合相关归档要求的前提下,将电子卷宗转化为电子档案,内容要与纸质卷宗保持一致。4.随案生成及深度应用总体框架对于电子卷宗的随案生成,系统为法院不同用户提供纸质文档采集路径。立案、庭审、结案等各个诉讼阶段,司法辅助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纸质材料进行扫描,同时对扫描图片进行OCR识别。为保证电子卷宗生成的准确性,识别完成后支持对识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别结果进行人员校对,以目录的形式展示完整的电子卷宗材料。最后系统支持结案后根据既定规则,将电子卷宗自动转化为电子档案。对于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系统为审判业务等提供数据基础来服务于法院工作人员。支持通过数据接口方式为立案要素回填、电子卷宗调阅、智慧阅卷、类案推送、关联案件推送乃至文书生成等提供服务。系统以全新的理念,打造可以覆盖法院诉讼全过程的智能化业务系统,系统建设总体框架如下:4.1卷宗随案同步生成业务流程设计随案同步生成的前提是电子卷宗的采集及识别,识别成可编辑可复制的文字。目前法院的卷宗来源分为立案阶段与审理阶段,立案时原告或公诉机关等提供诉讼材料,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提供答辩状或证据材料等。在法院案件流程节点中也会涉及到不同的用户,应用场景也不同。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1)立案庭扫描人员:由立案庭扫描人员对材料进行预审,审查是否满足立案基本要求完整,满足要求的交由扫描中心扫描材料,并生成生成案件唯一标识的二维码,并打印二维码贴于纸质卷宗之上,交于当事人。(2)立案法官:立案窗口法官持二维码扫码枪扫描二维码,完成材料与案件信息的挂接,立案信息与当事人确定无误后,实现立案信息回填。纸质卷宗可经由文件收转柜传递到审判部门。(3)审判部门:审理阶段需要扫描的材料,审判法官或者司法辅助人员扫描审理阶段卷宗材料并完成挂接、归目。(4)档案部门:与办案系统无缝衔接,案件办结后,办案人员可一键归档,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档案卷皮、目录、电子页码,操作便捷。3.系统部署架构3.1.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部署架构随案同步生成系统支持全省集中部署、中院分布式部署及法院单独部署,但考虑到后续深度应用,采用中院集中部署模式,部署模式如下图所示。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图1系统部署图中院集中部署电子卷宗管理系统、OCR引擎、存储设备,对中院及其下辖基层院的电子卷宗进行集中识别、集中管理、集中存储。3.2系统架构要求(1)架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威海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建设的要求和网络分布情况,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业务操作和数据查询的执行效率;(2)系统应采用结构化设计理念,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以适应业务和管理需要。(3)系统必须支持Oracle、SQLServer、MYSQL等常用关系型数据库。(4)支持集中式、分布式及混合模式的部署。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第三章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建设方案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指导意见》,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各类办案过程中手机和产生的诉讼文件能够同步电子化并上传到案件办理系统,经过文档化、数据化、结构化处理,实现案件办理、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中各类业务应用的自动化、智能化,为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审判执行要素公开,面向法官、诉讼参与人和政务部门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奠定坚实基础。此次建设主要包括卷宗扫面、智能编目和卷宗应用三个方面。5.卷宗随案生成系统建设方案卷宗随案生成主要是将案件的纸质卷宗转换为电子卷宗文件,具有卷宗批量扫描、OCR识别、卷宗校对、卷宗自动命名和分类、自动归档、卷宗和案件自动匹配、阅卷辅助等功能。5.1创建电子卷宗在立案窗口增配专业扫描人员和扫描设备,对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证据副本、答辩状、委托书函等案件材料,进行集中快速扫描。符合技术要求的,作为电子卷宗自动引入,减少重复扫描,实现对纸质诉讼文件的扫描采集,并通过文本识别技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术将扫描生成的图片格式的诉讼材料转换为可选择、可复制的文档格式,根据立案庭或办案庭室的扫描的案件,对每个案件的编号创建唯一的电子卷宗标识,保证一案一卷。5.2智能扫描识别通过文本识别技术将扫描生成或本地引入的图片进行文本识别,实现自动命名,自动归目,并将所有的诉讼材料转换为可选择、可复制的双层PDF格式。5.2.1集中分散双扫描模式目前法院的卷宗来源分为立案阶段与审理阶段,立案时原告或公诉机关等提供诉讼材料,审理过程中,当事人提供答辩状或证据材料等。在法院案件流程节点中也会涉及到不同的用户,应用场景也不同。本系统支持集中与分散两种模式,集中模式是指法院立案阶段的扫描,由立案庭负责,分散模式指案件分案后具体业务庭承办人根据某一案件当事人提供情况进行补充扫描,充分满足了诉讼中补充材料的随时扫描、随时上传,保证常规诉讼材料可进行有效采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推荐支持采用集中+分散的混合模式,立案阶段集中,审理阶段分散,零散材料分散,完整材料集中。5.2.2图像处理在传统扫描中,仅仅是将纸质卷宗通过扫描仪转换为电子图片,在扫描过程中若没有按照正确方式扫描,就会出现图片翻转、甚至会出现噪点,双面扫描还会产生空白页,大大降低了扫描质量,为法院造成了二次扫描、人工调整等繁杂性事务工作。本系统具有一套图像预处理算法,主要包括图像二进制化,去黑边、自动调整亮度、对比度、噪声去除,倾斜较正等算法;OCR通过大量数据训练,以及通过自有的专业算法对识别图像进行噪声处理和倾斜矫正,能够处理大部分场景的小角度倾斜图像。谢谢你的观看谢谢你的观看5.2.3
本文标题: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项目建设方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6147 .html